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图像”为线索,运用叙事研究、文化研究的方法,对发生于20世纪中国的关涉文学、美术诸领域的一组个案加以解读和剖析,主要涉及几方面问题:晚清至民国时期海派刊物“女性”主题图像的含义生成和图式衍变问题;早期媒体传播中女性肖像照的公共性与私人性僭越问题;“五四”背景下西方美术图像的引进、译介、阐释,与本土表达的衔接,这一过程所隐含的“五四”知识分子自我身份定位问题;20世纪中国女艺术家“自画像”与女性自我认知问题,20世纪中国美术的人文图式构建问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身处生存夹缝中的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家艺术追求的多熏性、分裂性问题,等等。本书经由相关个案解读,考察“图像”背后文化运作的迹象、内在意图及其在多方力量的制衡下形成的格局。
《中国楚辞学》是中国屈原学会主编的研究屈原、楚辞和楚文化的专业学术丛刊。中国屈原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是最早成立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类的学术团体,代表了屈原及楚辞学研究的水平。《中国楚辞学》主要发表中外楚辞专家有关屈原和楚辞研究的成果,以及中国屈原学会所举办的有关屈原和楚辞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该书所收论文,目前已经为中国期刊网重要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收录,该丛刊被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学术团体确定为重要的学术丛刊。
《济南泉水诗补遗考释》收录204名古代诗人所写的济南泉水诗445首。这445首诗作,是济南历代的府县志、也是去年新出版的《济南泉水志》(《济南泉水志艺文志》共收录1200首诗)所失收的。《济南泉水诗补遗考释》对济南的泉水文献作了开拓性的填补工作,它是《济南泉水诗补遗考释》作者历经多年的艰苦努力,从各大图书馆馆藏的数千种古籍(主要是明人、清人别集)中搜集到的,这些泉水诗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其中颇多历代名人名士之作品。
《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心理科学研究的过程为线索,结合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选题与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以及理论建构与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研究不仅要“做”,还要“想”。为此,《心理学研究方法》侧重介绍思维方法,教授如何用脑思考研究。每章的典型“案例”和“延伸阅读”,让学习者既容易上手又能不断深入与拓展。插图及幽默的图解使内容易懂易用,将阅读和学习变成乐事。贯穿全书的思考题、练习题、综合实践任务旨在将方法学知识尽快转化为动手做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 《心理学研究方法》适用于心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研究者和爱好者,可作为教材或考研用书,亦可作为研究指南。
智能控制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智能控制的理论和主要技术内容,其中包括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分层递阶及遗传算法等。每部分自成体系,而又互相联系。它们构成了智能控制的主要理论和技术的框架。本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弥补了当前智能控制缺乏系统性资料的不足。 本书可作为信息、自动化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及参考书,也可供有关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越中曲家就戏曲本体以及本色当行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明确了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廓清了人们对戏曲艺术的模糊认识,为戏曲艺术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与此同时,他们在一系列专著、序跋、评点、书信等论述中,就戏曲创作问题,也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 越中曲论家在戏曲创作、批评、表演、美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加深了人们戏戏曲艺术特征以及戏曲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不囿于成见,大胆创新,使戏曲理论发展到一个的高度。他们为戏曲创作和演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戏曲理论发展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本书在戏曲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运用戏曲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越中曲家群体进行整体研究。二是从群体的角度越中曲家进行研究。三是具有扎实的文献基础。
晚明文学的先驱——徐渭,是一位诗文、书画、戏曲皆擅的奇人。以往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多侧重于书画、戏曲方面,对其诗文,尤其是散文方面的重视不多。《徐渭散文研究》即将视角聚焦于徐渭的散文创作,运用实证研究和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期、特色、渊源、文学史上的地位四个方面,对徐渭散文做了系统的研究。作者一方面以细密的分析和深刻的解读,将我们关注的徐渭的情感内涵研究引向深层,一方面又围绕当今我们普遍忽视的徐渭散文创作的“法度”问题,从语体、结构、体制诸方面,对其表现情感的形式进行了开拓性的 探讨,资料翔实,语言流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的发行对象是古典文学研究者、爱好者。
