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大地》本书是作者从事国学教育、实践几十年以来的全面总结,以论文集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国学的概念、人才观、教育观,国学发展的途径,国学在民族道德大厦建设中的作用。其中“源流之学与源流之用”的观点,国学人才“博悟通化用”的培养路径,国学发展“一教两制”的设计以及“知识渗透、学科嫁接、公理覆盖、人文化成”的国学愿景等都在业界引起轰动,是国学“资政利民”的经典力作。
本书原系章太炎先生在上海讲演国学的记录,由曹聚仁整理成书。章太炎系学问渊博的国学大师,因而本书能对我 传统学术经学、哲学、文学各方面作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各时代学术发展源流、各学派学者作系统的梳理与精湛的评价。同时,本书的最初形式是面对社会的国学讲演,因而本书又有浅显的特点,便于初学者入门。此次出版,全书前有当代学者汤志钧先 对于古代经典中的精华与糟粕,认识要与时俱进。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但有些只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积极意义,要分清两者的界限,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真加以引导和区分,既要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同时又要避免其糟粕扭曲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物,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版本,在内容、文字、注音、注解等方面良莠不齐。青岛出版社组织专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个顺口溜译本,之所以叫做《诗译》,是因为译者对《道德经》的智慧之殿怀有诗意般的神往。作为专业学者,译者曾经站在专业研究的当然立场上,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对《道德经》进行长期的研究,知道历史梳理和思辨解读是一条异常艰辛的攀登之路,对于更广大的非专业读者来说,那条路径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很不便利。所以我们要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希望诗意或诗性思维的解读方式,是一条便利而且有效的路径,能够引导我们走进智慧之殿。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此剧塑造了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男女主人公,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无数青年人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是明代南曲的代表。《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
本书所挑选的,是《尚书》、《礼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章。以中国古代的版画作为插图。所选插图出处包括《孔子胜迹图》、《帝鉴图说》等大量古代刊刻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我们严格按照配图必须清晰、书中的文字与插图必须一一对应的原则,并通过恰当的图说,将每一幅图都与原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意义。
《资治通鉴》是学史、研史者不可不读之书;又是领导国家者不可不读之书,普通大众不可不读之书。白话版《资治通鉴》以完整的十六朝编年体例,精心的卷目选择,切合时代精神,呈现优雅姿态。 简洁的白话选本形式,丰富的日常语言,排除古文障碍,平衡阅读感觉。通俗的现代文表达,浅显的内容叙述,保证阅读顺畅,实现轻松阅读。古朴的版画插图配置,详细的图文解说,调节阅读气氛,还原时代价值。
%26nbsp;%26nbsp;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
格言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几千年来的人生修养与生存智慧,是一种能够给人以告诫、劝勉与激励的名言警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传诵与总结,这些经典格言以言简意赅、意味隽永的文字,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本书系清人金缨所编,收录格言十一种,分学问、养生、品格、从政、祸福等篇,其说理之切、择言之赅,字字精准、富有哲理,确为一部济世良书,值得一一细读与思考。
%26nbsp;%26nbsp;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
《呻吟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洞彻,有着深厚的同情,也有拯救的实政措施,是一位眼光敏锐、胸襟博大、言行一致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本书以求真实实用为基点,既有对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法思想的吸收和选择,又有他个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书中还含有许多人生智慧和经验,有许多修身、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 《呻吟语》是一部探讨人生处世智慧的小品文集;《呻吟语》是一本可以伴随人生旅途的好书。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26nbsp;%26nbsp;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
《论语》是记述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言行的宝典。《史记》里为孔子写专篇《孔子世家》,清代学者孙星衍还搜集古书里有关孔子的事迹传说编成《孔子集语》,但研究孔子思想和言行的主要文献仍推这部《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