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如果出现了祸害群体的人,人们往往将其称为 害群之马 。如果 害群之马 越来越多,环境和风气越来越差,在这样的群体、机构中,好人也难以立身、做事,有的也堕落为坏人的同伙,这样的 群 ,是名副其实的 害马之群 。为了群体、组织机构的健康发展,不仅要警惕 害群之马 ,更要警惕 害马之群 。 本书探讨了一个非常常见又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机构如何影响身处其中的个体的行为;当群体、组织的整体环境被破坏,它们会如何纵容甚至助长其中成员的不当行为,让原本的好成员变成坏成员。本书基于几十年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研究,结合丰富的历史研究成果,探讨了群体容忍甚至助长不当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社会过程,说明了社会规范、自我合理化、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对群体和组织的依
辩证行为治疗(DBT)是美国心理学家玛莎 莱恩汉和她的团队开发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DBT对有情绪调节问题的来访者极其有效,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治疗方法。但与正在寻求DBT帮助的人相比,接受过充分DBT训练的治疗师数量仍然较少。本书旨在让治疗师了解DBT基础理论和在治疗中如何应用DBT技能,包括正念、痛苦耐受、情绪调节和人际效能等。 本书包括基础理论和咨询技术、案例、治疗师和来访者的会谈对话,以及临床治疗师需要的可以有效改善来访者生活的技能。如果你是一名新手DBT治疗师,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切你所需要的模式,用于治疗来访者的情绪失调等问题。如果你已经接受了DBT培训并予以实践,那么这本书将是一个很好的回顾材料。此外,这本书将教你使用DBT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以外的精神障碍,并为你提供不同的思考DBT技能的
本书作者津巴多发掘了时间观疗法对我们的生活中众多领域的治疗意义和积极影响,不仅包括压力、焦虑、人际关系、校园和职场霸凌,还包括养育子女、追寻生活意义等方面。津巴多提出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时间观,过上更好的生活,发现更多的爱,摆脱 当下宿命 的心态,更专注于积极的未来。 时间观疗法 通过改变人们看待时间的方法,将焦点从过去转移到现在,从消极事件转移到积极事件,从而帮助任何人收获更平衡的人生观。本书以真实的故事为例,描述了时间观疗法如何帮助面临抑郁、焦虑或压力的人摆脱过去的负面经历 从毒性关系到欺凌 的束缚,走向更积极的未来,收获有意义且幸福的人生。时间观疗法可以帮助想获得自我疗愈的个人或他们的亲人、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或任何渴望拥抱更积极未来的人挣脱一切束缚,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本书是行为研究方法的系统教材,从如何理解行为到研究方法的选取,统计分析到论文的撰写,作者都详细地叙述:用实例讲解,精细到每个语句的表述及注意事项。为你的研究工作和学习提供非常详尽的参考。本书适合普通高等院校心理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使用。
基思·斯坦诺维奇为“机器人的叛乱”提供了工具——一套认知革命的方法,对提升人类的利益(而非复制者的有限利益)是非常必要的。他表现了来自认知科学的理性思考的概念是如何与进化的逻辑相交互的,为人类创造了组织自己的行为来为自己的福祉服务的机会。他认为,这些可以评估的大脑活动,实现了我们不得不将重要性归属于人类生活的需求。仅仅将我们自己当成机器人,我们能开始建构一个自我的概念吗?这个概念的基础是:人类以多种生活形态中的方式获得了生活的掌控权——通过理性的自我决定。
《心理学史 (原书第2版)》按时间顺序,论述了推动心理学思想和学科发展的社会背景、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生活和所属理论学派。本书作者重视多样性,并从跨文化跨学科视角,探讨了心理学在美德奥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如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每一章节均配备了适量的知识检测和网络学习资料。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文献丰富,内容翔实。除此之外,作者在书中还配了许多图表和人物照片,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心理学史的相关知识。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从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心 陷入负面循环的机制、 积极自我 的打造方法、改善 人际关系 的方法、促使人高效工作的方法、营造健全 家庭环境 的方法、让 人生 变得更丰富的方法方面对阿德勒的相关思想和观点进行了阐述。书中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插画,而且还结合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使得本书的内容一目了然、通俗易懂。本书对存在陷入消极思维不能自拔、对未来感到迷茫、自我肯定感较低、人际交往总是不顺等问题的群体非常有帮助。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理清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脉络、掌握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指导我们追求内在的幸福。
本书是法国著名学者朱莉娅 克里斯蒂娃从精神分析视角,对 抑郁 与 忧郁 所做的一系列探讨。书名 黑太阳 这个看似悖论、充满张力的意向,指代的是个体遭受抑郁折磨、被无法言说的痛苦吞噬的内心状态。在本书中,作者先进行 抑郁 与 忧郁 的理论阐述,再对四位创作者做详尽的个案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抑郁的根源在于主体丧失了某个他深爱的客体,且无法承受这样的丧失,因而无法完成对客体的哀悼。那么该如何化解哀伤、超越哀伤呢?作者认为,为痛苦命名、颂扬痛苦不失为一种方法。 崇高诞生于忧郁之中 ,抑郁者可以通过文艺创作而克服主体性的精神危机,使主体重塑虚无,从而穿越忧郁、超越分离的痛苦。 作者先以德国画家荷尔拜因的画作、患有癫狂症的法国诗人奈瓦尔的诗作为例,尝试阐释文艺创作如何作为一种 暂时的救赎 帮助创作者
