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国学家、中国书协会长、国家文物局鉴定组组长、故宫博物院顾问、北师大博导启功先生 中国文化四讲 ,一套书读遍绘画、书法、诗词、国学。《千里之境》 启功讲历代书画,人人能读懂的中国画入门书。《笔墨风骨》 启功讲中国书法,人人能读懂的书法入门书。《歌以咏志》 启功讲古典诗词,北京师范大学诗词精讲课,把诗意和哲理带进你的生活。《千年文脉》 启功讲国学常识,写给普通人的 猪跑学 讲记,一本书掌握熟悉又陌生的文史知识盲点。
社会学之思(第 3 版) 本书不依时间线性梳理,不按名家逐位清点,而是围绕既渗透日常生活、又塑造学科品格的一些核心概念,探究构筑我们世界观的潜在假设与默含期待,堪称入门上选。本次修订的第三版,全面回应第二版刊行以来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气候变迁、不平等持续恶化、社交媒体的角色日益重要之类趋势,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亲密关系、共同体、消费观念、伦理、社会认同等方面的生活世界。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或许可以把后现代性看作是人类历史的,不仅如此,还像是自哲学诞生以来被人们不顾一切、满怀期冀地表达的所有那些希望和雄心的终极实现。只要毫不理会前历史性人群和历史性人群破败不堪的残余,任他们隐约闪现着后现代性金碧辉煌的拱廊街外,这时候,仿佛这个世界已经终获得了完满清晰的呈现。 人们不再有需
我们应当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 不能作无本之学,无根之木易到,无源之水易涸。 吾人论学求真非求胜也。 陈垣 《陈垣全集》二十三册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入国家 十一五 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资助出版,共一千余万字,是陈垣先生全面、系统的著作汇编。 陈垣(1880.11.12-1971.6.21),汉族,广东新会(现广东省江门市境内)人。字援庵,又字圆庵,出身药商家庭。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陈垣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1]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一
《王水照文集》为王先生学术历程的完整记录,涉及宋代文史研究、苏轼研究、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钱锺书研究以及学人纪念文字、学术随笔等,内容厚实精彩。 王先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宋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无数有志于宋代文学研究的学子,正是在王先生论著的指引下,走上各自的探索征途。《文集》收录王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术论著,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对深刻审视中国古典文学与古代文化,也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王先生自1955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直至现今,前后近七十年,其从教、治学,伴随共和国的成长,一步一个脚印,取得卓越成绩,为学界所尊崇。《文集》收录的文字,时间跨度上,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当下,除了研究成果本身的学术价值外,从中还可以体察新中国成立后,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
