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惑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财源滚滚、大吉大利;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各种招财、求财、聚财、保财的习俗,求财纳福是人类永远的心理与追求。完全可以说,财神信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笔者撰写此书,除了力求比较清晰地勾勒出财神的发展历史,较为详细、全面地介绍诸财神的身份、神迹外,还重点介绍了春节中的财神信仰活动,以及梨园行的财神信仰活动。其中对梨园行在财神信仰中的作用进行介绍,应可算是本书在财神研究中的一点小贡献。
隐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在那为数众多的历代隐士群体中,纵然也有不少佛、道教的信徒,但他们却主要不是出于宗教信仰而隐居的。他们的隐居,主要是为了实现自我,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过自己的生活。他们的隐居,开始也许是出于一种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逐渐就转化、发展成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追求,并最终趋向一种审美境界和文化追求。在这个过程中,隐士们以自己的种种价值认定、人生实践和文化创造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适性任情的审美人生:隐逸文化与休闲》对中国古代隐逸文化做了认真地梳理、耙块,并探讨了中国隐逸文化的理想与价值追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