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哲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作者对印度吠檀多不二论的两位最重要的哲学家乔荼波陀和商羯罗的哲学思想的述评,这种述评是针对他们的重要哲学著作《圣教论》和《示教千则》来展开的。吠檀多哲学是印度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 哲学流派,其理论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吠陀文献,并且至今还影响着占印度70%的人口。下篇是对商羯罗的梵文经典《示教千则》的汉译与注解商羯罗著述众多,但只有《示教千则》一书被认为是思想。此书也被称为是引导个人走向自我解脱的教科书。
精神分析是什么?是弗洛伊德那支未燃尽的烟斗?还是拉康书桌上那滩未干涸的墨迹? 其实精神分析就在你身边。你看过的书,你写过的字,你听过的歌…… 跟随作者的思想畅游在精神分析的世界里,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一场精神分析的蛊宴,而精神分析,真的很“给力”!
本书讲述了中国心理学史已有丰富成果的基础上编撰的。这些成果既给本书的撰写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给我们出了不易解决的难题,即如何才能体现出“后来居上”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为此,本书做了这么几点考虑:(1)以心理学思想(理论观点)的发展为脉络来组织材料,而不采取以思想家或专著为线索的体系结构,用来体现思想史的特点;(2)只探讨理论心理思想与基础心理思想的发展,应用心理思想的发展概不涉及,这样在有限的篇幅内可以把问题分析得透辟些;(3)在所讨论的问题范围内,补充某些过去没有涉及的心理学思想,如言意心理思想、道教心理学思想、佛教心理学思想等。(4)尽可能对各种心理心理学思想概括出某些理论观点,以便纲举目张、以一驭万。 本书的体系结构相当严谨,论述条理也比较清晰。全书按历史顺序分为
学问的开端,是这一学问的思想史。学术与学术思想史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史相当于一幢装满“心智地图”的大厦,在那里,有遗存在传统里的各种思考。只要我们承认我们不是历史上出现过的Z聪明Z智慧的人,我们就要认真浏览这些心智地图,并很容易就注意到那些公认Z聪明Z智慧的人和他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以及更重要的是,注意到他们认为重要却尚未澄清的问题。本书记录了作者对思想史关键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过程,对思想史当中核心的“理解”“表达”“情境”“重要性”“个体与整全”“思维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