所有喜欢鲁迅的人,所有不喜欢鲁迅的人,大学生与研究生,研究家或一般干部,望子成龙的家长…… 《中国小说史略》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是中国部小说专史。《中国小说史略》将各种类型的小说及其发展,放到当时各种社会条件下进行考察,勾勒出一条脉络清晰的数千年中国小说“进行的线索”。为撰此书,作者辑录汉至隋之古小说36种,搜集宋至清末小说41种的史料,并参考明清人所撰著作70余种。《中国小说史略》以言简意赅之笔法,公允平当之态度,评判历代小说之思想、艺术,许多见解,至今仍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指导性意见。《中国小说史略》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人研究中国小说史的水平。
《蓬莱阁丛书:人间词话》连载于1908年10月至1909年1月的《国粹学报》。在他逝世之后,又有人从他的手稿中辑录并整理了一部分材料,予以发表。历来编印的《蓬莱阁丛书:人间词话》,就是以这些内容为主。我们这次重新整理,首先是突出王国维生前发表过的《蓬莱阁丛书:人间词话》,并且根据手稿,说明了作者的修改情况。《蓬莱阁丛书:人间词话》的手稿中,有一部分是作者删掉的,我们标出“删稿”,列为附录,另有一部分是作者生前没有发表过的,我们标出“未刊稿”。这些都按原手稿上的先后次序编排。(请参看《王国维 的手稿》,《读书》1980年7月)。把《人间词话》手稿中的材料集中起来,予以发表,这是次。要确定《蓬莱阁丛书:人间词话》的本文,无论按现代的学术规范,还是我国历来的传统,当然要以作者王国维自己发表的内容为准。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心理问题、心身疾病与慢病快速发展的时代,单纯生物医学的一维视野已经不能很好地应对“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疾病诊疗需求。传统临床生物医学模式把心身整体的人体机械地分解成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与分子,忽视精神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康复中的作用,导致临床科室越分越细,让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症状,医疗成了检查、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引发了很多临床问题。因此医学进入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从科学医学时代向整合医学时代发展的历史时期,整合医学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然方向与必然路径。 3D医学以整合医学思想为指引,从探索多维生命本源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西医、中医、心理三种医学体系的异同点及其相互整合之道,提出了一些生命医学新观点、新思维、新
《人类医学大发现》是耕耘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学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部全面反映医学发展脉络的高品位的普及性读物,为读者全方位展示了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生动画卷,讲述了前行者在探索发现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以及他们为后人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医学成果。 《人类医学大发现》内容丰富,立意新颖,文笔流畅,图文并茂。让人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前行者与病魔殊死抵抗的一种精神。
《绘本之力》整理自一次研讨会上的讲演和对谈。三位作者中,松居直是在中国知名度颇高的儿童文学家,另外两位却来自儿童文学圈外,河合隼雄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深层心理学家,在国际上也有相当高的地位,柳田邦男则是的纪实文学作家。我很感慨于这个组合,更感佩于他们的见识。在日本,是什么人在关注、关心、关怀绘本(儿童文学)?是的学者和作家。可是在我们中国,周作人、郑振铎、赵景深、叶圣陶、茅盾等人之后,再不见大学者、大作家对儿童文学亲力亲为了。这是否反映出中国社会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倒退呢?这是否反映了中国儿童的某种真实的命运呢?现如今,某些知名学者,说起儿童文学便一副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的口吻和表情,某些知名学者,起劲地鼓吹读经,甚至连《弟子规》都要让孩子来膜拜,真不知道他们的学问都做到哪儿去了。在
“诗学”作为一个文艺学的概念,是指关于文学的理论。“三峡诗学”是关于三峡与文学的关系的一个学科,可以置于“三峡学”的体系之下。 本书主要探析了以诗为主,包含了词、赋、和散文的三峡文学与三峡地理、历史、文化的关系。 书中从三峡的地貌景观、历史文化、交通价值方面入手,探讨了三峡“诗性因子”的形成和外延,并展示了三峡对于中国诗做出巨大贡献的内在原因。该书通过对历代相关诗人在三峡的活动踪迹与创作实践的追索和整理,再现诗人与三峡的生活联系与精神联系。本书通过对历代三峡诗歌文本的解读和三峡诗论的归纳,寻绎出三峡在诗题、意象、体裁、主题方面的诗学价值。
本书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古典诗词阅读和写作的有关知识,是笔者长期从事教学与创作的心得体会。本书共提及近500位作者,因举例而引用完整的诗词凡400余首(章)。对其中百分之九十的篇章,一一阐明其主题思想,并注释重点字词,诠解难懂语句。书末复附录《诗韵词韵合编》和《常用词谱65调》。以此,本书不仅是一部有关古典诗词的理论专著,也可兼作历代诗歌选本及古典诗词写作的工具书使用。
