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基于中国心理学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以介绍该文件总则和各章要点为主,逐条解读重点条款,并辅以案例加以讨论和分析,每章结尾处设有小结(帮助读者回顾本章重点内容)、思考题(引发读者对本章内容做进一步思考)和参考文献(列出本章引用的重要及经典文献,供有需要的读者查询参考)。 具体内容包括总则、专业关系、知情同意、隐私权与保密性、专业胜任力和专业责任、心理测量与评估、教学培训与督导、研究和发表、远程专业工作(网络/电话咨询)、媒体沟通与合作、伦理问题处理,以及伦理决策。
50个心理学治愈漫画,解开你放不下的心结。 ?“他们是不是对我不高兴了?”“我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没有人喜欢我吧?”那些被一次次咽下去的情绪,会变成心结,无形中带来伤害。 “原来我可以不用那么好。”“我的感受很重要。”“我喜欢我自己。”这些简单的心理学道理,陪伴你接纳人生中的遗憾、焦虑甚至恐惧。 本书的漫画轻快短小,呈现了一猫一鸭眼里的人类世界,用孩子般的纯粹治愈大人世界的疲惫。 小鸭用孩子的视角解读大人的烦恼:一边拖延一边产生负罪感,嘴上说没关系但还是很在意他人的评价,期待与现实总有反差……小猫用心理学知识化解了这些烦恼,引导小鸭走出负面情绪,重建自信, 加勇敢而快乐地生活。 你可以在它们温暖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消化和吸收心理学道理,就像猫教会了鸭一样,教会自己放下
在《文学事件》中,伊格尔顿不但喊停文学的边缘化,还力图让文学回到那个重视文学和虚构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高理论”时代。因此本书花费大量笔墨和力气逆潮流而行,试图从概念上界定文学,总结出文学的五个特质:虚构性、道德性、语言性、非实用性和规范性。本书另一个逆潮流而行的举动是讨论文学的道德价值,他认为,如今怀疑和颠覆的思维模式已成为新的迷信崇拜,文学宣扬的道德训导和教诲就可能成为新的变革性力量。虽年逾古稀,反骨的本色丝毫不减,读来乐趣横生。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犯罪也在不断升级,残忍暴徒不断犯下惊天大案,使得各国警方疲于奔命,破案率直线下降。为了准确预测犯罪风险,找出凶手们的共性,预防连环凶案的出现,犯罪心理 画像技术应运而生。 犯罪心理画像是通过分析作案人遗留下来的各种表象或信息,来刻画作案人犯罪心理及外在形象的侦查过程。犯罪心理画像是查办连环凶案的强有力 。 许大鹏著的《犯罪心理画像》不是艰深晦涩的教材,而是犯罪心理学通俗读物。本书的适用读者是对犯罪和犯罪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以及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
近年来,超扫描技术成为研究高生态效度下的社会互动的内在本质的优选技术手段。本书首先讲述超扫描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发展概况,紧接着阐述合作行为、人际交流、经济决策、社会互动与亲社会行为以及特殊人群社会功能缺
孤独症属于特别难以理解的复杂精神障碍,本书描述了不同孤独症的病症表现及其诊断方法,解释了 重要的治疗方法,并介绍了目前关于孤独症研究的 成果。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科普读物,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
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感知以及对自己的认知,都来自一扇独特的窗口——注意。注意是记忆与思考的必经之路。然而,人们不断追求的注意力,却从未摆脱分心和走神的困扰。为什么集中精力那么难?吸引注意的事物为何“魅力无穷”?跳来跳去的注意真的没有好处吗?是什么让我们不断地分心、走神,又是什么让我们专心致志?《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详细剖析了注意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秘密,描述了注意在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全面解读了大脑中关于“注意”的一切谜题,并针对注意力的训练提出了可行的策略。
希腊道德心理学研究是希腊哲学研究的重要一环,国外学者已有诸多重要研究成果出现,但学界对此总体上还缺乏系统的关注。《古希腊道德心理学研究》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心理学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全面梳理了他们理论的各自内涵及理论之间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的内在逻辑路径,在阐述希腊道德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同时,比较系统地呈现了研究者的相关思路和主要争论;在阐述研究者的相关思路和争论时,对它们各自的价值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原始文本,得出了自己有新意的观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一体两面,是非难辨,本书以挹波寻源、闻香探根的方式分析《红楼梦》书中人物起心动念的本末究竟,从作品本身出发,用一种“出离”的心去阅读作品的每一处细节和人物,从“满纸荒唐言”中娓娓道来“一把辛酸泪”,从“都言作者痴”的千篇一律,别开生面地“一解其中味”,在阅读中去解读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人世间的种种困惑。世间万般,皆是缘分,不是误了一生,就是悟了此生。
