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生死课》堤陆晓娅老师自2012年起在北师大开设的同名公共选修课的授课笔记实录。全书以“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为核心关切点,选取中外电影,搭建与“生死”相关重大议题的思考平台,跨越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伦理学、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在观影、阅读和讨论的多重对话中,协助学生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建构自身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本书以纪实性的手法,逐一呈现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展现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解析相关生死议题的同时,亦分享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法。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很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很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很长,思虑很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很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很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哲学的便是大众的,大众的就是哲学的。《尼采箴言》汲取了尼采最通俗的哲学思想,从生命、存在、意志、思想、天才、超人、艺术、悲剧、人世、道德、善恶、告诫等方面入手,读者在睿智的哲学思想中求得前行的人生之路。
本选题通过对美学史的考察和对现代美学的批判,在重建存在论和现象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美学体系。首先,本书区分了审美本质的发现方法和证明方法,前者是现象学,后者是存在论。其次,对现象学作了新的规定,认为现象即存在的显现。现象学有缺席现象学和充实的现象学之分,缺席现象学通过存在缺席的生存体验而建立推定存在论,充实的现象学是审美现象学,可以发现美的本质进而领会存在的意义。再次,对存在的性质作了规定,认为存在是我与世界的共在,具有同一性;是生存的根据,具有本真性。然后,运用存在论证明审美是自由的是生存方式和的体验方式,具有主体间性(存在同一性的体现)和性(存在本真性的体现),从而回归存在,显现存在的意义。复次,审美以性和主体间性了现实生存,沟通了我与世界,从而领会了存在的意义、回归了
人性的善与恶,幽暗与复杂,理智与情感,真的经不起考验吗? 读懂人性真相,从读懂这本书开始。本书以20个经典心理学实验现场为切入点,剖析人性背后的规律。了解自己,读懂人性。 生存、情感、服从、恐惧、良知、爱情、人性中的善与恶……用生动有趣的案例,探寻记忆的秘密、揭开人格面纱、勾勒情感轮廓、解释人类行为,探索人类思想、情感与意志背后复杂的真相。
为什么我们当中有这么多人都变得?为什么一些人将自己与社会隔离,或是在次遇到他人时就退缩,或是在很小的细节上吹毛求疵?与之相反的是,为什么另一些人沉迷于关系,或是带着敌意生闷气,或是欲望过度?为什么我们有许多人变得随波逐流?是什么使我们以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包括一些行为(机构行为、意识形态行为、英雄行为)和事物(如时尚、毒品、机器)。是什么让我们以奉献之名做出最可恨的事情,比如战争?最后,为什么一些人能够直面,并很好地转化?是什么促使一些人实现有活力的人际关系,实现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意义的事业,并完成了变革性的创造?以上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复杂、最紧迫的一些问题。他们要么将原因归结于基因却忽视了我们的思维,要么归结于思维问题却忽视了我们的基因。抑或他们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却又否认
为何村上春树的小说如此迷人? 他究竟引发了现代人心中的哪些共鸣? 身为村上书迷的荣格心理学者河合俊雄,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 河合俊雄说:“荣格心理疗法的世界重视梦与意象,许多时候与现实或常识是不相同的。这和村上春树所描绘的事物很好呼应。”而做为村上春树的读者,往往能经由流畅易读的小说进入与现实不同的次元,触碰到人们共同的基底而转化自己,这或许就是其作品魅力所在。 河合俊雄以荣格派心理学与历史视野,从故事和梦境内在的角度,解析《1Q84》《黑夜之后》《奇鸟行状录》等不同时期村上作品,并援引夏目漱石的作品等日本小说作为参照,步步推敲出《1Q84》跨越后现代性的精神内涵。 透过河合俊雄著的《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精)》,你将会在日本首席荣格心理分析师的诠释
1983年,88岁的克里希那穆提,这位20世纪最的精神导师,来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奥哈伊山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他的松木别墅里,每天清晨,他躺在床上,在不受任何打扰的情况下对着录音机进行口述。大师对世界最后的体察与省思,在此坦率而直接地表露无遗。 此时此刻,他对一切生命之间的真实关系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与细微感受。从对个体生命的评说到对自然诗意盎然的冥想,再到对死亡淡定从容的沉思,他的话语犹如澄明的泉水涤荡敲击着世人的内心深处,让人们在自我的迷失中感到清澈的光亮。我们如此靠近他,就好像瞬间进入了他的意识一般,在精神探索的尽享其深邃与博大。 当人们凝望那片依然美丽多彩的落叶之时,也许可以深入了解并感悟到自己的死亡,不是在终结之时,而是在开始的时候。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情,
精神分析学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20世纪对世界文化影响,公众受知最广泛的思想家,亦是近代历史上对人类心灵有独特贡献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纪元,为促进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新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并为20世纪西方人文科学构筑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其主要著作《精神分析引论》堪称是改变人类历史、拯救人类理想、解决人类杂乱现实中纷扰因素的心灵百科全书。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为20世纪的心理学叙写的最为华美的、无人能企及的篇章。他用极富诱惑及令人叹为观止的思想体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不为人知的玄妙心灵世界,通过人类的梦境探索人类的无意识,运用催眠的方法治愈人们的压抑和焦虑,用“冰山原理”比喻潜意识,以及创立了“木材”即“女性”的
