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是一部关于县域教育的田野调查力作。作者依托从调研中获得的一线案例,以整体视野展现了当下中国县域教育的现状:从宏观层面的县域教育治理的制度与政策、县域教育体系的构成与运行,到微观层面的家校关系与学校管理、教师流动与学生成长等。作者重点从学理上深入剖析了县中衰弱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县中振兴的独到方案,回应了县域教育为谁发展、如何发展这一重要问题。 本书语言平实、贴近读者,案例典型、发人深省,分析到位、切中要害。教育公平、高考制度、 双减 政策、校园霸凌、青少年抑郁等牵动亿万人心的焦点话题,书中均有涉及并予以深度讨论,其中不乏充满勇气的见解和分析。作者对县乡孩子命运的牵挂让人动容,对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思考令人赞佩。
根据研究过程的主要内容或步骤,本书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部分引言 以宽泛的方式定义科学,说明研究的一般过程。然后讨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接着描述研究过程中的探索(知识产生)和验证(知识验证)的部分。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 详细地解释了如何提出研究设想、撰写文献综述、提出研究问题与假设以及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也解释了教育研究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写知情同意书。 第三部分研究基础 讨论一些研究者充分理解或实施一项研究前必须知道的概念,如测量,六种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测验法、问卷法、访谈法、焦点小组讨论法、观察法以及二手资料或现有资料收集法。然后详细介绍选择被试样本的步骤。后详细论述定量、定性和混合研究中效度和信度的重要性,说明影响研究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供具体方法用以防止错误的发生。 第四部
这本书能全面指导教师、家长、学生系统认识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为教育和学习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快速了解和掌握目前主流的AIGC工具在不同教育和学习场景中的应用,帮助教师、学生、家长先人一步实现角色转变和完成AI能力塑造,在未来的竞争中遥遥领先于对手,成为AI时代的先知和赢家。本书内容针对教师、家长、学生这3个关键角色,围绕教育和学习全面展开。在AI时代,老师应该如何教,孩子应该怎样学,父母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3个教育和学习领域的关键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AI正在全面革新教育的策略、目标以及学习的内容、路径和方法。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们需要承担更多角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和跨界能力;家长应该从传统的孩子和学校的桥梁角色,转变为孩子学习的合作伙伴,将教育视为一个
《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是一部参与式观察研究的范本,作者通过考察一所美国精英高中的日常,研究精英意识和行为是如何一步步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易得的情况下,这些年轻人在接纳美式勤奋观的同时,不再比拼知识的占有。他们淡化了对 高尚情趣 和 你认识谁 的重视程度,取而代之关心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在这个世界里扮演的角色。这条成为精英的道路很特别,奇妙地结合了当代文化习俗和古典价值观。像圣保罗和常春藤这样的院校看上去越来越不像一个排外的游艇俱乐部,而是越来越接近我们多样性社会的一个缩影 一个包含细致具体的社会规则的微观世界。
本书作者从传统中国瀚如烟海的史料里,寻找到大量丰富多变、出人意料的有关儿童与童年经验的资料,并试图通过对这许许多多中国历史例证的研究,翻找挖掘并呈现出传统中国儿童的概貌。全书共八章:前二章从不同的角度,探求历史中儿童的踪影,是材料和方法上的引介;后续几章则分述近代中国儿童成长的外在环境、哲人对儿童及童年曾有的论辩争议,以及儿童自身生活经验之挖掘与重现,以此启发引导人们去发现隐藏于漫长时空角落中国儿童的童稚人生。
本书描述了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县域内乏力或奋进的学校、种瓜或得豆的课堂、踏实或游移的教师、在幻想或现实中长大的学生、对孩子教育过度操心或无能为力的家长、在正事和杂事中疲于奔命的校长、紧密交织的政校关系、 教化权力和市场选择驱动之间的城乡关系……作者用纪录片式的分镜头细致呈现了县域教育的生态,深度剖析了中国“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详解县域教育何以在 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问题式的存在。
食育,是通过饮食开展教育,即借助与饮食相关的活动及实践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教育,是自然科学启蒙,是融合自然环境、语言表达、身体活动、艺术感受、科学探索等活动整合的儿童教育成长体系。真正的食育既包含了生命、自然、感恩等人类通识文化,又有均衡、协作、饮食习惯等具体的生活文化,是一门令孩子身体健康、精神富足的艺术。本书为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成果,以学前期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天性为立足点,建设尊重儿童兴趣、顺应儿童发展特点的三大课程群,在尊崇自然之道的同时保护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的发展,既有强调横向联系的领域课程也包含系统性的综合课程,课程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终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今天的教育将走向何处?在当今这个时代,虽然父母在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但很多时候却忽视了与孩子在生命和成长层面的沟通。 在本书中,家族系统排列大师海灵格将通过介绍他在系统排列工作坊中的案例,引导读者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帮助我们超越那些与孩子的教育问题相关的表面上令人担忧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孩子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孩子或者父母所挣扎和顾虑的事情,引领父母和孩子与家庭一同前行。
本书依据实施一项研究的基本过程来安排总体架构,首先是评估混合方法是不是解答研究困惑的*方法,然后讨论混合研究的方法论假设和理论立场。第三到八章分别是混合研究的设计、实例分析、标题拟定和研究假设提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阐释数据、写作与评价*终的研究报告。第九章是总结。本书着重介绍了收敛性并行式设计、解释性时序式设计、探索性时序式设计、嵌入式设计、变革性设计、多阶段设计这六种主流的混合方法研究设计,每一种设计都提供流程图具体展示实施设计所需的步骤,并附上了每种设计对应的优秀期刊论文。在各章结尾处,提供了本章小结和巩固章节要点的练习题。
