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的关系,是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李世武著的《焦虑与艺术治疗研究》在与外前沿研究成果积极对话的基础上,在多学科互动的视角下,探索回应这一问题的新路径,提出了“焦虑与艺术治疗”的理论假设。以此理论假设为前提,本书研究了焦虑的社会属性与仪式属性,然后在巫者与信众的交互关系中,讨论了出神、积极想象、艺术构建、移情等话题。
《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艺术疗法》由日本心理治疗学界艺术疗法领域领军人物山中康裕、饭森真喜雄、德田良仁等人撰写,系统地介绍了艺术疗法的各种理论和发展历程,并结合作者的个人实践详细分析了绘画疗法、箱庭疗法、音乐疗法、粘贴画疗法、陶艺疗法、诗歌疗法、舞蹈疗法、故事疗法等在个人精神疗法和团体精神疗法中的应用,介绍了艺术疗法中的种种方法和技巧,《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艺术疗法》对相关专业人士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心理咨询师系列·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2013白金版)》以Lowenfeld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结合其他发展学理论,从艺术治疗的观点来阐释各阶段儿童绘画的一般图像表征、生理特质、可能的行为动机及心理意义,以作为判断当事人是否适龄/不适龄、健康/不健康的参考。一般成人的绘画表现,除非受过特殊的美术训练,否则大都停留在12岁左右的儿童或青少年阶段(Lowen:feld&Brittain,1987)。成人的艺术创作、患者之绘画,甚至艺术家的视觉表现形式均有其脉络可寻。心理创伤严重的个体心智或呈现退化现象,其绘画发展亦然。基于要了解特殊儿童及成人的绘画表现,必得先掌握一般正常儿童绘画表现的原则,本书可谓一能从美术进入孩子或当事人心灵世界的参考书籍,适合所有关心儿童/个体心智成长的家长、老师及心理
《国家职业心理咨询丛书:艺术心理疗法》分三部分。部分介绍艺术治疗的理论框架及所处的政治和制度环境。第二部分介绍针对不同案主群的临床实务。部分探讨艺术治疗培训及如何以研究促其发展。
本书的写作,努力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下手,在呈现艺术治疗过程全貌的同时,提供了我们和其他一些艺术治疗师在具体情境下的具体操作。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说明问题,帮助读者具体生动地理解艺术治疗的概念和操作过程。这些案例有的来自我们自己的治疗实践,有些则来自其他治疗师的文献资料。全书分为三编七章,各章之间偶尔会有交叉,但是分别围绕各自的主题展开。比如,概述部分会提到治疗关系的建构、媒材的选择等内容,后面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也会涉及,但是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编是关于艺术治疗的总述,简单介绍了艺术治疗的基本发展概貌和有关的理论基础。第一章对艺术治疗做了概括的描述,澄清了艺术治疗语境中的“艺术”、“治疗”、“心理治疗”、“艺术心理治疗”等基本概念,让读者可以对艺术治疗有一个
本书的写作,努力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下手,在呈现艺术治疗过程全貌的同时,提供了我们和其他一些艺术治疗师在具体情境下的具体操作。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说明问题,帮助读者具体生动地理解艺术治疗的概念和操作过程。这些案例有的来自我们自己的治疗实践,有些则来自其他治疗师的文献资料。全书分为三编七章,各章之间偶尔会有交叉,但是分别围绕各自的主题展开。比如,概述部分会提到治疗关系的建构、媒材的选择等内容,后面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也会涉及,但是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编是关于艺术治疗的总述,简单介绍了艺术治疗的基本发展概貌和有关的理论基础。第一章对艺术治疗做了概括的描述,澄清了艺术治疗语境中的“艺术”、“治疗”、“心理治疗”、“艺术心理治疗”等基本概念,让读者可以对艺术治疗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