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是日本人森田正马医学博士,于1919年前后创始的。他以东方哲学为理论,以自身心理疾患为灵感,历经临床实践、探索、研究而成的独特心理疗法。该疗法不用药物、不问症状、引导患者做应做之事,得到国际医学界好评,并被广泛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及心理咨询中,森田正马也被誉为“东方的弗洛伊德”。本书介绍了森田疗法的历史、医治方法、临床病例以及与中国的文化渊源,充分佐证了该疗法的优势。既使只阅读此书,对患者乃至普通人的身心健康都会大有裨益。
这是一本写给心理咨询师的哲学书。它告诉我们,在存在主义的世界里,幸福不只是欢笑、成功、团聚,哭泣、失败、分离也同样是幸福。它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指引我们发掘自己的潜力,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幸福。
本书为《意象对话心理学丛书》之一。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是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本书旨在向外同行与专家简明扼要地介绍意象对话技术。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意象对话基本方法,人格意象分解,干预技术,意象的象征意义,意象对话的常见问题。本书为中英文对照,被列为2008年7月在柏林召开的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图书,涉及内容将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接受与实现疗法(ACT)不仅是构建心理治疗的一套技术,而且从总体上看为个案概念化和心理健康提供了一种全新且深刻的诊断性方法。这本书帮助你学习如何将这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模式应用到实践当中,它是本解释如何在ACT的框架中对个案进行概念化的指导用书。由帕特里夏·A.巴赫和丹尼尔·J.莫兰编著的《接受与实现疗法》是一本ACT入门书籍。对ACT的影响进行了概述,详细介绍了ACT疗法的六个核心过程——六维模型的六个点。以及病理性改变的自我,即所谓的六维僵化,描述了如何完成个案概念化,并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以确立个案概念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接受与实现疗法》也从不同的治疗传统出发展示了一些可能有所不同的个案概念化,这对于那些具有更为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背景的治疗师来说可谓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贯穿全书的那些练
提起“心理治疗”这个词,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倚在长沙发上,花一小时来挖掘童年悲惨记忆的画面。而一种与之不同的治疗方法暗示,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思考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式,如果将关注的焦点转向现在和未来,会让人更快乐、更健康,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方法被称为“时间观疗法”。每个人对时间的感觉都不尽相同,6种影响人幸福感的时间观念分别是:过去积极时间观(你喜爱自己的过去);过去消极时间观(你有遗憾、过去发生过不幸的事或者被你夸大为不幸的事情);现在享受时间观(你享受当下,喜欢犒赏自己);现在宿命时间观(你感觉命运不受自己控制,那何必费心去控制呢?);目标导向未来时间观(你会事先计划,做任何决定都会权衡利弊);未来时间观(你过得很好,因为你相信奖赏是死后进天堂)。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
本书叙述了一位性心理治疗专家的治疗过程,书中指出了在治疗秘密强迫性性行力时一些独有的因素和关键,描述了一个性心理治疗的模式。此外,书中关于性历史、网络性行为的讨论也使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通过本书,GaleH.Golden力我们掀开了性心理治疗的神秘面纱。
这本书是行为医学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作者应邀在全国二十余个大中城市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学界举办学术系列讲座的经验概括与总结。部分讲稿陆续在专业书刊上登载过。前七讲是对人性的剖析,从人性的弱点开始,引证古今中外名家的考察与论述为佐证,以增加说服性,作者只加以梳理概括,得出人性正反两面的许多共同特性,偏信则蔽,兼看则明,希望达到发人深省的启蒙作用。第八讲至第十一讲对个性不同维度的正弦形波谱分布与一轴、二轴、三轴、五轴的个性分类,作了历史与发展逻辑的剖析;与此同时,从利己与利他的角度对人格的发展作了六个等级的划分。结合第十七讲生活技能训练,对于从事青年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心理学理论与操作技能。第十二讲至第十五讲是对精神刺激造成精神痛苦的全过程及其测查方法的详细描述,
本书为《意象对话心理学丛书》之一。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是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本书旨在向外同行与专家简明扼要地介绍意象对话技术。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意象对话基本方法,人格意象分解,干预技术,意象的象征意义,意象对话的常见问题。 本书为中英文对照,被列为2008年7月在柏林召开的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图书,涉及内容将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本书章对禅的文化内涵进行追本溯源,可以发现禅的诞生就是一台充满着变革和斗争,并且有传奇色彩的四幕戏剧。第二章解读禅的自然真谛。禅的治疗效果,就是要让人与真实建立融洽无间的关系,显示实事求是的精神。第三章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十牛图》进行新的解说,《十牛图》图亦禅,诗亦禅,含意深长地展示人的精神探索和人性磨炼的进程。第四章揭示了禅与现代科学的关联,同时证实了禅的科学性。第五章将禅学与精神分析学进行比较,它们具有共同的本质,即都是洞察人的生命本性的艺术,指出了从枷锁到自由的道路。第六章讲述禅的心理治疗境界,论述心理治疗师要点亮别人心中的灯先要点亮自己的心灯。第七章着重讲生活禅,细述了茶道、居静、食疗、习武、书画和诗歌等艺术形式在生活中的作用。
接受与实现疗法(ACT)不仅是构建心理治疗的一套技术,而且从总体上看为个案概念化和心理健康提供了一种全新且深刻的诊断性方法。这本书帮助你学习如何将这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模式应用到实践当中,它是本解释如何在ACT的框架中对个案进行概念化的指导用书。由帕特里夏·A.巴赫和丹尼尔·J.莫兰编著的《接受与实现疗法》是一本ACT入门书籍。对ACT的影响进行了概述,详细介绍了ACT疗法的六个核心过程——六维模型的六个点。以及病理性改变的自我,即所谓的六维僵化,描述了如何完成个案概念化,并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以确立个案概念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接受与实现疗法》也从不同的治疗传统出发展示了一些可能有所不同的个案概念化,这对于那些具有更为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背景的治疗师来说可谓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贯穿全书的那些练
《心理疗法探索--森田疗法和内观疗法的借鉴与创新》(作者李振涛)中“神经质所致病感心理疗法”与“改变应对方式心理疗法”可以改变因为人格特质中敏感、求全、疑病、反思、情绪不稳定因素以及强迫症、疑病症所导致的情绪纠结,使人实现“与情欲和谐”。本书中“心理平衡疗法”可以帮助人们在不同时空出现适应不良时,通过增强同欲望、需求相关的行为能力及抗挫折能力而实现“与时空和谐”。本书“内观一认知心理疗法”除了可以帮助人们改变自我中心的认知偏差,还可以在对健康与生命进行内观一认知的过程中,实现“与生命和谐”。
本书由投身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训练多年、实务经验丰富的Macdonald博士撰写。本书一经出版,即被我为台湾地区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课程的阅读教材之一。过去因爱好与培训的需要,我积极翻译了一些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导论及其在学校、社区应用的初进阶段相关书籍。我觉得本书的应用价值极高。书中除了介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精神与技术外,很可贵的是。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协助各种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如何在医院范围内工作。也包括一些危机干预的案例与原则。这真是一本的好书!本书也是在目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诸多应用于学校、企业、训练等相关领域中,专享一本关于这些医疗主题的翻译专著。——台湾地区师范大学教授许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