本书是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促进男女平等和家庭建设制度机制研究 中子课题 构建家庭教育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机制与研究 的成果。子课题由中国儿童中心主持完成,通过理论研究、现状调研、区域性经验分析三个方面,梳理总结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的角色、优势和职责,分析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探索有效的实践机制,旨在为 家校社协同育人 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本书能帮助教师改变词汇碎片化呈现和脱离语篇机械操练的习惯,提炼单元主题意义,立足语篇视角,明确词汇板块在单元中的定位,理清教学思路,确定教学目标,活用教材资源。从主题语境入手,设计听说活动,复现核心词汇和句型,到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综合性活动以语篇推进词汇学习和运用,引导学生领悟主题意义,以活动和评价推进教学全过程。本书涵盖三至六年级不同主题共约20个词汇教学典型课例,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路径,实现公开课和家常课的自然链接。
本书论证现代民主的起源,品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意图及其得失,考察当代美国心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联系,批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机。
本书能帮助教师明确故事板块在单元中的定位,从整体入手解读故事结构,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故事文本体裁,从听、看、读等活动入手,在故事语境中接触、理解故事,提炼故事要素,梳理故事脉络,再通过模仿表演体验故事,感悟故事内涵或寓意,后通过复述概括创编等形式迁移运用,开展讨论和评价,体会故事育人价值,以活动和评价推进教学全过程。本书涵盖三至六年级不同主题共20个故事教学典型课例,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路径,实现公开课和家常课的自然链接。
本书从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研究背景出发,借助教师大量日常游戏观察的真实记录,剖析教师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观察方法和路径,总结教师对幼儿自主性游戏支持的可行性策略。书中收录了幼儿教师19篇优秀游戏活动案例,每个游戏活动案例都配有照片,真实记录了游戏过程中的精彩时刻,生动再现了游戏发生、发展的真实情景,详细分析了幼儿的深度学习与教师的指导策略。本书呈现了大量能为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参考的实践经验,能有效指导幼儿园教师学会观察并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感受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真正实现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
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和论文指导经验的总结,并融合了作者主编《公共管理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的经验。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论文写作的前置性条件(基本预设),论文选题的一些基本规则,构成论文必不可少的构件,以及进行理论建构的一些规则。同时,对经管学科,以及社会科学领域经常出现的一些主要关键词进行解析。最后,对四种类型的论文,学术论文、学术硕士论文、专业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进行深度解读。
当大学教育陷入困境,我们应该如何消除误解,重现大学教育的本质与价值? 剑桥大学思想史教授斯蒂芬 科利尼坦诚之作,字字珠玑、引人深思! 一个核心问题,十个与之紧密相关的热点。 面对社会主流对大学价值的诘问,斯蒂芬 科利尼勇为大学一辩,勇为人文教育一辩。 在本书中,他直面当今大学教育的困境,探究人文学科的本质;为我们悉心梳理英国大学的历史、人文学科的品格,并对目前 政府、公众与大学 的关系做了犀利的分析,并指出 在大学公司化 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重要的是,它和当下的我们息息相关。 大学是绝大多数人求取知识、完善人格的重要一站,因此,我们需要翻开这本小书,重思这个于我们至关重要的问题:从思想的、教育的、科学的、文化的角度感受大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本书是熊秉真教授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著作A Tender Voyage: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Late Imperial China在国内的中译本,对宋代以降中国传统社会的儿童(从出生到七八岁)和童年做了大量史料性的研究,以再现近世中国的幼童生活以及成人的育儿生活。主体分为三编八章,辅以46幅精美的中国古代反映儿童养育和生活的插图,从婴幼儿的养育、医疗、心理情感、社会生活、儿童与家庭的关系等多角度展现中国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宋代以来中国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定义与关照,从中折射出近世中国在社会关系、思想观念、文明发展、文化形态等方面的发展与转变,同时展现了儿童的成长、发展与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儿童成长的普遍规律。本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史研究者,传统中国社会、家庭、性别研究者等都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从而推动科学教学设计是乘风而行、应势而动之举。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发展洪流中,应该从教材的执行者成长为创新设计的崇尚者和科学学习设计的捍卫者。在学习科学滚滚前行的发展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应该从经验为王、主观评判,转变为科学为准、实证评判。本书正是以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以促进科学化教学设计为鲜明导向,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为主要宗旨,以继往开来为基本路线,囊括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基于学习科学视角的80条设计原理和128条设计策略。 本书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或师范生学习使用,部分内容也适合中学及大学生使用,同时适合对学习科学感兴趣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参考使用。 扫一扫封底的二维码,可以获得“测一测”参考答案。
本书主要记录作者过去十年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一线的日常,内容以微入心,以微及暖,涵盖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反映出作者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做法。本书适合高校辅导员、校(院、系)分管及从事学生工作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阅读,也可作为新进辅导员学习或培训辅导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