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1937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 鲁赫(Floyd L. Ruch)博士撰写了本书的第1 版,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 版。从第8版起,被誉为 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开始加入本书的作者团队,并自第9版起成为第一作者。进入21 世纪,认知心理学硕果累累,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 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入,作为本书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第一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最新的第20版成为唯一作者。 我国心理学界许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
荣格红书套装 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荣格、了解分析心理学的起源。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 自我实验 ,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 时光之书 ,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一无
《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1937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 鲁赫(Floyd L. Ruch)博士撰写了本书的第1 版,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 版。从第8版起,被誉为 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开始加入本书的作者团队,并自第9版起成为第一作者。进入21 世纪,认知心理学硕果累累,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 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入,作为本书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第一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最新的第20版成为唯一作者。 我国心理学界许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自199
本书一直被奉为普通心理学教科书的典范之作,其主要作者西尔格德自1928年便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开设非常受欢迎的心理学导论课程,他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于1953年独自编写了本书第1版。由于内容丰富、观点全面、着重启发学生思维,特别适合作为初学者的授课或自学教材。本书自出版后就一直普受赞誉,到1962年第3版时,销量高达40万册。其后陆续被翻译成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汉语等多种语言,是全世界大学广泛使用的普通心理学教材。 为适应心理学领域的不断进步,本书自1967年修订时开始增加新作者,以期融入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新出现的分支领域。50多年间本书已出至14版,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始终代表心理学教材中的黄金标准。虽然新作者都是各领域的专家,但为了纪念西尔格德对本书和心理学教育的贡献,本书始终保
《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是一本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专业书籍,描述的是心理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治疗的互动情况,探索了影响日常生活的施虐和受虐两个颇具争议而又令人困惑的心理病理。案例中,来访者有在他们自身的亲密关系中体会痛苦的需要,并且会在任何试图接近他们的人的身上引发这样的痛苦,这就是书中所涉及的受虐与施虐的主题所指。这类情感阻碍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找到慰藉。 从大的视角上,它采用当代的精神分析工具检视了生死之间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和来访者日常的互动空间变成了研究失败、牺牲和绝望等痛苦体验之演化变迁的ZUI佳地点。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展现了敏锐而富有经验的分析师是如何帮助此类来访者的,并由此为读者提供了治疗此类心理病理患者的模式。参加案
《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很重要的作品。在本靠前卷中,哈贝马斯先比较简单地对行动与合理性概念进行规定,然后在对韦伯与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分析中详细展开了他的关于行动与合理性的思想。他区分出了四种行动类型:目的性行动、规范调节的行动、戏剧式行动、交往行动。四种行为侧重于世界的不同方面,并得出结论,交往行动比其它行动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因为它考虑了所有这三个世界。交往行动组成的世界也是由日常语言支撑的世界,即生活世界。 交往行动也是一种言谈行动。言谈行动又分为三种有效的断言(陈述):在"命题内容"或涉及外部或主观世界方面,陈述是真实的;在关于现存的规范关系或社会界方面,陈述是正确的;在表明经验者的意图与其主观感受方面,陈述是真诚的。在现实的交往活动过程中,这三种有效断言能被提出、
人格自我心理学、自我实现心理学、存在心理学、存在分析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人性观、价值观、教育观……这就是本书所要研究的心理学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课题。它既涉及心理学、哲学、自然科学、医学、文学、历史、宗教、教育、管理科学等诸多领域,又处于同主流心理学之间、人本主义心理学自己内部之间理论观点尖锐对立和纷歧争议之中。我深感自已哲学基础和学识涵养之不足,故本书缺失、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乞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不吝赐教!本书特色:▲本书既是深具学术内涵的人本心理学的专著,又是极富可读性的高等院校有关本科和研究生的教材。▲本书突出特点:取材多元,立论客观;内容丰富,逻辑严谨;资料新颖,分析透彻;史论结合,评述中肯;见解独到,富于哲理;国内仅有,
哈贝马斯认为,迄今为止,任何一种社会理论,无论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社会学的其他理论都不能全面解释社会进化或者提出社会进化的构思,它们只能说明某一社会现象领域。因此,哈贝马斯提出,历史唯物主义要想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普遍的社会进化理论和达到它原来所确立的目标,就必须重建。《社科文献精品译库: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修订版)》是哈贝马斯学术历程中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之一。这时。哈贝马斯开始转向批判理论的深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一套以交往理论为框架的社会进化理论,并且提出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设想。《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修订版)》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了解、认识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是一本关于自我认知的心灵励志书。
《心理学与文学》一书收选了荣格论述文艺和美学问题的所有主要论文,有对现代艺术的分析,有对文学艺术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心理学说明,有对审美的实质和美感态度的心理学解释。此外,还包括了三篇体现荣格“集体无意识”观点的论文,这些思想是理解荣格艺术和美学思想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