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将著名萨提亚大师约翰 贝曼博士在中国十年间进行的家庭治疗培训和教学中有代表性的问答部分整理、记录下来,完整再现了受训者的疑问和贝曼博士对这些问题的深度解答。这些内容凝结了这位八旬大师对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解读和人生智慧。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是个人成长类话题,涉及爱、创伤、亲密、孤独、自尊等个人情感和个人体验方面的议题。本部分主要针对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关注萨提亚家庭治疗和想要实现个人成长的大众读者,使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回答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是专业咨询类话题,涉及在家庭治疗中的夫妻关系处理、自我保护、控制等议题。本部分主要针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学习者和心理咨询师,回答在家庭治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们希望这些珍贵的萨提亚学习资源,在中国传承下来,让更多
音乐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聆听、演奏、歌唱、即兴演奏、音乐和歌词创作、舞蹈及美术的结合,以及音乐投射和音乐联想。目前在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音乐治疗被广泛地应用在医院、学校、诊所、社区、老人院、托儿所、监狱等等。也可以应用于健康人群的精神减压、产妇分娩、生物反馈、疼痛控制。以及自我成长。 本书是对音乐治疗学基本理论的综合性论述,分为十二章,介绍了音乐治疗的定义、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治疗关系、方法技术,并分别介绍了音乐教育、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中的音乐治疗模式,从各个方面完整、全面地展现了现代音乐治疗的实质、特点、意义和作用,对于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一般读者对该领域的了解都是极为有益的。
本书收录63则身心疾病的案例,揭露许多重症疾病的家庭动力,同时海灵格在此书中亲自示范系统排列简明辅导法,帮助重症患者及其家属,解决或修复过去对他人的被中断的联结,协助当事人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解答。
人们总在各种各样的痛苦中挣扎:负面的情绪和想法;不愉快的记忆和往事;想要逃避的欲望和情感;令人沮丧、岌岌可危的关系;生活和工作中的挫败……痛苦如同心理上的流沙,你越挣扎就陷得越深。 其实,痛苦本来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逃避或是忍受痛苦只会使你备受折磨。你该怎么办? 打开本书,它会带你一步一步走出痛苦,拥抱生活。 作为接纳承诺疗法(ACT)的开山之作,你将了解: 为什么语言是人类痛苦的根源; 如何摆脱逃避痛苦的陷阱; 如何培养接纳痛苦的心态; 如何审视自己的思维; 如何使用正念,活在当下; 如何过上充满活力,且有价值的生活。
遭受拒绝带给我们尖锐的痛苦;孤独引发毁灭性的疼痛;丧失使我们的生活破碎不堪;难以摆脱的内疚感毒害了我们的安宁和人际关系;对痛苦的反刍倾向很快会发展为焦虑和沮丧;失败导致靠前的失望;自卑则使我们拒绝别人的帮助。 我们经常性地遭受情绪创伤,如同经常性地遭受身体创伤。失败、内疚、被拒绝和丧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自然而然地包扎伤口或者冰敷扭伤的脚踝,而应对情绪伤害的急救箱却空空如也——它根本就不存在!结果是,我们感觉糟糕的时间特别漫长。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些方法,它们就好像精神急救工具,可以用来治疗受伤的情绪。在《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与方法》一书中,扶业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利用近期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出了明确、逐步深入的疗愈方案。这
张伯华主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基本技能训练》突出了心理咨询师是“炼出来的”这一基本宗旨,以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基本技术训练项目为主线,适度传授培训项目的相关理论及*学术观点,并设专题兼顾专业人才心理素质的培养。体现了专业技能、理论修养、专业心理素质培养的融合。《心理咨询与治疗基本技能训练》脉络清晰,由浅到深依次为初诊接待技术与咨询关系建立技术、参与性技术训练、影响性技术训练、各流派一般性技术、心理咨询师成长。书中每一个训练项目都有明确的技术掌握要求,训练目标、操作步骤清晰,较之目前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操作性强。适用于高校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心理卫生等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使用,同时广泛适用于社会各类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遭受拒*带给我们尖锐的痛苦;孤独引发毁灭性的疼痛;丧失使我们的生活破碎不堪;难以摆脱的内疚感毒害了我们的安宁和人际关系;对痛苦的反刍倾向很快会发展为焦虑和沮丧;失败导致极度的失望;自卑则使我们拒*别人的帮助。 我们经常性地遭受情绪创伤,如同经常性地遭受身体创伤。失败、内疚、被拒*和丧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自然而然地包扎伤口或者冰敷扭伤的脚踝,而应对情绪伤害的急救箱却空空如也——它根本就不存在!结果是,我们感觉糟糕的时间特别漫长。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些方法,它们就好像精神急救工具,可以用来治疗受伤的情绪。在《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与方法》一书中,扶业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利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出了明确、逐步深入的疗愈方案。这些方案
