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善行草书,学问文章与苏轼并称。其题跋文字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着作,理论价值和赏鉴价值兼具。《山谷题跋》是黄庭坚书画题跋作品的汇编,由晚明有名藏书家、出版家毛晋编定,共九卷,完整反映了黄氏的艺
《本草纲目》是成书于我国明代的一部杰出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 本书以权威的金陵古本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草。
李春青主编的《北师大名师伴我读庄子(小学中高年级卷)》内容简介:《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成书大约在战国时期,由庄子及其弟子、后学所作。全书今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的思想、文风比较统一,一般认为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则比较庞杂,应当兼有弟子、后学之作。 《北师大名师伴我读庄子(小学中高年级卷)》介绍的《庄子》上承《老子》,极大地发展了道睿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家学习它的无为之治,文学家学习它的浪漫笔法。求长寿的人,从中找到了清心寡欲;不满现实的人,从中领悟了鄙弃功名。醉心于它的人为它作注,反对它的人也汲取它的思维方法。 《庄子》中所蕴含的智慧,怎么挖掘也挖掘不完!
《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与其在儒家经典中相同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易经》,曾给出了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算是对《易经》全面而重 要的评价,甚至无论从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讲,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它那样的重要影响。 本书精选古本正源,并兼采众家著作,经过精心的审校,以文、白对照的形式,再现这部伟大著作的精华。本书按照《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每卦独成一节,以原文、注释、译文三个 板块的形式,在力求保持《易经》原有意味的基础上,努力在读者和原著之间搭建起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的作品。 五十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彙集了清代学者校勘、注释子书的成果,较为适合学术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几十年特别是建国后一些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决定重新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 新编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入(用清陈立疏证)。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子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庄子》为其中之一。《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管子》,作者托名管仲,是战国诸子中的重要著作,主要追寻、总结春秋早期政治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历史经验。其中拥有特色的是他的“富国”主张和消费刺激就业的经济论,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中的奇异一笔,而且
本书以作者与人物亲身交往时所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主线,这些人物有文化名人,有活跃在艺术界的青年学者,书画家。每个故事都独立成篇,以作者所刻治的印章为主题,并由此而展开,叙述出作者的艺术观与人生观。每篇文章作者所刻治的原印及相关作品,图文并茂,读起来清新自然,倍感亲切而又意味深长。
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和道德信仰植根于老子的《道德经》中。本书稿在阐述道德思想(道德论)的基础上,按照以道修身(修身篇)、以道处事(处事篇)和以道治国平天下(治国篇),从《道德经》深刻道理中感悟老子的思想,感悟道德这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准绳,感悟《道德经》这座中华文化目前的丰碑。
本书是《鬼谷子》的注释本,由许富宏译注。本书每篇均包括题解、注释、译文三部分。题解以简要的语言概括本篇的主旨和内容。注释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难认的字在字后加注汉语拼音,难以理解的字词或文化常识等出注
《梦溪笔谈》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本书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备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本书精选了原书约四分之一的内容进行译注,条目虽少但力求内容多样,基本涵盖原著的风格和全貌,有助于读者在较短时间内领略该著作的主要内容和旨趣。
白话佛经系列。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很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孙武撰写,黄朴民译注的《孙子兵法译注/周读书系》一书中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本册的核心命题是忠,忠作为道德规范,在春秋时期引起重视,并流传开来。忠侧重于人对自身的要求。《说文解字》:“敬也,尽心曰忠。”郑玄注释“忠”是“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谓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周礼注疏?大司徒》)忠被认为是“德之正也”、“民之完也”,成为做人所应具备的品质。忠作为人的道德标准,带有普遍性,适应于一切人。忠受到历代儒家的重视。其中: 言论解析:选录儒学创立者
《孝经》全文共分十八章,以孔子与其弟子曾参 之间问答的形式,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白 天子诸侯、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种 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阐述了“孝”的意义。 孔子编订,金新编校的《孝经/中华经典诵读》 是我社编选的“中华经典诵读”系列之一。以《孝经 》为主体,附录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原文大字 号、全注音;配以民间剪纸插图,图文并茂、生动有 趣。版式秀雅大气,赏心悦目,十分适合诵读与欣赏 。
《三合集》、《卫生汇录》二书,均为海内孤本,久藏故宫博物院,知之甚少。2000年,故宫博物院与海南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大型丛书《故宫珍本丛刊》,受到中医界学者及中医爱好者的欢迎。为了方便各界读者,我们从中抽选及罕见而实用者,加以校堪、标点,重排印行,上述两部医籍即在其中。 《三合集》之所以珍贵,并非只因版本稀有。通览其书,所载之案每发精奇之语,论证析源多有独到之处,实为医案中精品。从作者引文可知,张继科不仅重视古贤经验,博览群书,精熟于《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脉经》诸典籍,而且融汇滑寿、张从正、张元素、李杲、朱震亨诸名医之论,临证活法圆机,不泥于古,复不悖于古,是一位有卓识的医家。相信此书的得新问世,定会有裨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的研究。 《卫生汇录》为清宫所藏抄本医籍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菜根谭》为明代洪应明所作,目前传世的有明刻本、清刻本两种版本。明刻本共362则,清刻本共408则。本书收入了两个刻本、并进行了注释和语译。在各种版本的《菜根谭》中,本书堪称一个最为干净和纯粹的版本。 《菜根谭》融汇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是中华文化中修身、处世智慧的高度总结。这本最初只流布于民间的小书,在时间的沉淀下越发彰显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尤其是传到日本后,更是刮起了一股“《菜根谭》热”。品读这本书,将让你更深的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生命智慧。
《庄子》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以具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哲理、汪洋恣肆的文风,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本书选取了《庄子》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对其做了注释,便于阅读。对所选文章,有题解、文化史拓展,文学史链接、集评等内容,对把握《庄子》的思想,有很大帮助。
本书是《中国佛教》的第四辑,内容包括佛教经籍(续)和佛教教理两部分。经籍部分分篇介绍论述了中国佛教中“杂藏”部类中的重要著作,教理部分则是对中国佛教重要的教理教义的阐释论述。书中各篇分别由佛教学者巨赞、黄忏华、隆莲、苏晋仁、田光烈、高观如、郭元兴等执笔。
《菜根谭》为明代洪应明所作,目前传世的有明刻本、清刻本两种版本。明刻本共362则,清刻本共408则。本书收入了两个刻本、并进行了注释和语译。在各种版本的《菜根谭》中,本书堪称一个最为干净和纯粹的版本。 《菜根谭》融汇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是中华文化中修身、处世智慧的高度总结。这本最初只流布于民间的小书,在时间的沉淀下越发彰显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尤其是传到日本后,更是刮起了一股“《菜根谭》热”。品读这本书,将让你更深的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