基因从何而来?它又将走向何方?理查德·道金斯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对复杂事物条分缕析的能力让我们得以直面这些谜题。《纽约时报》将他的写作风格描述为“那种让读者感觉自己像个天才的写作”。 《基因之河》是理查德·道金斯在继《自私的基因》之后的又一经典作品,一本以现代生物学观点来解释生命进化过程的科普读物。道金斯将生命的进化过程比作一条基因之河,在时间长河中,基因相互碰撞和重组,不断分叉,不断消亡。值得一提的是,道金斯还在书中分析了实现生物信息在宇宙范围内爆炸需要跨越的各个可能门槛,让我们得以对生命未来会走向何方有所想象。 《基因之河》属于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科学大师书系”图书之一。“科学大师书系”精选了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10本经典著作,其作者既是世界一流的思
如今大多数人已经都听说过ADHD,并且认识可能患有ADHD的人,却在诊断ADHD的讨论中感到迷茫。他们不知道ADHD其实有很多被掩盖的优/秀特质。许多 成功的企业家和极/具创造力的人就将他们的成就归功于ADHD。大多数人也不知道ADHD领域的 /新研究,比如具有多动特质的大脑对发展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哈洛韦尔博士和瑞迪博士借鉴 / 研究,为患有ADHD的儿童和成年人提供了革命性新疗法,帮助他们聚焦优势,减少ADHD的负面影响, /大限度地发挥ADHD带来的益处。这些综合疗法包括:?利用行为评估工具来发现 /适合个人优势的工作。 ?创建适合自己的环境来增强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了解大脑和小脑的新发现,找到控制分心的新方法。 ?利用积极的联结改善消/极情绪。 ?了解可选择的药物、疗效、副作用,以及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
这是有关精神分析领域和阿德勒心理疗法的一本重要书籍。在本书中阿德勒讨论了个体心理学的各种要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了关于自卑感与人格原型、童年、家庭、梦境、教育、人际关系、爱情与婚姻等之间的关系,并认为自卑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成就的基础,也是产生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通过深入分析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在人格原型形成过程中的机制,以期帮助人们能消除情结障碍,与自卑感共同成长和发展。阿德勒认为,只要我们能善于利用自卑感,就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本书是20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论述儿童人格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一本经典著作。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是他所有行为的根源。因此,父母、老师应帮孩子了解其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孩子塑造影响其一生的生活风格。 基于这一目标,阿德勒认为,解决孩子说谎、打架、暴躁、懒惰等问题行为的关键就在于了解其整体的人格,并给予同情、理解、关爱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惩罚。为此,我们要通过提高孩子面对工作的课题、交友的课题和爱的课题的能力,来培养孩子积极、自信、乐观、坚毅的品格。 本书不仅能帮家长、教师和心理咨询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而且对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非常有启发。
学习精神分析,难的在于其体系繁杂而难以理清,即使明白了有几个体系,但是各体系之间也相互孤立,难以整体理解与应用。心理模型从精神分析创立之初的心理模型开始,一直梳理到自体心理学,各个主要学派所对应的理论重点与各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都做了清晰的呈现。类思维导图的表格, 是结构化地将此予以明晰。《精神分析心理模型》呈现出:精神分析心理模型与以脑为基础的观点是一致的;精神分析心理模型与文化性精神治疗是一致的;精神分析心理模型与其他有名的心理模型是一致的,包括认知模型;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方式呈现精神分析心理模型,从而允许心理学从业者使用一些彼此竞争的模型中各自的方面;精神分析心理模型的基本原理是被实证证据支持的。 对于学习精神分析的心理学学生与心理学爱好者,对于以精神分析流派思想为主要工
心流 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 心流 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和《发现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更是提升幸福感和效率,获得积极人生的行动指南。
《灵性逃避》作者罗伯特?奥古斯都?玛斯特斯,理性地批判了世人对当下某些心灵成长方式的误用,并运用心理学的见解,深入探讨了滥用这些方式的情形,以及用修为来掩饰那些未能解决或被忽略的心理问题,包括自我批判、明哲保身、将愤怒妖魔化,逃避处理痛苦的感觉、未解决的创伤,以及成长的需求,等等。若想提高自我察觉、与他人建立更完整、更具有同理心的人际关系,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知情同意”就可以避免性侵害了吗?少生或不生孩子就能重新掌控我们的生活吗?从医美、 到基因编辑,身体改造新技术满足我们的欲望,还是让我们沦为资本牟利的试验品?本书围绕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身体改造展开,作者首先回溯了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我们的身体如何通过不同形式的工作和胁迫,被转变成工作机器。这一过程充满了残暴,人们被迫与自己的土地分离,遭受酷刑,流浪汉被割掉耳朵、 受水刑。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女性遭受了双重的机械化过程。 如今,随着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创新,新时代的身体改造——从疾病治疗、医美整形到 ,也逐渐成为热潮。这背后包含了怎样的危险?而人工智能资本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人的能力,克隆、基因编辑和基因转移技术似乎要允许未来的资本主义世界不仅生产无生命的商品,而且生产新形式的人类生命、
作者肯·威尔伯在简单地解释了整合式方法后,讲述了怎样将它运用到灵性领域。《灵性的觉醒(肯·威尔伯整合式灵修之道)》运用整合式方法解决灵性面临的迫切的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灵性,灵性存在的证据,灵性发展的阶段,冥想或者静观的作用等,帮助灵性方法融入现代和后现代的世界当中;同时也指明了现存的不同灵性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让我们的灵魂获得重生,感受生命的自由和圆满,觉察到当下的真我,接纳整个宇宙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