《解忧心理:来自600号信箱的人生指南》通过一来一回的书信形式,从百万封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真实收到的来信中精选27封,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各位医生对收到信件予以回信,解答他们的各类困惑。聚焦常见的、难以解决的、较有争议的生活话题,如亲子沟通、考试压力、职场PUA、身材焦虑、慢性疾病等,涵盖男女老少各个不同层面。从一个个真实温情的故事中学会各类专业心理知识,教你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找到真实的自我,给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 安全岛屿 ,一个真正让你能够袒露心声、放松心情的地方。同时本书中还附有全彩插图,精选自展出在 600号画廊 的患者作品,由日间康复中心和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亲手绘制,带你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及决策的有趣之作! 很多时候,大脑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它会导致你陷入察觉不到的偏见、混乱和误区,容易被他人影响 也就是被 套路 ,从而犯错。 很多时候,大脑会偷懒,不假思索地做出错误的决定。 你的记忆很容易就会被改变,一张照片就会让你想起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在说话的过程中,比喻会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改变你对事物的看法。 遇到限时抢购的时候,明明自己并没有需求,却觉得不买就对不起自己。 手持一杯热饮,比一杯冷饮更容易产生亲和力;喝了一杯甜饮的人比喝白水的人更愿意原谅别人;算数学题时,拿着重物,更容易给出更高的估值。 心理学家、跨界科学家大卫 迪萨沃为你揭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思维套路,用科学的方法帮你彻底掌控自己的人生!
《本真不可见:〈 小王子〉的深层心理学分析》是一部通俗心理学作品。作者数十年研读圣埃克苏佩里包括《小王子》在内的全部作品及私人信件,认为圣埃克苏佩里是伟大的先知作家,《小王子》具有先知呐喊的伟大价值;认为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蕴含着诸多特征,人们应当由此理解他,而不是将他奉若神明。 全书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宗教学角度进行解读,勾勒出了迄今为止的研究文献所不曾有过的圣埃克苏佩里和 小王子 。 作者对《小王子》进行深层心理学分析的目的,是希望读者借了解圣埃克苏佩里著名童话故事中浓缩了的意象,将梦想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对照圣埃克苏佩里和 小王子 ,我们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多重意义上非人性的时代,多大程度上还存在着或尚能存在希望。
当我们孤独地支撑到极限,当我们无法赋予苦难相应的意义,当我们内心的痛苦超出了应对和转化的自愈能力,心理治疗如何帮助挣扎中的灵魂?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定期见面,简短的谈话能让咨询师充分理解来访的经历、处境与感受吗?我们如何走出痛不欲生的状态,改善认知、行为与关系?深度的人格重组真的能实现吗?内在的成长如何推动外在的改变?咨询如何更好地回应来访、发挥作用?咨访关系与向好友倾诉有何不同?所有的心理治疗都涉及到两个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人格、内隐知识、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代际传承和心理功能,所有这些主体性的固有特征都会对改变过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人类的精神世界如此浩瀚繁复,心理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参悟其中的真谛。心理学博士莫妮卡·布里永根据四十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在神经科学和心理治疗领域前
史蒂夫·德·沙泽尔、伊冯·多兰、哈里·科尔曼、特里·S.特雷佩尔、埃里克·麦克勒姆等编著的这本《超越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本极具启迪的书――出自短期焦点治疗领域备受尊重的巨人们。 这本书是一次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艺术及时而富有价值的整合。它在不同的章节分别对SFBT的核心原则和理念进行了较为简约的叙述,因此对于正在学习使用这种模式的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本书的第一章是对整个模式精彩而又概括的简述,逐字逐句地说明了SFBT的原则。而本书细节描述的水平,又能让有经验的治疗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一次满意且的回顾。
将我们的心灵牢牢困住的,往往并非外在的力量,而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牢笼,是我们自己植入脑海的想法。 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我们不去坦然面对,却指责苍天不公,被困在受害者心态里; 面对亲朋好友的期待,我们隐藏甚至扭曲了真实的自我,被困在他人的眼光里; 面对至亲挚爱的离去,我们用懊恼和内疚逃避现实,被困在未解决的悲伤里。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本书描述的12种 普遍的心理困境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却不知道,获得自由所需的力量就藏在我们的内心; 我们都在自己建造的这些牢笼里苦苦挣扎,却不知道,打开牢笼的钥匙就握在自己的手中。 心理学家、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博士用她疗愈自己的刻骨创伤和打开无数来访者心灵枷锁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由的基础是具备选择的力量,而走出困境的关键在
我们的社会环境、日常生活琐碎和各种突发事件都会给我们的内心造成压力,而当这些压力得不到缓解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以生病的方式表示抗议:我扛不住了,需要支持!我太累了,需要休息! 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从来都是一对紧密相联的灵魂伴侣,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互相影响,共同进退。请倾听它们的需求、用心照顾好这对伴侣,我们的身心才能和谐健康。 本书由四大部分组成,部分探讨身体与心理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部分讲述心理问题和躯体症状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则进一步说明如果患上心身疾病,该如何自我缓解,后一部分将告诉读者如何寻求医生的帮助。 书中丰富的临床咨询案例和实用的治疗方法,能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心身障碍的根源,也希望让读过此书的患者不再感到困扰,及时找到合适自己的诊疗方案。
