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世称“书圣”。 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 绍兴)。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 稽内史,后拜右军将军,世又称“王右军”。王羲之 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精研体势,广采众长,备精诸体,自成一家,影响 深远。《王右军年谱颜鲁公年谱》是清代学者鲁一同 编撰的王氏年谱,对于研究王羲之生平具有重要参考 价值。
《长物志》十二卷,文震亨撰。震亨字启美,明万历十三年(1585)生,南直隶长洲人(今江苏苏州)。全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类目,涉及现代学科中的建筑、动物、植物、矿物、艺术、园艺、历史、造园等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全书最为核心的部份,为园艺、建筑、艺术等学科,对举凡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的生活日用文化及其精神追求,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对晚明文人的生活方式做了百科全书式的概览,使之成为研究晚明物质文化、建筑营造、文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参考数据之一,是古代造物艺术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考盘余事》四卷,明屠隆撰。隆原名屠儱,字长卿、纬真,号赤水,又号溟滓子、冥寥子、一衲道人、蓬莱仙客、鸿苞居士等,生有异才,
《富春山居圖》是黄公望為無用禪師所晝的作品,此卷縱31.8厘米,現存兩段相加横為691.3山厘米,晝後有黃公望八行款識,從中可知,此畫始作於更正七年(1347年》,時黃公望79歲.黄公望畫此卷時,必有興致有想法時才肯落筆,故時作時輟,至82歲題款時已歷四年,尚未完成。與黄公望頗有交往的僧人無用早就看上了這件未完成的杰作,因伯別人巧取豪奪,便先讓黃公望寫上無用的名字,以贈给無用。 《富春山居圖》描繪了初秋時分富春江兩岸翠微杏靄的優美景色。晝中峰巒曠野,叢林村舍、漁舟小橋,飛泉茂林,令人目不暇接。筆墨蒼簡清潤,詳盡地表現了山水樹石靈氣和神韵。筆法既有濕筆披麻,另施長短幹筆擦,在坡峰之間還采用了近似米點的筆法。畫面層次豐富,畫中不同樹木的質感和空間對比都表現得極為充分,連作為點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繪得生
《玉台书史?玉台画史》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收录女性书画家的汇编体书画史著作,具有开创之功和积极的社会意义。经粗略统计,《玉台书史?玉台画史》共收录中国历代女性书家213人,《玉台画史》共收录中国历代女性画家233人。时代则跨越上古到清代数千年之久,包括官廷、闺秀、姬侍、名妓、释道等各个社会阶层的女性。由于很多女性书画兼能,所以二书收录的女性有一部分是重复的,但二书采录数据有所不同,可说是各有优长。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3卷)》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末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梅花喜神谱》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本书分上下两卷,宋代宋伯仁著,系一部极具审美交织的梅花图谱。喜神著,宋人俗称画像也。本书共有图梅花百幅,每幅配有题名和自作五言诗。实为该类图谱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