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课堂001:经典作家十五讲》为独角兽公开课之“北大课堂”的本。本书源自北京大学中文系曹文轩老师的小说课,通过对14位古今中外伟大作家的生平趣事、人生轨迹、创作特点的精彩解读,引出“摇摆”、“渗延”、“情调关系”等一系列文学观念。在坚持学理梳理的同时,作者也将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所感悟到的若干小说艺术的奥秘融入其中进行理论的深度探讨。此书不仅是一部专业的小说阅读、写作的入门之作,更是一部解读时代文学涵义的经典评论集。
《吉光片羽 中的珠玉之美》将《红楼梦》这一传世经典中不被人注意的细节——珠玉单独抽离出来,以古珠爱好者的视角重读《红楼梦》。不仅为古珠故事增添新的趣味,也为读者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崭新而别样的视角。讲述珠玉故事时,作者亦对《红楼梦》中不被人重视的情节进行挖掘,并提出一些有趣的新观点。《红楼梦》与古珠首度联袂,以新的视角重读经典,以新的方式品鉴古珠。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18)》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唐代文学研究界的基本研究情况及动态囊括其中。主要内容分为一年记事、会议综述、一年研究情况综述、新书选评、问题研究综述、台湾地区地区及海外研究动态、盛德清风、索引目录等栏目。
百余年前火车进入中国备尝艰难与屈辱,而在今日为世界瞩目的中国高铁的回望中,则带来历史启示。火车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无论物质与精神,而其“速度”却难以描述。这本小书以晚清至民国时期文学中的火车表现为叙事主角,追踪纵横交错的铁道地图的历史形成,勾画城乡分野、经济发展与物质文明的进化,同时分析由火车给人们所带来的日常生活、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变化。此书意在为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开启一扇饶有兴味的想象之窗,根据手资料与历史时序展开叙述,包括五四新文学、鸳鸯蝴蝶派、新感觉派等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对于经典性文本作细读演绎,揭示多元的思想与艺术特征。此书约七万字,并配上数十幅从大量报刊杂志挑选的历史性图像,以原创性、可读性和学术性诉诸专业与非专业者的阅读兴趣。
《叙事的神话:晚明叙事的现代性话语建构》将不同时期对晚明的理解、研究、并赋予它时代特征与意义的工作视为“晚明叙事”,论述了现代性影响下晚明叙事的发生、衍生;挖掘出背后同质的研究范式与主导模式;分析各种相关叙述如何在复杂的文化符号和社会权力的角逐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稳定结构和地位的理论话语。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文丛: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的纳博科夫小说研究》运用20世纪末勃兴的空间叙事理论,系统分析了纳氏18部长篇小说中的空间化时间、空间的视觉书写、空间形式和空间主题,并对其代表性的4部长篇《洛丽塔》、《微暗的火》、《阿达》与《斩首之邀》。
《红楼三味》是一本关于《红楼梦》的辅导读物,它分别从人物、服饰、饮食、诗词曲赋、未解之谜、续作及版本等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讲解,内容深入浅出,可帮助中学生及广大具有中学水平的农民及农民工较好地阅读和鉴赏《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驾构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是一部读不完、说不尽的千古奇书。
《医易同源》(作者胡瑛君)以《黄帝内经》运气七篇为基础,并结合其他相关内容,试图以五运六气作为切入点来揭开中医学神秘之面纱,探求中医学产生之根源,还中医学本来之面目。一、《医易同源》的前半部分,主要分析和研究的内容有:中医与易经的关系;五运六气的推算方法;四季变化与伤寒、温病、脾胃的关系;药物药性的判断及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运、气”与药物药性的关系;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与组方原则;以及关于对中医的发展和中西医相结合的思考。二、本书的后半部分别是:根据《黄帝内经》中关于“运气”的运行规律推演出的六十年(一甲子)五运与六气的变化情况;年运与六气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变化与疾病产生的关系以及治疗原则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