《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所讲述的是有关人类关系的一些秩序,书中挑选了一些治疗课程,不加任何修改地记录了下来,示范了家庭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实习手册--心理咨询入门指南》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学生、教师和督导员的高度评价,并被当作实习生、学校导师和督导员的材料。在前两版成功的基础上,第三版吸收了*的文献和研究材料,增加了新的练习,综合了有关法律纠纷、管理性医疗、学生档案、职业规划及其他重要主题的*研究资料。《实习手册--心理咨询入门指南》旨在课堂与 现实 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囊括了为确保学生安全和负责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所 必须知道 的知识。详细分析了有关道德要求和法律纠纷、案例保存、报告写作、督导工作、多元文化背景、危险当事人处理、压力应对等重要专题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读性。
关系创伤生长和隐匿在每个个体的心理组织里。当隐匿的创伤被触发,淹没性的情绪顿时瓦解了思考能力,强迫式重复和无尽的轮回就再次上演。精神分析治疗可以通过与创伤触发点工作来改变这种重复。临床互动中,治疗师如何识别潜意识内容、如何发展相应的治疗策略,从而帮助病人改变他们与创伤触发点的关系,正是本书的主旨和突破点。本书是一本专业书籍,包含基础知识、核心概念与临床操作步骤,并且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切入,展现如何治疗、修复关系创伤。全书共分四部分:治疗基础、核心概念、治疗技术、临床步骤。提供读者系统性、专业性的指导。
本书作者藤坂龙司和松井绘理子以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漫画的形式将应用行为分析(ABA)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主题展示出来,并根据新手家长对ABA的了解进阶情况分成了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 藤坂龙司和松井绘理子均受过专门的ABA培训,并具有大量的实操经验。绘图作者充分理解ABA的流程和要点,配图有点睛之妙。本书适合刚刚接触ABA的孤独症及其他发展性障碍孩子家长、实施ABA干预的机构训练师和学校教师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在很短时间内学习和掌握ABA的基本原理及实践要点。
心理咨询师作为专业助人者,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之外, 要遵守相关的专业伦理。《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从专业伦理的基本概念讲起,系统介绍了专业伦理总则,重点阐释了专业胜任力、专业关系、知情同意、隐私权与保密、心理测验与评估等基本伦理议题,同时关注了热线心理咨询伦理、网络心理咨询伦理等近期突显的伦理议题以及督导伦理、伦理决策及伦理投诉与处理等进阶伦理议题。 本书可供专业助人者阅读参考,不仅适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还适用于精神科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教师等。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专业人员提高伦理敏感性,提升伦理辨识、伦理判断和伦理决策的能力。
内在小孩就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觉力、好奇心、想象力、天赋智慧和感受感觉的能力,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和成长而改变或衰退(选自玛格丽特·保罗博士《你爱自己吗》)。 当我们年幼时,因为心灵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和安慰,使得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等到我们成年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被这个内在小孩接管,沉浸于痛苦中,做出不负责的行为,造成我们在关系中的挣扎和受苦。 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伤害的,但是身为成年入,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度,就像安抚、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内在小孩。一旦内在小孩得到了疗愈,他的喜悦、创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质就能毫无阻拦地表达出来,为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希望。
这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在心理咨询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本书的写作特点是作者像一般娓娓道来,生动讲述了他在哈佛所做的 10个心理咨询个案,他对每个个案的深入分析和处理技巧,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咨询方面的科学知识。本书出版后多次再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本书是2007年修订版。 “我恨我自己,我实在太愚蠢了”,“我们的爱情还有救吗?”…… 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不起眼问题,却妨碍着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在处理这些心理案例的过程中,作者展现了心理咨询的神奇技巧——原来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可能因为几句话而改变! 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实际都是心理问题,人生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天堂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本书将带给认真的读者飞翔在云端船的美妙享受——登天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