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辞。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
所谓 礼记 ,就是关于 礼经 的 记 ,即对 经 的诠释讲解,是礼学家对礼经的解释以及他们所采择的各种意见的辑录。《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就是这类的书。《大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德编纂;《小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之从兄子戴圣编纂。《小戴礼记》,也称为《礼记》,凡四十九篇。本书是对《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全文注译。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出题解,扼要概括通篇内容旨意。其次出正文,正文的分节参考了北大标点本《十三经注疏 礼记正义》及各家译注本的分节,文字也参考各种版本进行了勘校,有调整者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再次出注释,注释兼及章句训诂与名物制度介绍,在引述各家说法时,为求简明,常见的郑玄注、孔颖达疏,简称 郑注 孔疏 ,其他注家或相关著作则引作者与书名,如朱彬《礼记训纂》、孙希旦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目前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
《周礼》是一部讲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本书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向号称难读的《周礼》加以译注,化艰深为平易,注释翔实,译文畅达。
《诗经》是我国*早的诗歌总集。高亨先生研究先秦文学卓有成就,其治诸子,遵循乾嘉考据遗风,往往胜解精义,发前人所未发;其治《周易》,一改前人 以经解传,以传解经,经传互解 的旧习,首次经传分解,开创了中国现代《周易》 义理派 的研究新方法,为学界所推崇;其治《诗经》,以传统文字训诂学为根基,在校勘训诂上创发新义。砥砺基础,夯实根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诗经》各篇加以说明注释,有许多地方别具识见。 此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推出 简体版 ,在保持繁体版的各项笺注释读内容、专名线标点等基础上,寄望于以较易进入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使更多的读者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正统解读,领略其中的优质精髓所在。
整体上可以分作四部分:题解、今译、注释、韵读,每篇作品均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分析解读。《诗经译注》处处显示出一种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原诗自是采各版本之长精核精校而成,连标点符号都费了一番斟酌,力求与诗的原意扣合无间。 每篇诗前的题解简洁清晰,寥寥数语点出诗的主题,让读者对这首诗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每首诗下面的译文,是这本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译为主,句句与原文紧密对应;译文用白话,为的是通俗易懂。注释部分,见作者功力,用《毛传》、《郑笺》、《正义》、《集传》等古注,阐发己见。每首诗后的韵读,按照《诗经》时代的韵部标示该诗的韵脚和韵部。
。。。
道潜或许算不上禅门的一流大德,但在僧人诗歌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后世甚至以「参寥」作为诗僧的代名词。晁说之评价曰:「孤山教体外,赋诗汤休上。后来数参寥,接手得宗匠。」(全宋诗卷一二零七 )将其视为诗歌的一代宗匠大家。补续高僧传卷二十三参寥子传云:「世人谓『师之诗雅淡真率,上欲窥陶、白,而下有雁行苏、黄句,即未脱子瞻烟火,雅不乐与宋人同烟火。如参寥自有为参寥,非第以子瞻重也。』斯言得之。」这是说道潜之诗远承陶渊明、白居易,同时受苏轼之影响,持论可算公允。明人杨德周亦云:「或谓师以坡公重。夫不见坡公在黄州,京师士大夫以书抵公,有云闻公与诗僧相从,固东山胜游。此言殆是为公设。是知当时士大夫已谓师重坡公矣。何独谓师以坡公重?」又云「参寥即不与坡公游,亦必不没参寥本色,乃必引之为名航
《故宫珍本丛刊 精选整理本丛书:日讲易经解义》为《整理本丛书 经部》中之一种,原书系清康熙内府刻本,藏北京故宫。本套书体例严谨,均先照录一段经文,然后是日讲官的解义。解义部分则先用一两句话概括该段经文的意思,然后是解释这一段经文中日讲官认为须要解释的字词的意义,最后是详细串讲该段经文的蕴义。本套书的 解义 极有特色,总结了汉宋以来诸位大儒的 注疏传义 ,对经文进行了准确、深刻的解说,还常常联系历史事实,进行形象生动的说明,确实是 词近而旨远,语约而道宏 。现在市场上五经四书的注本甚多,但本套书的整理者和编辑还未见过有本书日讲官如此精彩的解说。传统上认为《易经》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并居五经之首;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源头。此次出版的整理本,除将繁体竖排改成简化字横
胡平生、张萌译注的《礼记(上下)(精)》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 《礼记》,通行本是《小戴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自西汉郑玄作注以来,《小戴礼记》的地位逐渐提升,至唐代被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之首。《礼记》以儒家礼论为主,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胡平生、张萌译注的《礼记(上下)(精)》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礼记》,通行本是《小戴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自西汉郑玄作注以来,《小戴礼
......
唐宋词有很多传世佳作,名句 是广为传诵、影响深远,对这些名句作深入细致的解读是普及唐宋词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此次将《古典文学知识》\\\"名句掇英\\\"专栏文章结 集,对已见刊的文章进行了系统整理,并补充了一些新的篇目,使全书 加系统全面,成为一个学习欣赏唐宋词名。
在当今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时代号角中的强音。然而,在对传统文化的性质了解不清,对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认识未明的情况下,如何传承?又如何弘扬?就《诗经》而言,如果不了解《诗经》的性质,不明白其中305首作品的创作情境,不知道《诗经》一书的编辑目的以及传承历史,就不可能真正读懂《诗经》、理解诗义,更不可能真正明白《诗经》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建构过程中曾经发挥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自然也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传承”与“弘扬”。那么,《诗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史话/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将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
《中国经学》第二十七辑,在“礼学研究”“经师研究”“出土文献”“经学文献”“书评·书讯”等五个栏目下,汇集了包括辛德勇《由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越公其事〉谈及春秋末期吴国的都城与〈禹贡〉三江问题》在内的13篇专门研究中国经学的论文和3篇书评札记类短文,从经学文献、出土文献等原典研究出发,进一步对儒家传统文献进行有深度的解读和研究。 通过对传统典籍的研究来解读小问题,以大看小,又以小见大,突出经学典籍对现代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本书涉及经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经学研究的新方向。
《龙文鞭影》是以介绍人物掌故和历史知识为主的韵语书,自清代中叶以后广泛流行。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诸子、古人诗文集和古代寓言、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酉阳杂俎》、《辍耕录》、《鹤林玉露》等书中广泛吸取资料,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德行、儒林、文艺、方术、怪异等诸多方面,全书共收集典故两千余则,可称之为典故大全。《龙文鞭影》正文和注释文字简明扼要,正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