该书精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81部,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科技、艺术等,有《大学》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等宏章巨制。浓缩了中华文化典籍精华,既是广大文史爱好者需要的书,也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最低限度书目。对于篇幅较小的书目,保留全本。对于篇幅较大者,收录其流传范围较广、影响力较大的篇章,满足广大学者的日常所需。每一部书都有一位专家学者审定,还附有高频字表。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取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 乡村社会学 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作者用 熟人社会 、 礼治秩序 、 差序格局 等概念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书中所提出的 礼治秩序 及其 差序格局 的概念,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历
吴稚晖在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在语音、文字、哲学、教育、书法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述颇丰,有《吴稚晖先生全集》18册在台湾出版。 我社新版仍如原版作繁体竖排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对其体例加以调整,分为14卷,具体为:1. 哲理与文教;2. 科学与工艺;3.国音与文字学;4. 国是与党务;5. 日记、书信、笔记;6. 杂著。主要内容如下: 《哲理与文教》 共2卷,是吴稚晖哲学思想和文化教育理念的阐发。其中有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反思,也有对西方哲学的认识和体悟。涉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则更为丰富,具体到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 《科学与工艺》 共1卷,内容包括对科学之于人类的意义、工业生产之于经济发展的意义等的阐述,以及倡导青年学习科学,呼吁政府发展工业
《严复全集》是严复所有著作的大结集,全新编排,种类齐全,气势磅礴。全书共11卷,共约3500多页,或点校,或编校,或整理,其中前10卷包含了严复的翻译、编纂、政文、序跋、诗词、信札、日记、账册、评点等类所有作品。翻译著作部分,收入了《天演论》等八大译著以及其他译著,其中《天演论》共收入了6个不同版本;评点作品部分,及时收入了新发现的《手批〈植物名词中英对照表〉》,为飨读者一读,此部分特采用影印与整理相配合的做法,把原件的原貌呈现给读者。为了方便检索与阅读,增设一 附卷 ,包含 汉英译名对照总索引 、 英汉译名对照总索引 、 严复研究资料目录 三个部分。
是当代影响的史学家之一,他从史学的立场去认识、诠释中国历史与思想的独特传统及现代价值,试图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更新与重建奠定历史和思想的基础。秉持独立而开放的精神,饱含中国文化的情怀,以几十年宏博精深的著述探索融贯中西、化传统为现代的中国人文研究之路。唯其著述宏富,亟需一部编选精当、足资导引的文选,何俊教授编选的《学术思想文选》正是这样一部著作。
本书编者张志扬是萌萌生前的学术挚友。他这样描述萌萌“萌萌在令人惊奇的一生中形成了她本人堪称高贵而又幽雅的悲剧品格与悲剧人生。 为此,他分“哲学”、“文学艺术”、“书信及未完成稿”三部选编成《萌萌文集》,谨以此书纪念缅怀萌萌。 《萌萌文集》是为纪念、缅怀、铭记萌萌而编辑的学术专集。其中大部分都是萌萌生前发表过的著作和文章精选,只有少部分文字是从未发表过的。 在一个毫不吝啬命名的炫目时代,我们倒也省得用心去为萌萌和萌萌的“文集”立一个什么名称。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她带走了太多的故事与记忆,她写出来的只是她没写出来的经历之“冰山一角”。但这“一角” 毕竟像葬礼一样指引着那埋葬了的东西,因而特别牵动着时代正在遗忘着的记忆。萌萌用她的文字终于把自己道成了她为之喜爱的“人是无意指的
《大家小书》百种典藏版(精装)主要分箱①+箱②共计100本,其中箱①包含语言文化类(12种)、文艺学类(10种)、历史类(16种)、思想类(14种)共计52本;箱②包含古典诗词类(22种)、小说评论类(10种)、艺术类(16种)共计48本。该套箱装收录了大家小书 经典的100本佳作,出版者根据书的学科以及结合市场读者的不同喜好将此百种佳作分七大类呈现。《大家小书》百种典藏版将会以新的装帧、新的面貌在激烈的社科书竞争中脱颖而出、扬帆起航。
