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艺术教育观念、愿景、教学、内容、视觉艺术的学习、课程的核心和功能、作用、启示,以及几个重要的研究议题等方面来分析如何将艺术植根于学校之中并检验其如何作用于心灵的成长,旨在消除那些认为艺术对智力要求不高的想法,提出那些复杂和微妙的思考形式往往发生在当学生们有机会创作有意义的创意图像的时候。作者在书中通过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案例提出了在某种艺术环境下,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众不同的表达与交流形式和用于传达意图的艺术技巧得到发展,能够培养被体验形式感动的能力。当艺术处于较佳状态时,可以作为教育抱负和实践的典范。把教学作为有技巧的事业来考虑,将学习设想为具有美学特征,把教育环境的设计看作一个艺术的工作,对教育实践的再设计和教育所生存的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家职业心理咨询丛书:艺术心理疗法》分三部分。部分介绍艺术治疗的理论框架及所处的政治和制度环境。第二部分介绍针对不同案主群的临床实务。部分探讨艺术治疗培训及如何以研究促其发展。
本书介绍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符号治疗”技术。书中作者结合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以及大量的实际操作案例,通过自己多年临床治疗实践,不单将符号治疗运用在个体咨询中,也整合在企业EAP课程和专业咨询师培训课程中。而这一切,都是想绕过人的意识层面,与冰山下的神秘地带——潜意思接轨,探索人最原始的情结凝聚,达到最初的圆通。
本书系“艺术学林”之一。论述了艺术创造者对艺术主体、思想主体、言说主体等在表达中体现出的心灵状态所进行的审视,是对这批思想和文化精英考察后写出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论文集。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辑:影像叙事与价值、思想者的精神状况、语言叙事的表情。
在这部经典著作中,阿瑟·罗宾斯探索了艺术治疗师如何将美学和心理动力学整合到治疗过程中中。他认为,心理学现象都有相对应的美学部分,将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就会推动治疗进程。治疗师内心的艺术家对病人使用的色彩、空间、形和能量适时地做出回应;治疗师运动其艺术家的反应来确定每幅作品的心理动力学含义。罗宾斯提出,美学形式的复杂性说明了发展性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而发展性问题不可避免地和自我分化(self-differentiation)的要求有关。他还强调治疗师的个人在体验对于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