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 自我实验 ,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 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 时光之书 ,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的特殊时期修复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精)》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的特殊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关注到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关于大脑及其发展的惊人新知,意识到教育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大脑改造的工作,对大脑的学习机制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成就 。 本书聚焦于教育神经科学,探究那些来自神经科学、教育学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发现能给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并特别关注学术成果向教学实务的转化,集理论、方法、实践于一体,是一本学习策略安排的实用指导书。 本书共分8章,对大脑的基本事实、信息加工模型、记忆系统、迁移能力、脑区分工、艺术的作用、思考与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与应用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讨论。 并在小框内标记出一些关键点,以便读者梳理和记忆。 每章 都设有“实践角”,提供补充性信息和教学策略实例。
作为世界知名的阿斯伯格综合征领域的临床心理学家,作者托尼?阿特伍德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从事临床诊断与咨询的工作,经他诊断和治疗的各年龄段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多达几千人。他还在世界各地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和家长以及专业人士举办各种讨论和学习班,帮助了许多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和他们的家庭。 在《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中,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病因、特征,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特殊兴趣和认知、情感、运动、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他们与众不同的能力和在社交方面存在的困难。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针对这一群体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以帮助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学习、生活的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书版自2006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英语国家的家长、教师和专业人士的关注,并被译成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的特殊时期修复了他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部且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 本卷收录《精神分析导论》一部作品,内容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
《动机心理学》作为一本科学和前沿的心理学学术专著,解释了动机这一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机制:我们为什么要做某件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希望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以及我们能从这件事中获得什么。在本书中,作者对动机的研究不仅没有囿于生物学,还强调了认知、情绪、目标、神经科学和潜意识的综合影响;另外,作者还强调了动机研究的跨学科性质,涉及了心理学、教育、健康、商业和体育等方面的大量知识,让读者感觉这些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荣格是心理学精神分析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红书》是荣格的私密之作,被视为精神分析学 *重要的未出版著作,由荣格本人亲笔书写及绘图于二百余页手稿之上。《红书》的存在自荣格去世后已广为人知,但一直到近几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此书正式出版,并委托的荣格学家索努·沙姆达萨尼进行编辑。《红书》已经 荣格私人的领域,成为他所有著作及理论的核心,是大量次级文献中被无数次讨论的主题,他从中获取了其日后写作的主要灵感,并由此发展出包括原型、集体无意识等在内的一整套分析心理学理论。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部且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 本卷收录《精神分析导论》一部作品,内容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
《资治通鉴》通过详实的历史记载,向当时的统治者说明了历史的经验对于政治统治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资治通鉴》所提供的历史教训,是以往任何一部史书都不能相比的。另外从历史观点上,《资治通鉴》认为国家的兴衰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治者们的修养。提倡君主应遵于礼,讲究仁义,在用人方面要量才而用,赏罚分明,还要能听取臣民的谏言,这一点对于后来历代的统治阶级都有的约束作用,直到今天也不失其意义。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精)》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的特殊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关注到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关于大脑及其发展的惊人新知,意识到教育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大脑改造的工作,对大脑的学习机制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成就 。 本书聚焦于教育神经科学,探究那些来自神经科学、教育学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发现能给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并特别关注学术成果向教学实务的转化,集理论、方法、实践于一体,是一本学习策略安排的实用指导书。 本书共分8章,对大脑的基本事实、信息加工模型、记忆系统、迁移能力、脑区分工、艺术的作用、思考与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与应用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讨论。 并在小框内标记出一些关键点,以便读者梳理和记忆。 每章 都设有“实践角”,提供补充性信息和教学策略实例。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它向旧的传统进行挑战,给整个心理学以推动和促进,使欧洲逐渐形成一股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潮,直至今天仍有广泛影响。
“牛津世界史丛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组织编纂。作者都是欧美名校的教授,多数出自牛津大学,少数是外聘的学科带头人,都是国外学界的佼佼者,无疑保证了本丛书的编写质量。仅举《牛津古希腊史》的作者群体为例,三位主编与作者都是牛津大学古典学名师、世界古典学家,可谓著作等身。其中,约翰·博德曼教授88岁,长于希腊艺术史与希腊考古;英国科学院院士贾斯珀·格里芬78岁,精于古典文学;奥斯温·默里亦78岁,在希腊政治史研究方面成果卓著。有这样一些深沉老到、卓有建树的学者执笔,丛书内涵的广度与深度、史实陈述与价值陈述的圆熟与合理当毋庸置疑。 由于目标读者主要是本科生与历史爱好者,所以它们与学术性的史系列不同,不要求不厌其烦的考证说明、详尽注释,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历史的可读性与工具性上,对内容整体的连贯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