《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以一个超现实的新中国为号召,当然凡有志和有热情的中国人皆会趋之,理所当然,厚非者是事后诸葛亮,人人可做的。这个超现实,也是一种现代的意思,中国的头脑们从晚清开始的一门心思,就是为迅速变中国为一个现代国家着急。凡事标明“现代”的一切观念,都像车票,要搭“现代”这趟车,不买票是不能上的。“无为而无不为”我看是道家的精髓,“无为”是讲在规律面前,只能无为,热铁别摸;可知道了规律,就能无不为,佚可以用铲子,用夹子,总之你可以动热铁了,“无不为”。后来的读书人专讲“无为”,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只是越讲越酸。我个人是喜欢孔子的,起码喜欢他是个体力极好的人,我们现在开汽车,等于是在高速公路上坐沙发,超过两个小时都有点累,孔子当年是乘牛车握轼木周游列国,我是
郁达夫是以专情而放任的矛盾形象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他个人的情感经历,充满传奇、怪诞和自我中心的色彩,带有五四那代人的心灵轨迹,曾是媒体的炒作热点,更是当时书商热烈追逐的对象……《郁达夫文集》是他一生所创作的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有《迟桂花》、《故都的秋》、《北国的微音》、《江南的冬景》等等,是一本不可获缺的经典收藏本!
《灵性潜能创造:个人潜意识研究》在综合论述潜意识的内涵、结构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灵性篇 个人潜意识与心理分析,潜能篇 个人潜意识与人的潜能,创造篇 个人潜意识与创造,阐述了个人潜意识与人的心理和谐、潜能开发以及创造性活动的关系,使西方分析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思想有机结合,对于促进心理和谐、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具有积极意义。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者和广大青少年的有益读物。
该传记被公认为是研究康拉德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梳理了康拉德的人生旅程及各阶段的文学创作,包括他的私人生活、重要友人及通信、生活重压下的文学创作、所写作品的要义及精髓所在。重点突出了康拉德在生活重担、文学创作、读者品味及商业考量之间的艰难权衡,如何顶住诸多压力秉持对文字、艺术、“真理”的执着信仰和追求,并最终走出了一条辉煌的文学之路。
中国的儿童文学在近代以来的发生和发展,得益于对西方儿童文学的诸多借鉴。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之时,中国儿童文学若是要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也需要对外国尤其是西方儿童文学有着准确而清晰的认定,以此来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坚持自身应有的价值观。本书通过对中西方儿童文学的文本与思想内核的比较和考察,对儿童文学过去的发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对当下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对中国未来儿童文学的发展进行了的展望。总得来说,本书是一本较为全面的观照中西方儿童文学比较、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构建的著作。
《民国风骨(时代激流中的文化人)》中的人物,大多是二十世纪声名显赫的文化名宿,作者魏邦良将他们置于大时代的背景中,展示他们的心路历程,剖析他们的复杂人性,从而促使我们对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人的命运进行冷峻而深刻的思索。《民国风骨(时代激流中的文化人)》的特色是:融学术的严谨与思想的深邃于一炉。
本书介绍了有关态度及相关心理成分(价值观、观点、信念、个人取向)的研究方法,内容简要却全面,具有很强的研究导向性。第1章到第3章主要围绕有关态度的概念、研究历史、评价及理论问题展开,其余的6章主要阐述了在各种实际情景中,评价和研究态度、价值观、观点、信念的手段和方法。这些内容涉及很多社会及个人的问题,如偏见和歧视、病痛与残疾、死亡和衰老、贫穷和失业、冲突和暴力、学校与教师、工作与退休以及政治、宗教和道德。
《译家之言:翻译乃大道》是《译家之言》系列之一,选收余光中先生译论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