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在古典诗词与“红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所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蜚声海内外,自问世以来印刷已逾百万册,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世界高校列为汉文参考书。本书即是以其为基础改编而成。书中收录了各种版本《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歌谣、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形式的文字。作者对每篇文字都做了细致的解读,包括说明、注释、评解等。其中既有严谨的文字诠释、真实可信的背景介绍,又有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艺术分析。书中还附录了对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生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其中《(红楼梦)版本简介》一文,吸收了《红楼梦》研究的成果,对我们了解《红楼梦》版本及其流传极有帮助。本书既有较高的学术
《小于一》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散文集,展现了他对文学、政治和历史等各领域的全面兴趣。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小于一》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自传。本书收录了布罗茨基评论诗歌与诗学的最卓越的散文作品。不可避免,《小于一》中也谈到了政治。这些散文是对历史和当今时代的深刻沉思。 本书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用作书名的散文《小于一》和压卷之作《一个半房间》,是布罗茨基为自己的故乡城市和双亲谱写的颂歌——或者说哀歌。 《小于一》作为一本诗人批评家的随笔集,都是独特和无可匹比的。首先,它不是一部纯粹的批评著作,也即不是纯粹的批评文章结集或专著,而是结合了自传成分,而由于布罗茨基的经历极具传奇性,因此这自传成分不仅包含了对诗歌的评论,还有对社会和政治的评论,尤其是对极权制度的评论。《小于一》是一部以长篇文
《香浸红楼:诗词赏析》对《红楼梦》中的每一首诗词进行了说明和鉴赏。
人总不免要和医生、医院、医疗打交道,所有这些与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相关的事统称为医事。医事与普通人认真对待的楼事和亲事,与大家奋力争取的事业成就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事实上,所有对医事的有效经营和准备,总能让人在人生规划中多些主动性,也总能让人获得医疗体系较好的照顾,而所有对它的忽略,都带给人措手不及的痛楚和意料之外的损失。 这本由局内人写的书让你了解医界现状和运行规则,了解医学的局限,医生的尴尬和体系的困窘,主要的是:能让你解在有限的条件下怎么和医生结盟。抱怨和愤怒对于就医无济于事,作为普通人,面对这个复杂工程可靠的选择是保持理性, 做个了解内情也足够聪明的合作者。 人该如何面对疾患和治疗疾患,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病人如何面对医生和医院这么简单的事,它涉及人怎么去认识目前
《智慧与创意:小小说解惑》是作者刘海涛在我社出版了5卷本的《微型小说学研究丛书》(2000年版)后,历时14年,把初具系统的“微型小说学”运用于微型小说文体研究、作家研究、作品研究以及文化研究后产生的新成果。梳理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和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的新创作现象,细致地归纳微型小说文体的创作规律和技巧,比较分析海内外微型小说名家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特征,总结当代微型小说文本的写作方法。这本《智慧与创意》和《历史与理论》《规律与技法》《群体与个性》《解读与评鉴》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30年来执著于微型小说文体学研究的创新理论体系。
当今文坛,不要说伯乐,能稍微包容“异己”的人都少见了,基本唯“自己人”是举,倘若不是自己圈子里的、不认识的人,只恐连看一眼都不会,更懒得去发现了。文学的价值和现实的考量,如同胳膊和大腿,谁拧过谁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话语的空间和没有空间的话语实际上区分开了文坛的入世与出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取舍。偏激一点,也许可以这样表达:在文坛所有可以牺牲的东西当中,牺牲的总是文学的价值。
中国文学史就如一条天汉银河,呈现着源远流长、壮丽辉煌的景观。用望远镜观察,它当然包含着无数单个的大小星球,而且众多星球还构成许多星系、星团,彼此连贯,互相辉映,成为苍穹中的基本物质存在特征。以魏晋南北朝一段为例,就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二十四友、竟陵八友等等文士集团,它们都可以说是重要的星系。作为重要星系之一的二十四友,由西晋一朝最著名的文士所组成,代表着当时的文学成就,也体现着一代风气和潮流。由于这个群体的基本社会道德取向存在的瑕疵,也由于不少重要成员自身作风存在种种弱点,这些复杂的因素,导致历来的评论家对这个群体的批评,往往比较严苛,甚至负多正少,“浮华文士”的斥责声不绝于耳。这里或许与论者坚持道德批评传统立场有关。我们在一些文学史论著中,虽然能够看到如陆机、潘岳、左思
宪法及其调整的必要性、司法审查与民主、司法审查和善政、民主与司法审查的间接影响等。
自2010年7月1日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29号)(以下简称“新《规范》”)正式施行,2002年版《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同时废止。新《规范》旨在提高中医病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中医医疗质量。 《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版)》的编写目的,旨在落实《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规范建设的相关规定。《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版)》编写的基本原则是:①突出《规范》重点,注重《规范》内涵;②着重中医病历的特点和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法律性;③强化中医临床医师基本功训练,规范医师病历书写行为;④体现和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⑤吸收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的病历;⑥编写工作由参与卫生部和国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文整体思维范式及其理论体系、基于中西医学的人文整体医学模式、基于医疗实践的人文整体医学诊疗技术体系,并对心脑血管疾病、脊柱疾病、脑病、心理疾病等的诊疗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实效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者目前受邀在全国各地进行讲学和巡诊,收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唯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14个作家、14本书,还有两位自由主义大师—— 海明威/库斯勒/纳博科夫/果戈理/博尔赫斯/契诃夫/波德莱尔/福克纳/格林/艾柯…… 本书收录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读书人唐诺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清单,重读,毋宁是一次中途的驻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出发。因此,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现实世界里好东西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备而来。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博尔赫斯)
这本书依然是鲁院工作印象式的总结,某种程度上这种“总结”恰恰反映了文学现场的芜杂、纷乱和丰富,一届届学员从鲁院走出,一张张面孔连同他们的文字在时光中延展,这本书算是我在鲁院文学批评现场的文字版还原。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更倾向于建构性的作家和建构性的作品。在批评话语中,无疑想表达我能够从这些作品中看到的东西:文学性、多样性、爱、理性、智商、敏锐、悲悯、宽容乃至和解。一个拥有真正社会阅历和慈悲心的人,终会选择无害于人的言说方式,当然也包括行为方式。
《“互联网+”健康医疗案例集精选》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互联网+健康医疗”项目的成果,精选了“互联网+健康医疗”项目的约20个病例,包括医院、移动医疗、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的经验。所有案例都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并在“互联网+健康医疗”全国会议上做过经验介绍。现在结集出版,有利于成果的宣传推广。有项目经费图书,并在健康报上做书的推广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