本书是“大家小书”系列丛书的一种,既严谨又厚重,没有半点的华而不实。撰写本书的人是名副其实的真正“大家”;是多年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傅庚生老先生。本书是综合性的,语言很美,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医药编辑工作,提高编辑质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了“中医药编辑规范课题组”,深入探讨、研究了中医药编辑规范问题,最后将研究结果由杨钢统稿,经编委会反复讨论定稿,汇编成《中医药编辑手册》,作为中医药编辑的行业规范,供大家使用。
《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第四版)》介绍了心理异常的病因、分类、判别标准与原则等,并给出各种心理异常的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详实、规范。适合各种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学员、心理辅导教师以及一般心理爱好者阅读和使用。前三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高校心理咨询专业的教材,也是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医生的手册、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的书。本书在第三版基础上做了一次全面的修订,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补充了新的内容,对各种心理异常的关键描述也更加具体,同时根据内容调整了篇章体例,使篇章目更加规范、清晰,并将重新翻译后的世界卫生组织ICD-10(《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和美国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中英文分类目录作为附录,便于专业人员对比查找。
群书治要360(套装共2册):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白上始五帝,下迄晋代,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干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治要,即治国必须遵循的纲要理论与方法群书治要360(套装共2册)不仅是魏微向唐太宗进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参考书中的嘉言按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六大纲目整理成书每个大纲中,又归纳了若干条目,对现代人的德行修养工作学习生活等都有着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你了解心理测验吗?心理测验是你从杂志或网站上看到的“从睡姿看你的性格”“测测你是某某书中的什么任务”“一眼看清楚你最适合的工作”之类的测试吗?是影视剧中躺在沙发上的来访者接受的心理医生的一连串提问?还是面试时,单位HR让你做的一套套笔试题目?心理测验属于人才测评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人才测评实践提供工具和技术,也为人才测评提供理论基础。本书从心理学和人才测评角度全面分析了30多个心理测验的科学界定、编写过程、注意事项、计分方式以及应用情境,可以为心理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以及在实践工作中对其有所需求的工作者提供使用的模板。
《常用合同文书写作》共分为:合同的一般性概念、合同的签订技巧、承揽合同、仓储合同、供用电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技术合同、买卖合同、涉外合同、委托合同、运输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赠与合同共15个部分13个文种,例举了合同签写范例,供读者在合同签写时参考。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商业竞争的全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与世界同步”“同国际接轨”,是中国工商管理业界的革新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要务,就是市场模式的标准化和经营管理的规范化,这是任何商业行为的蓝图规划和实施准则,因而规范的市场文书写作,是新型工商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必修课程。
白鹿论坛是一个高规格的学术论坛,邀请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登坛讲学。白鹿书院从2005年6月成立至今,四年来一直坚持每半个月邀请一位在本专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或作家、艺术家登坛讲学。开坛至今。影响甚大。它也是陕西新世纪以来最早开办的向社会开放的论坛。 “白鹿学刊”收录之文章,为白鹿书院院士及海内万家近期的研究性文章。“书院动态”汇编了近年有关书院和白鹿书院文化、学术活动的报道和消息。
《好女人与坏女人》收录魏明伦争议的《潘金莲》,讲述一部女人的沉沦史,继施耐庵、笑笑生、欧阳予倩之后,第四个涉及潘金莲敏感题材的作家魏明伦呕心沥血之作,余秋雨,探讨“魏明伦的意义”。
中国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需要年青一代很好地学习继承。"文化中国丛书"是一套深入浅出的大家之作,包含着老一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每本书侧重不同的方面解读中华文明的进程。真诚希望这套书有益于中华文明的传承,成为青少年读者回望历史、开创未来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