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八章,从整体板块来说,可以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以学生评价为主。具体而言,全书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理论研讨(章)。主要探讨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概念、涉及的理论,解决什么是课堂教学评价、为什么要进行评价和评价什么内容的问题。(2)学业成就的评价(第二、三章)。主要探讨如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传统的纸笔评价方法,也包括现代评价中强调的替代性评价方法。(3)其他重要教学目标的评价(第四、五、六章)。从现代教学理念中选取了主要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其中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业自我的评价,也有新课改所强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4)评价结果的解释和报告(第七章)。本书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专著,强调的是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主要涉及评价信息的
《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是作者30余年统计教师经验的总结,具有以下特色。首先,《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语言表述生动有趣。采用了十分浅显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复杂的统计学原理和计算公式。读者只需具备高中代数知识便可理解书中的统计原理。其次,知识涵盖全面深入。《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除对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进行深入的阐述之外,还详尽介绍了效应量和检验力两个主题,这是以往许多统计教材很少涉及的内容。最后,案例使用丰富翔实。在每个知识点之后,作者都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讲解。 《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心理统计:行为科学统计导论(原书第9版)》适合心理学及相关专业学生使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发展迅速但很不平衡。一方面,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对于知觉规律、模式识别、表征、记忆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对于认知活动的某些环节则鲜有研究,显得异常薄弱,思维活动中的演绎推理过程就是明显的一例。事实上,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对这一领域了解得很少,有些学者即使想对人类演绎推理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实验研究,也觉得无从下手。虽然这种情况在90年代后有所改变,在我国专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研究报告比过去有所增多,但总体上说,对演绎推理进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因此,由胡竹菁博士所著的《演绎推理的心理学研究》一书的出版是有意义的,对加强这一领域的研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史上40 项经典研究,以及由其所开拓的新领域的研究。本版较之前一版,新增加了两个全新的重要研究,更新了56 篇参考文献。对上一版中保留下来的38 个研究,更新了的评价。 全书分为10 个心理学专题,包括“生物学与人类行为”、“知觉与意识”、“学习和条件反射”、“智力、认知和记忆”、“人的发展”、“情绪和动机”、“人格”、“理学”、“ 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学”。每个专题下选取了4 项研究。每项研究的内容包含:题目、作者、原始出处、问题提出的背景、理论假设、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意义与批评、近期应用和 参考文献。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既适合初学心理学的人,也适合那些从事心理学事业的工作者。
你了解巴甫洛夫的狗、精神分析、米尔格拉姆的服从研究和贝克的认知疗法吗?当然,你肯定对它们有所耳闻,但是你能在晚餐之余与客人们分享这些心理学理论,而让人刮目相看吗? 本书选取了这一引人入胜的心理学领域的50条思想脉络,每个理论不过用一幅图、两页纸、三四百字,在半分钟内向普通读者进行讲解。在探索人类内在的精神活动的同时,一路上你还能遇到这一领域的许多杰出人物,包括威廉·詹姆斯、亚伦·贝克以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什么是控制你内心恶魔的更好方式?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9版)是美国广受读者欢迎的研究方法教材。作者尼尔.J.萨尔金德以其35年之久的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深厚的学术功底,将复杂的研究方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释出来。内容简要而精炼:从有关科学方法的基础知识和各种研究范式,到研究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从选择研究问题到选择被试;从描述统计到推论统计;从行为测量法到描述与相关的方法;从质性研究方法到前实验和真实验研究方法;从准实验研究方法到发展研究方法;很后,从撰写开题报告到撰写研究论文。并且,每章中都设计了思考题,帮助读者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第9版内容更新了不少新的知识与工具,例如:将与统计关联的工具更新为Excel的数据分析包,这比以前介绍SPSS更能方便读者;与时俱进地增加了关于伦理准则的介绍和质性分析的方法;增加了关于处理参考文献
《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的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书籍和心理学研究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有名的40 项研究,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和相关研究。 自1992 年初版以来,本书一直是备受推崇的书,长期位居美国心理学类TOP100 之列。作者罗杰·霍克不仅是一位心理学家,而且也是位的教育家和作家,他用自己简练的思维和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心理学经典研究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阅读此书,会让你感到心理学将不再“枯燥”,不再“远离实际”,也不再“高不可攀”。同时,阅读这些经典研究,还会让你折服于心理学大师们的绝妙思路和天才的想法。 第6 版进行了许多重要和实质性的修订,新增了两项关于人们如何知觉世界的重要研究:罗伯特·范茨关于婴儿注视偏好的研究,以及菲利普·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相当的年轻,但其源起,却可溯及人类思想的萌芽期。18世纪之前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古希腊和中国哲学家、教和基督教的官能心理学家、科学革命时期的机械论者等著述之中。到了18~19世纪,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若干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联想主义、自然主义、实证主义、进化论、科学边缘的研究和实验生理学等,加速驱动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供了基础。然而,心理科学的真正发展则是在20世纪。回顾一下心理科学在这百年间所取得的成果,不助于人们认识心理科学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天的研究提供比较的范本,而且可以为21世纪心理科学的基本走向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促使心理科学更加健康地发展。我们出版“20世纪心理学通览”的目的就在于此。
