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是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驾齐驱的中国古代资料渊薮之一。它是我国铜活字印刷史上卷帙浩繁、印制精美的代表作。康熙钦赐书名,雍正御笔题序。其中,经济汇编(集成的6个总纲之一)(经济汇编中下设8个分典之一)中含有大量的建筑文献资料,体例完备、结构严谨,可谓“康熙百科全书”中的“建筑建工全书”。 本书编选了木工部、城池部、桥梁部、宫室总部、宫殿部、园林部等与建筑建工密切相关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47个部。每部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等细目,编录方式分类缜密,善供检索之用。所引图书资料一律注明作者和出处,便于查对原书。按语注释,更增添了其文献价值,可检性达到了古代类书的水平。它不仅是研究清代前朝建筑文献学编纂思想的重要资料,同时通过
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具极高的文物价值、文献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在当下社会启迪民智、古为今用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籍分经、史、子、集四类。《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下)》是深圳博物馆编写的子部善本图录。本书收录中国古代子部文献中的儒家、道家、法家、杂家、农家、医家、天文数术、兵家类等著作,并兼收录部分丛书著作,挑选欣赏和阅读价值较高的善本九十余种予以介绍。
本书是中国学术名著《淮南子》的今注今译及评析。全书由解题、原文、今译、注释、评析五个部分组成。(1)解题。用简略的语言阐述各卷的思想内涵和基本内容。(2)原文。列出经校点过的原著文句。(3)今译。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用现代汉语对原文加以直译。有些难懂之处则加以意译。(4)注释。对原著中难懂的字和句,以及重要的人名、地名、礼仪制度、文化典故作简略的注释。(5)评析。对各段原文的思想内涵和要点作画龙点睛式分析和介绍。全书译文流畅,通俗易懂,资料翔实,评点切理,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古籍读本。
随着文化世俗化的发展和印刷出版业的发达,明清以后开始出现语言通俗、面向大众的“日用百科全书”。这类以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为核心的百科全书,涵盖三教九流、包罗衣食住行,一时盛行于世。其中,有影响的是清代学者石成金编著的《传家宝全集》。 《传家宝全集》共分四册。 册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佛的出世和道的超脱,论述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传家宝全集》作者谈修身齐家,目的不是“治国”“治世”,而是用自己切身的体验,对许多人生重要的事情,以极浅显的话语说破,让人们醒悟,有所遵循,各复良知,行善戒恶,共享福寿安乐。 第二册主要讲人们如何应世,如何自我保护,简明透彻地宣扬了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和对“缺陷世界”的感悟。作者认为人要有远大抱
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具极高的文物价值、文献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在当下社会启迪民智、古为今用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籍分经、史、子、集四类。《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下)》是深圳博物馆编写的子部善本图录。本书收录中国古代子部文献中的儒家、道家、法家、杂家、农家、医家、天文数术、兵家类等著作,并兼收录部分丛书著作,挑选欣赏和阅读价值较高的善本九十余种予以介绍。
《鲁迅泉志手稿图释》分为鲁迅泉志稿、泉志稿图释、鲁迅钱币日记和钱币日记图注4个部分,由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成员单位、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辑录,研究员、金泉奖获得者屠燕治编释,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香港)出版。
本书的目的是给地理学及其思想史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构一个适合中国的地理学思想体系。本书对中国的“王朝地理学”及国外的地理学思想做了分析,借鉴了国外的前沿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自古形成的地理观念,让我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更清醒地反思我们观念中的地理概念。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国学教程系北京历史系退休教师张衍田所撰,吸收了民国以来的国学概念,意在以文献为纲,向读者全面介绍国学的内容是书分上下二编,上编介绍了出土文献,下编介绍四部传世文献,并举出各部要籍
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具极高的文物价值、文献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在当下社会启迪民智、古为今用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籍分经、史、子、集四类。《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下)》是深圳博物馆编写的子部善本图录。本书收录中国古代子部文献中的儒家、道家、法家、杂家、农家、医家、天文数术、兵家类等著作,并兼收录部分丛书著作,挑选欣赏和阅读价值较高的善本九十余种予以介绍。
经学为我国传统学术的核心,是专家学者探求的高深学术,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经学的基本文本,范围代有变化,自五经、七经、九经、十二经,至南宋为十三经,经典范围由此确定。对十三经的解说,以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最为,汇集了唐宋官方认可的解经版本,是传统读书人研治学问的最基本的读本。但《十三经注疏》以宋及以前之注疏为主,无法反映后世对经学的研究成果,有些注疏也未必适合初学者研读,因此,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在掌教无锡国专之时,慨于世风浇薄,经学沦替,于是重新编纂了一套提供给初学者的十三经入门读本,即是这套《十三经读本》。本书由陈宝琛、印光分别作序,出版后即得到广泛称誉,有论者认为足以与阮刻《十三经注疏》相表里。是一套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十三经入门读本,对于弘扬、传播中国传
(清)释续行(德原)篆,四册五卷,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钤印本。周叔弢先生旧藏。释续行(1685~?),俗姓罗,字德原,号墨花禅,江苏昆山人。居青浦县珠溪圆津庵,研习篆刻,工摹印,苍劲中藴含秀雅气韵。从谱中自跋可知,乾隆乙酉年八十尚能作精篆。王昶称其于篆学渊源有心领神会之妙。
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具极高的文物价值、文献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在当下社会启迪民智、古为今用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籍分经、史、子、集四类。《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下)》是深圳博物馆编写的子部善本图录。本书收录中国古代子部文献中的儒家、道家、法家、杂家、农家、医家、天文数术、兵家类等著作,并兼收录部分丛书著作,挑选欣赏和阅读价值较高的善本九十余种予以介绍。
内容简介:《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是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驾齐驱的中国古代三大资料渊薮之一。它是我国铜活字印刷史上卷帙浩繁、印制精美的代表作。康熙钦赐书名,雍正御笔题序。其中,经济汇编(集成的6个总纲之一)(经济汇编中下设8个分典之一)中含有大量的建筑文献资料,体例完备、结构严谨,可谓“康熙百科全书”中的“建筑建工全书”。 本书编选了木工部、城池部、桥梁部、宫室总部、宫殿部、园林部等与建筑建工密切相关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47个部。每部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等细目,编录方式分类缜密,善供检索之用。所引图书资料一律注明作者和出处,便于查对原书。按语注释,更增添了其文献价值,可检性达到了古代类书的水平。它不仅是研究清代前朝建筑文献学编纂思想的重要资料,同时
清代学者陆树芝的《庄子雪》是重要的《庄子》注释,影响很大。此次整理,据《中华续道藏》影印嘉庆文选楼刊本为底本,刻本印制不清处参考千顷堂石印本,为其第一次点校出版
董其昌以书画擅名,体悟深湛,谈言微中,颇得书画三昧。其《画禅室随笔》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著作,理论价值和赏鉴价值兼具。《画禅室随笔校注(远东经典)》精心校勘注释,材料详赡,能显发其意蕴。
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具极高的文物价值、文献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在当下社会启迪民智、古为今用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籍分经、史、子、集四类。《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下)》是深圳博物馆编写的子部善本图录。本书收录中国古代子部文献中的儒家、道家、法家、杂家、农家、医家、天文数术、兵家类等著作,并兼收录部分丛书著作,挑选欣赏和阅读价值较高的善本九十余种予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