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们迎来了上海科技情报事业创建50周年。在半个世纪的创业、发展历程中,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几代科研工作者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不断开拓,为科技、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1995年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二为一后,科技情报工作围绕新的目标定位加快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受到了领导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通过这本由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新老员工共同编写的“记忆”,让我们一起回望这段不平凡的往事。 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创立倾注了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扶持。1956年,为了落实国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关于建立科学技术情报机构的任务,在周恩来、陈毅、聂荣臻等亲自提议下,我国成立了第一家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即今天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前
《新闻采写评》作者以自己20年的部分能源新闻报道作品为例,结合自己长期从事采访、写作、评论的感悟,为广大读者细致深入地介绍了自己学习、从事新闻写作的经验,传授如何使新闻在不失庄严性的情况下具可读性的写作技巧。其中所谈及的内容不仅对从事新闻写作的专业记者编辑有很强的指导性, 即使是写作爱好者也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得到启发。
陈峰著的《竞争情报理论方法与应用案例》是专 为研究生编写的竞争情报课程教材。按照“使学生系 统学习并掌握竞争情报理论方法知识,具备的理 论水平和基本方法操作应用能力,对从事竞争情报理 论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工作产生兴趣”的指导思想,全 面系统地介绍了竞争情报的概念要点、竞争情报研究 的内容体系、竞争情报收集与分析方法、竞争情报系 统建立与运行、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的互动关系等理 论方法及其应用内容,介绍了,多个竞争情报项目操 作实际案例,以及竞争情报研究进阶参考路径。 本书的竞争情报理论方法自成体系,具有集专业 性、操作性、前沿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除研究 生教学培养使用外,对于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开展研究 与应用实际工作,以及从事情报研究、信息分析、信 息服务、管理咨询、战略管理等竞争情报相关
吕斌、李国秋所著的《组织情报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在整合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研究基础上实现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组织情报学》在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information研究和intelligence研究分别概括为不同的研究范式,从理论、历史、社会、方法等方面讨论两种范式的整合,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组织情报学的全新概念,并建立了基本框架。 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部分分析了情报学困境的现象和原因,讨论了情报学发展的三条路径;第二部分讨论了intelligence研究的历史观和现实观,提出了组织情报观是intelligence研究的认识前提的论点,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三部分研究了组织情报范式论,组织情报学的原理,组织情报活动的性质和主体,组织情报的过程与状态。 组织情报学的方法,学科、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组
在知识经济时代,整合流程、技术、环境、人员等为一体的竞争情报模型成为竞争情报工作的发展方向。然而,整合过程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竞争情报人员、技术、设施与竞争情报任务、环境等存在某些缺口,以及竞争情报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存在障碍。其主要原因在于竞争情报协同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组织结构与治理机制。如何选择与竞争情报协同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机制,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90年代初竞争情报被引入中国后,这10多年来,中国的竞争情报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愈发愈激烈,竞争情报成为企业生存与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书选取了2004-2007年间在《竞争情报》杂志上发表的主要文章,从“理论探讨”、“情报实践”、“实用技能”、“海外及台湾经验”、“专家访谈”和“产业与技术情报”等角度反映中国竞争情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教材:专利情报检索与分析》系作者吸收“国家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园区”的建设经验,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创作而成。全书以专利情报检索与分析的标准流程为顺序展开,特别是对检索方法、检索策略、分析手法、情报解读、专利情报检索与分析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着墨甚多。既有前沿理论探讨,每个要点又均有实例支撑。内容系统,图文并茂,资料翔实,适宜专利情报检索与分析的学习者、从业者、研究者、管理者阅读。
陈超、任健、周尔方主编的这本《新兴技术的商业机缘》,其内容是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有限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评论》杂志合作的《科技创业》中精选、梳理出来的成果,这些信息内容对于我国科技和产业领域的创新工作者和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情报价值。具体内容涉及:非拉闸式节能,后福岛核电,风车的进化,阳光产业的目标,寻找绿色油田,坐驾新能源,转基因的市场化。医疗设备新尺度等。
无
本书分为知识服务;社会网络;社会网络与知识服务三篇,主要内容包括: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机制;知识服务的主要工具等。
本书首先介绍专利信息分析的对广西重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介绍专利信息分析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其次,介绍了如下行业专利态势分布:1 全球车灯市场现状与专利技术分析2 特色中药产品的专利信息分析及企业战略能力提升3 世界亚硫酸法制糖澄清技术领域专利信息分析4 锑系阻燃领域核心技术发明专利产业化技术攻关5 反应粘防水卷材专利分析6 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专利技术分析7 赤泥综合利用技术专利战略研究8 矿山生态恢复专利分析
在本书直接讲内容和情报的部分,作者吸收了大量的新知识与新成果,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讲解,还配上了具体的应用案例,对于想了解网络、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当然,互联网发展太快了,就像一列高速列车,我们没法跳出疾驰的列车对它拍照,然后有把握地说,这就是它现在的样子。因为它不是静态的,它的每个现在都不一样。同样我们也不能苛求这本书的内容永不过时。好在作者可能提前想到了这点,读者可以到与它匹配的网站上去进行知识更新。这倒是一种新的写书方法。 希望有可能的话,这本书能得到不断的升级。也希望读者能够用自己的实践,不断升级从这里得到的知识。
本书是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IRM及KM范式下的情报学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3BTQ012)的 终成果,主要是从IRM和KM的角度研究情报学与IRM和KM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库恩的范式和科学共同体理论为基础,考察了IRM共同体的形成,分析了 外:KM研究结构及其范式;结合IRM、KM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情报空间模型,讨论了情报空间中的基本原理,并以实证方式研究了IRM、KM范式下的情报学基本定律。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主要内容简介:互联网,又译作因特网,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谓互联网,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众多的计算机利用这个系统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互联网的构建需要三个条件,即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一个“地址”(IP地址);进入网络的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即“TCP/IP协议”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