《社交天性》是社会心理学家马修·利伯曼解读人类“社会脑”的之作,它告诉我们为什么在充满合作与竞争的智慧社会中人们喜爱社交又相互连接,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如何得以发挥,书中处处充满了令人惊喜的洞见。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善于社交,而有的人总是充满障碍? 为什么智商越高的人越难相处? 心痛对人的伤害甚至超过头痛? 慈善组织如何激发人们的捐赠行为? 比金钱更有效的激励员工的方式是什么? 针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如何与他人合作,到如何帮助孩子高效学习、如何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社交天性》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建议,为我们讲述人类社交的驱动力。 这是一本兼具科学性和通俗性的读物,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研究者们如何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还可以借助本书的内
艾米丽·寇尔森,一个前卫的设计师、艺术家,在孩子18个月大的时候曾相守10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她华丽转身变为一个单亲妈妈,接着又发现的孩子患了自闭症,面对这样的遭遇和挑战,艾米丽选择如何生活呢?在书中,艾米丽真实、坦率而又智慧的用自己的笔描述了生活中经历的一切——会让你哭,让你笑,同时也鼓励你勇敢地面对自我挑战。 “麦克斯可以沟通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了,麦克斯可以去超市购物了,麦克斯会写字了,麦克斯……”在艾米丽的回忆中我们发现,麦克斯的残疾并未完全决定他是谁,而是映照出了我们的本相。 本书并不是一个有着神奇结尾的童话故事,而是一个真实的生命故事,即使在生命中的难题面前,也满有恩典与机会可以重新开始。那麦克斯呢?麦克斯会让你再一次爱上生活,欢乐地与他共舞。
《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的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书籍和心理学研究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有名的40 项研究,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和相关研究。 自1992 年初版以来,本书一直是备受推崇的书,长期位居美国心理学类TOP100 之列。作者罗杰·霍克不仅是一位心理学家,而且也是位的教育家和作家,他用自己简练的思维和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心理学经典研究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阅读此书,会让你感到心理学将不再“枯燥”,不再“远离实际”,也不再“高不可攀”。同时,阅读这些经典研究,还会让你折服于心理学大师们的绝妙思路和天才的想法。 第6 版进行了许多重要和实质性的修订,新增了两项关于人们如何知觉世界的重要研究:罗伯特·范茨关于婴儿注视偏好的研究,以及菲利普·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既是教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又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我国,随着宏观的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中观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微观的园丁工程的开展,教师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近年来,教师教育的热点集中在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校本培训上,较少从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与专业性发展角度探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诚然,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对完成教师的职业活动非常重要,然而,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性发展(如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与追求、教育能力、职业气质等),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发展更重要,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性发展更重要。 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心理中基本的、稳定的和内在的品质(特性),又可分为一般心理素质(从事所有活动都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职业心理素质(
本书分为3个部分,这3个部分都是与心理学及人际关系相关的重要议题。 部分涉及与理解自我和管理自我有关的4个方面。章主要探讨人际关系、自我理解的含义,以及职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互相影响。第2章会解释为何自尊和自信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那么重要。第3章则会教你如何通过使用自我激励和目标设定来提高自己成功的可能性。第4章会介绍情绪智力和态度的重要性,以及与幸福有关的因素。第5章会解释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形成有效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将重点探讨人际关系的核心议题,即如何有效地与他人相处。第6~9章所关注的问题分别是:人际沟通的有效性;工作中的沟通;与上司、同事和顾客相处的技巧;冲突管理等。 第三部分会帮助那些有事业心的读者学习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经验、才华和雄心。0~13章的内容分别是:职业
为何村上春树的小说如此迷人? 他究竟引发了现代人心中的哪些共鸣? 身为村上书迷的荣格心理学者河合俊雄,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 河合俊雄说:“荣格心理疗法的世界重视梦与意象,许多时候与现实或常识是不相同的。这和村上春树所描绘的事物很好呼应。”而做为村上春树的读者,往往能经由流畅易读的小说进入与现实不同的次元,触碰到人们共同的基底而转化自己,这或许就是其作品魅力所在。 河合俊雄以荣格派心理学与历史视野,从故事和梦境内在的角度,解析《1Q84》《黑夜之后》《奇鸟行状录》等不同时期村上作品,并援引夏目漱石的作品等日本小说作为参照,步步推敲出《1Q84》跨越后现代性的精神内涵。 透过河合俊雄著的《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精)》,你将会在日本首席荣格心理分析师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