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相辅相成的形式,实录了完颜麟庆所至所闻的各地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具体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
《墨法集要》全书基本上依制墨过程分列为二十一节,每节文字后附图样以彰文义,极为详赡明晰。而在叙述制作过程中,所用的器材和原料也渐次予以帮助。《墨谱法式》一书从图、式、法三个层面详细展示了古代墨文化:上卷为图,凡采松、造窑、发火等八图,今惟存采松、造窑二图,余皆有说无图;中卷为式,凡祖氏、奚庭珪、李超等十六家之式,亦各绘图;下卷为法,凡牛皮胶、鹿角胶等十一法。本次以《涉园墨萃》本为底本影印出版。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书史会要·续书史会要(繁体竖排版)》九卷,补遣一卷,陶宗仪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人。近代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论此书甚详,曰:“是编起自三皇,迄于元季,摭采至为繁富,文笔筒当,间加评论,褒贬颇得其平。……其于元、辽、金、外域书家,亦为著录,且详及其国特有文字,亦颇足资考证。”《绩书史会要》一卷,作者朱谋垩。朱氏字隐之,号八桂,明宗室。该书仿《书史会要》史会要体例而作,补有明一代书家423人,颇为完备,评语亦简明可观。余绍宋评曰:“是编续陶书而作,采辑明代书家亦颇周详。惟九成于诸家得失直抒己见,隐之则多托于评者之言,评者为谁遂无可考。或因事属本朝,时代较近,有所顾忌而然也。”此次整理,《中国艺术文献丛刊:书史会要·续书史会要(繁体竖排版)》以上海书店影印
《长物志》十二卷,文震亨撰。震亨字启美,明万历十三年(1585)生,南直隶长洲人(今江苏苏州)。全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类目,涉及现代学科中的建筑、动物、植物、矿物、艺术、园艺、历史、造园等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全书最为核心的部份,为园艺、建筑、艺术等学科,对举凡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的生活日用文化及其精神追求,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对晚明文人的生活方式做了百科全书式的概览,使之成为研究晚明物质文化、建筑营造、文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参考数据之一,是古代造物艺术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考盘余事》四卷,明屠隆撰。隆原名屠儱,字长卿、纬真,号赤水,又号溟滓子、冥寥子、一衲道人、蓬莱仙客、鸿苞居士等,生有异才,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珊瑚木难(套装上下册)》所录以元末及明初人的题跋为主,由于朱存理与当时的收藏大家来往密切,所以很多罕见的数据借此书得以保存流传。《四库全书总目》称“兹编悉载所见字画题跋,其卷中前人诗文世所罕睹者,亦附录焉。……存理又工于考证,凡所题品,具有根据,与真赝杂糅者不同”,可见该书具有很高的学术数据价值。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珊瑚木难(套装上下册)》通行的版本有四库本和适园丛书本两种,后者系出朱存理原本,较四库本为精。本次整理,以适园丛书本为底本,与四库本通校,附录与作者朱存理以及《珊瑚木难》一书有关的数据,以方便读者利用《中国艺术文献丛刊:珊瑚木难(套装上下册)》。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宣和画谱》是《宣和书谱》的姊妹篇,成书於北宋宣和年间,一般认为是宋徽宗及其内臣(或臣子)所编。该书系统著录皇家秘藏魏晋至北宋名画,总计画家321人,作品6396件,是我国历史上部系统记录宫廷藏画的巨著,以其著录完备、保存了大量史料而在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宣和画谱》分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门,每门系以短叙一篇,钗述该门类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及不着录某些画家的缘故等内容;其下按时代顺序收录画家小传、品评及其作品目录。这种议论、史传、目录兼收并蓄的体例对后世书画着录、品评类着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岳飞所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行草书,只有刻石,未见墨迹。成都的武候祠,南阳的武候祠及汤阴的岳庙和济南大明湖遐园都有此帖的刻石。 历来对此贴的真伪存有争议,尤其是文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之‘桓’字,是宋钦宗越桓的名讳,写时应讳有缺笔,而此帖却完整无缺,是明显的伪作。更有人凿考订此帖,是明朝人所托岳飞之名之作。但无论其真伪,就其书法艺术而言,还是很可取的。即使认为其为伪作者,也丝毫没有否定其艺术价值,如同流传下来的‘二王’杂帖,有谁敢肯定全都是真迹,又有谁怀疑过它的价值呢?毕竟碑帖考证与书法艺术是截然二事,此帖也没有因其存有真伪之争忽略了它的艺术价值。此帖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也证实了这点。 文中有两处明显脱字,释文中以括号标出,临写者注意。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 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本书用传统的笔记体裁进行撰写,却兼顾了内容的严谨。在每篇掌故之后,都注明了依据的文献出处;在全书之后,都列出了征引、参考书目及信息。此外,本书还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对书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还一一写出小传,便于读者理解。因此,一般读者固然可在本书中饶有兴味地看故事,关心古琴文化与艺术的读者却更可看到
《竹谱详录》是一部关于竹的种植培养、赏竹用竹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有关画竹的艺术论著。卷一为「画竹谱」和「墨竹谱」,前者从位置、描墨、承染、设色及笼套等步骤介绍画竹的方法;后者则着重对墨竹的竿、节、枝和叶的讲解。卷二概述竹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形态。卷三至卷七详尽介绍了近四百种竹子及其传说等文化背景。《竹谱详录》有数种版本,其中以据《永乐大典》摘辑之《知不足斋丛书》本最为完善,本次即以此版本影印出版。
本次整理,《春觉斋论画》以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中华书局画论丛刊本为底本,《论文》则以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着选辑》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