《心灵的再发现》对当代心灵哲学的唯物论传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批判,但是同时也反对二元论。作者提出:意识是主要的心智现象,它是内在的、定性的、主观的、人称本体论的,不能够还原为物理现象。但是正如液态是水的特征,意识也是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的特征,因此和我们的科学世界观并没有冲突。本书还对意识、意向性、背景能力等概念进行了分析,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辩证法随谈》全书28万多字,收录了1412条富有辩证意蕴的精彩段落,分为六编三十六题:编:发展、改革、开放、稳定、环保、生活;第二编:民主、政党、统战、政协、民族、宗教;第三遍:文明、文化、文艺、宣传、体育、京剧;第四编:城建、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旧城改造;第五编:求是、实践、创新、务实、经验、群众;第六编:领导、方法、作风、修养、办实事、和为贵。书中并非专门谈论辩证法,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既有立场、观点、方法,又覆盖工作、学习、生活诸多方面,是时时处处应用了辩证法,时时处处体现了辩证法。作者在书中随时、随地、随事、随兴而谈,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辩证法随谈》一书是李瑞环同志数十年来学哲学用哲学,特别是运用辩证思维指导实践的丰硕
《哈耶克论自由文明与保障》不仅涵盖了人类超具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哈耶克论自由文明与保障》内容精华绝世,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是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也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
南希·麦克威廉斯博士的心理治疗著作,受到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心理治疗从业者的认可,至今已被翻译为15种语言,被广泛用于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学治疗师的培训及督导。2004年,《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的中文版出版后,立刻成为心理治疗培训的公认优质教材。十年后,她的另外两本著作《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和《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第二版)》亦翻译出中文版,由此三本著作的精装版本共同出版,希望为心理治疗领域的学习和工作者们提供便利。
自然权利问题乃是当代政治与社会哲学中首要的议题之一,《自然权利与历史(第三版)》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究;作者尤其从古典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入手,揭示出现代自然权利理论前提下所导致的自然权利的危机。 像许多的思想家一样,列奥·施特劳斯致力于一些根本的思想问题,凸显出西方文明中深刻的精神紧张。他对于当代思想中的实证主义、历史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批判,使他更加深入地投身于古典政治哲学的研究。
“没有问题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然而这却成了中国哲学界的窘状:大多数学者有的是观点,而恰恰没有问题了。作者选择了“问题”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此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无疑显示出其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强烈的哲学使命感。他不仅从心理学、语言一逻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一般哲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观等多学科对于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考察、梳理,而且对于问题是什么、问题的结构、问题的基本特征、问题的基本功能、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评价、问题的选择、问题的解决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讨。 本书立意新颖、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论证严密有据,能将当今学术界的这一重大难题探讨得较为深入透彻,实属不易,而且本书作为一部原创性较强的学术著作,本身就具有的开创性和学术理论价值,将在某种程度上推
自恋,在科胡特的用语中,不是贬抑的字眼。自恋在发展上来说,不只是为了通往客体爱而必须克服的暂时阶段,它有朝向成熟的单独发展,与客体爱的发展并肩前进且彼此纠缠。如今科胡特勾勒出自体心理学的大纲。他以这个新的心理学理论来解释症状与症候群。他把自体摆在人格的最中心,检视它在健康与疾病中的起源、成分与发展,并引以为跳板,来讨论自恋型人格疾患的精神分析的治愈与结案阶段的概念。 海因茨·科胡特以丰富的临床资料细心地支撑其综合论述,因而在解释传统既定的理论所无法充分解释的临床观察方面,他不惜与传统决裂。《自体的重建》这本书。包含了很多具挑战性的想法。自体心理学与冲突理论的关系究竟如何?与自我心理学呢?与俄狄浦斯情结呢?地说,什么才是心理健康?分析师如何知道,何时他的病人已经被“治愈”了?这些
在人们心目中,现代数理科学的巨大成功支持了世界完全由一个优美理论来安排的傲慢观点。在本书中,作者论证了相反的观点。我们通过现代科学的运作方式形成对世界的意象时——正如经验论教导我们做的——最终得出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些特征是有序的,其他只有大致的规则性,还有一些则按各自不同的方式运作。定律是自然界非常特殊的产物,它们的产生需要非常特殊的安排。“定律拼凑”是讲得通的。
《日本人与阳明学》这本书囊括了19篇以冈田武彦先生为首的日本学者最近三十余年来赴华参会时发表的论文或演讲稿,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日本人的阳明学观以及“九州学派”的窗口。《日本人与阳明学》这本书的编译者钱明也将自己多年对“冈田学”与“九州学派”的研究成果著述其中,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另外,《日本人与阳明学》第yi次深入地分析了日本人如何采用王阳明“知行合一”这个原则,融合西方、东方文化,进行明治维新,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