第三辑是《外文笔记》中体量*的一部分,共计15册,由82个笔记本组成。这里囊括了作者1949年至1972年的外文笔记。这一时期钱先生开始大量摘录各语种作品全集,包括阿里斯托芬、但丁、蒙田、莎士比亚、歌德、狄更斯等作家。他的笔记仍以英语文学作品为主体,英语几乎成为他的第二母语,其中既有古代文学,也有现代文学,甚至将“二战”后英语文学的畅销书网罗殆尽。意大利语和德语文学占据了突出的地位,西班牙文学亦随之进入其视野,其中既有经典名著,也不乏民间文学。除文学作品外,他还大量摘录了哲学、文学批评、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的著作。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及至“文革”岁月,钱锺书历经动荡与艰辛。这部分《外文笔记》得以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保存价值。
王云五全集,在台湾以《王云五先生全集》为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次我社以简体字出版王云五先生的全部著述,在原版本的体例、格式、标号和文字等方面作了必要的整理订正,并省略各册相互重复的篇目,增补我们发现的著作。全集共20册30种,700余万字,内容保留原貌。
《徐光启全集》由著名学者和徐光启研究专家朱维铮、李天纲主编,此次整理在原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徐光启集》、《徐光启著译集》、《农政全书》等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海内外新发现的佚文和资料,吸收了学界*的研究成果。
《爱默生集》的很多篇目都对人的道德修养作了论述。他十分注重人的修养和生活的准则。比如他在《修养》里写道:“当整个世界都在追求力量,追求作为力量标志的财富时,修养却在校正着成功的理论。”“修养是一种暗示,它来源于某些的思想。它表明:人具有一系列的亲缘关系,通过这些亲缘关系,人可以弱化任何一种格调的强烈刺激性;而证实这种格调牢牢地控制着他,在他的天平上占有一种单调的优势,帮助他反对自己。修养恢复人的平衡,把他搁置在与他相同和比他的人们中间,复活他那美妙的同情感,告诫他身处孤独和受到排斥的危险。”又如在《论性格》中他说,“正直是一种永远的胜利,庆祝它的不仅是欢呼,而且是宁静,而宁静却是固定的或习惯性的欢乐。”这种对宁静的推崇,在喧嚣的红尘中,是人避免浮躁的一种方式。爱默生的很多论
《中洲海岳文集》集存中洲海岳禅师存世作品,共集有《黄山木莲花百咏》《绿萝菴诗》《黄山赋》(万山拜下堂稿)三本诗文集。《黄山木莲花百咏》,以黄山慈光寺的古木莲花为题。此书底本现藏于台湾 国立图书馆 ,为海内外孤本。《绿萝菴诗》则是其诗集,内容包罗万象,可见作者生平。《黄山赋》更是一鸣惊人,此赋洋洋万言,全赋一千四千七百句,三十八节,全部集句而成,引用典籍达九百部之多。全赋上取六经,下及百家,句句有典,渊博富丽。此次整理,对原书进行了点校和注释。《中洲海岳文集》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点校注释本,下册为原书影印。
《柯达杂志》由上海柯达公司出版发行,沈昌培编辑,旨在普及摄影知识,提倡摄影大众化的商业性摄影期刊。1930年创刊于上海,32开,月刊,1937年8月终刊,出版8卷共86期。为提倡摄影学术,鼓舞摄影兴趣计,柯达公司特出此刊,一方面宣传摄影学术,一方面为该公司产品做广告宣传。 该刊设有 初学者的一页 柯达杂志摄影月赛 柯达游记 照片分析 批评 问答 余墨 拾零 读者信箱 等栏目,发表了众多普及摄影知识、研讨摄影技巧和文化游记类文章。刊登的摄影作品包括风景名胜、乡村生活、城市建筑、人物肖像、自然界动植物、社会生产和生活等。摄影者有吴中行、敖恩洪、骆伯年、刘旭沧、吴印咸、冯四知、薛子江、蒋炳南等一大批中国近现代摄影的先驱人物。该刊对于研究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摄影发展、在华柯达公司情况、乡村和都市生活、各地名胜旅
一、整理文字以繁體豎排。標點符號樣式、數字、拉丁字母等一般遵循原稿所用。異體字改通行字。 二、原稿的眉批、注釋等文字的字號大小、位置等,依照原樣排出,但有些雖寫在天頭位置而實際屬於正文的,則插入相應部位正文。 三、手描篆書、手繪、圖示等均予以影印以存真。 四、遣稿中所徵引的典籍文字,依照抄件為準,不另說明其與所據版本及目前通行版本的差異。 五、原稿中出現的筆誤、衍字、脱字等, 一律依照原稿。 六、漫漶不清、無法辨識的字以『口』標示。 七、原稿的表格、世系表等依照目前通行方式重排。 八、純為抄稿者,祇收影印件,不另整理排印。 九、每一部分遣稿附有整理者的簡要說明,以說明遺稿情况和遺稿整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