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本称《诗》,列为儒家经典后称《诗经》。它编成于春秋时代,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首。相传周王室派专人收集民间诗歌,是为“采诗”,因而辑集成诗集。据《史记》等书记载,认为《诗经》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而否其说。《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产生地域为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其中《国风》大都是民歌,《雅》多为宴会乐歌,《颂》多为祀神祭祖之诗。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的优秀诗篇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极富艺术感染力,因而为历代所推崇。汉代传《诗经》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时立
《诗经》展示了西周开国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 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全貌。本书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11篇, 其中6篇有题目而无内容, 因此实存305篇, 后人取其整数, 称之为“诗三百”。
本书所收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国学经典性启蒙读物。在古代的经典性启蒙读物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为普及、*有代表性的三种,世俗或将它们并称为 三百千 。这三种读物中,《千字文》产生于南朝梁时,《百家姓》产生于北宋初,《三字经》产生于宋元之际,尽管产生的时代不同,到明代都已成为相当流行的启蒙读本。
作为“有竹居古典今读”系列的靠前部,刘强著的《论语新识/有竹居古典今读》题为《论语新识》是人文学者刘强先生潜心《论语》教学和研究十余年的近期新成果。 作者试图追溯并还原《论语》时代的生命现场,勾勒并彰显篇章编撰的次第结构与内在肌理,激活并展现孔门师徒论道问学的真实语境与精神气象,全面更新既往对《论语》经文的语义理解以及对夫子之道的整体把握。 本书会通古今注疏,出入文史经传,熔铸中外哲思,饱蕴人道情怀,实现了义理、考据、辞章的有机融合,在同类著作中特色显著而颇具认知价值,尤其适合广大文史爱好者及国学教育者阅读和参考。
《史记》是西汉时期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它既是对先秦文化的重要总结,也是后人了解西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手资料,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这本《史记》通过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中华历史巨著,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书中增设了导读、注释、译文、文史知识等辅助性栏目,并对难解字词进行了注音,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