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清晰、简明、易读的方式阐述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展开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崭新地图。全书分4部分,共9章。部分介绍了超个人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各种超个人心理治疗取向的精华,并说明了各家的优缺点;第三部分讨论了各种超个人相关的重要议题;第四部分则总结了超个人心理治疗实务的原则。
视唱是视唱练耳学科两大主要学习内容之一,视唱学习是通过歌唱唱名,来达到构建各种音乐感知能力的目的。作为音乐艺术教育领域的一门学科,视唱练耳与该领域的所有学科一样,在教学中始终渗透着音乐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本教材适合视唱学科的教学要求,在技术性与音乐性这两个方面应具有很高的训练价值。
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朝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数据汇编,计有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现在整理出版的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编成于清咸丰六年(公元一八五六年),其内容起自道光十六年四月一一十七日(公元一八三六年六月十日)许乃济奏请弛鸦片烟禁,讫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公元一八五O年一月十九日)广东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获得胜利,为时计十三年又七个月。害中收集的档案资料,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关于次鸦片战争的。这书编成以后,只有钞写本存在清宫中,到一九三O年纔由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影印出版。现在本书影印本已经不易购求,而书中所辑大量档案资料又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所必需,因此,我们把它整理排印。
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之所以未能融合,是因为在研究同一事特(疾病)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形成了不同的概念体系及理论构架,中、西医的概念不能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自由流易,使得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只要找到二者的共同参考系,建立一个中介概念体系,就能使中、西医的概念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等价、自由流易,从而实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为此我们选择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包括伤寒论与温病)与现代感染病学的融合为突破口,成功地实现了二者的理论体系的融合,顺利完成了《伤寒论现代解读》一书。本书的用意并不止于此,旨在找到跨越时空,使“具有不可通约性的理论体系实现融合的方法,推而广之,找到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科学文化交融的方法。
《红楼梦鉴赏辞典》是提高对《红楼梦》的阅读与欣赏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共十四个门类,少数门类下也有再分小类的,正文部分收词三千余条,附录四种,分类的多样,条目的细致全面,详细的注解与翔实的考证都是本书的特点,因而大大增加了本书的含金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红楼梦鉴赏指导书。 全书更有五百四十余幅精美的图片,图片清丽雅致,极有古典韵味,汇集了〈红楼梦〉各种插图本的精华。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论》旨在构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的学科体系,并以之为理论起点。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史、中国古代文论批评的理论、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和专文形成的理论构成三个部分。章为综论,从整体上论述了古代文论课程的性质特征、历史和现实意义,通过总结研究现状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二章为专论,论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范畴、方法、文体,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的思想内涵、风格特征。三至九章根据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先秦、汉魏两朝、齐梁、唐宋、元明、清、晚清七个历史时期,探讨每一阶段的重要批评观点和主要作家作品的文学理论、思想。
《图像时代的精神寓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神话、艺术与思想/东北亚走廊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以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视觉艺术为研究对象,以考古学发现为数据基础。与传统艺术史写作方法不同的是,《图像时代的精神寓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神话、艺术与思想/东北亚走廊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避免以材质分类和历史年代为章节,而是聚焦于学术史上的各种史前理论,如图腾说、女神论、生殖崇拜论与萨满教理论等,并对各种理论与史前艺术的联系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作者将史前的艺术成就在理论的分析过程中展现给读者,并强调批评性思维在考古学与艺术史学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性。全书语言通俗易懂,脉络清晰,有意义。
《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经典举要》是一部带有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文献原文和中、英文翻译的书,可以作为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社会、法律、政治和军事以及古代两河流域阿卡德语(古塞姆语)的楔形文字的语法、词汇和句法的参考书,书中提供了阿卡德语的拉丁化词句原文。
陈柱一生著述等身,以诸子学成就大,文学上的建树亦自成一家。早年为南社成员,与陈衍、唐文治、叶公绰、张尔田、陈中凡等有过往,曾在上海交大、中央大学等校任教。《陈柱文学思想研究》以陈柱的文学思想与创作为对象,分六部分介绍了陈柱的交游与著述、学术思想、文学理论批评、散文思想与创作、诗学理论与创作、词学理论与创作等。在广泛收集资料文献的基础上梁艳青深入考察陈柱的文学思想及创作成就,给予科学评价,确定其文学史地位,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不失为国内陈柱研究的力作。
《国医年鉴(总第八卷 2016)》实录中医药行业年度法规、重大事件;记录中医药学术科研成果、教育文化和民间特色经验;编录中医药世家方药技艺传承发展脉络;中医药名人成长经历、医学感悟;辑录中医药年度人物重大影响,学术成就;选录外中医药文化史实、趣文。搭建一切有志、有成就中医药事业者的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