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讲解 ,以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国 家档案局令第 10 号) 为基础,全面介绍了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制定的背景、 意义及主要内容,对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方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参照学习。
《高校档案工作实践操作指导手册》由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结合自身管理经验编写,旨在梳理我校发展历程中大学分校时期各分校的档案管理规范,结合当前档案工作实际,编写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的实践操作规范,加强档案工作业务研究,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全书由理论要点、实践指导、操作方法、应用方向、案例链接五个部分组成。
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 GB/ 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适应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解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档案局于2010年开始组织 GB /T18894—2002 的修订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发布GB/T18894—2016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本书是对该文件的解读。内容包括总则、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的处置等,并附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这部文集它实际形成的时间应该是2018年或者是4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是几代档案学人心血的凝聚。我不知道档案学界今后是否会有一本百余专家、学者共同供稿的大作,但在此之前应该是极为罕见。无论这些作者如今身在何处,重温这些文章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当年执笔时的热忱。无论 学而不厌 还是 诲人不倦 ,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档案学通讯》杂志倾注了热情,而这种 热情 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这才是办刊人希望看到的。文集分为两编,上编专题纪念文章,分享作者、编者、读者与《档案学通讯》杂志的 独家记忆 。下编收录了2000-2017年《档案学通讯》杂志每期的卷首语,既反映杂志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档案学发展的见证。
.
本书集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和案例思考于一体,以档案管理岗位需求为导向,项目、任务驱动的编写体例打破了以系统理论知识体系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教材编写模式,加强了实训环节,更侧重于实际操作。全书分为七章,共设38个工作任务和8个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其内容主要涉及档案管理工作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建立、基础业务建设、信息资料开发利用、档案统计,以及人事、会计、照片、音像、电子等专门档案和实物、资料管理等方面。 本书通过任务设置、完成任务分析与提示,辅以相关表格和标准规范,指导学习者了解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实际操作方法与步骤、具备档案管理工作能力。 本书主要面向中职、高职高专的文秘、档案等专业课程及其他专业和层次的档案管理基础课程提供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档案管理在职人员的岗位培
《档案管理理论与实务》系上海市档案局组织编写的档案人员专业培训教材之一。 全书共分两部分、十三章。理论部分全面介绍了文件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编研等业务环节的基本要求,突出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系统论述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强化通俗易懂的“实际需要的理论”。
在中国山东省的曲阜市,有一个延续近三千年而没有移动过位置,在中国历史上有“天下家”盛誉的家庭,它就是声名显赫而又神圣的衍圣公府。这个家庭最的祖先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人孔子。 出于共同的政治需要,中国历史上历代国家政权无一例外对这个特殊家庭予以各种“优渥”,衍簪公府的国家尊贵职宾角色,造就了其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和历代封建国家将衍圣公府培育、塑造成了一架具有强大职能、灵活机制的“吃的机器”。衍圣公府的饮食文化,既是中国历史上贵族阶层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衍圣公府食事”,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领域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了衍圣公府饮食文化,也就从根本上认识了中国五千年的饮食文化历史。 作为已经过去的历史,衍圣公府饮食文化都记录在万卷之巨的
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 GB/ 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适应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解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