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专著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共十八章,阐述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 搜尽奇峰打草稿 ,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主张 借古以开今 ,反对 泥古不化 。这些绘画思想对近代有重大影响。
自屈原曰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至《神农本草经》言 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 ,再到钟会称菊花 神仙食也 ,至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再到苏轼 黄州菊花误 一事被贬黄州团练使。菊花从药用、食用功能到菊花审美内涵的定型以及古人咏菊的嗜爱,处处流露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博雅经典:菊谱》选取六部有代表性的、流传范围较广的、文献价值较高的菊谱加以校注,即宋代刘蒙菊谱、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菊谱,明代高濂菊谱、黄省曾菊谱、周履靖菊谱。每篇菊谱前有注译者的提要,介绍作者、内容、版本等情况。《博雅经典:菊谱》对这些经典著作进行校勘、注解、翻译,并配以相关图片,《四库全书总目》中关于各种菊谱的提要亦附每节后。 宋代菊谱以记载花品为主,明代菊谱以种艺之法为主。本书既谈逸闻趣事,又录菊花品种、
《乐章集(套装上下册)》中慢词居十之七八,且词调多为独创的 新声 ,可以说,柳永发展了词的体制,对慢词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体现。在内容上,柳永词作多抒羁行役之情,多描写歌妓生活,亦有对当时社会的繁盛的体。《乐章集(套装上下册)》语言通俗,内容丰富,韵律谐婉,在当时及后世都广泛流传。
本书以图文相辅相成的形式,实录了完颜麟庆所至所闻的各地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具体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
宋元戏曲史新学术开山之作。全书十六章,以宋元戏曲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艺术特征及文学成就,界定了真正戏曲的概念,书末附有元戏曲家小传。先肯定了元杂剧何以在乐曲形式上的成熟、部分优秀 文章 中蕴含的悲剧意识。同时引入西方哲学、美学的概念,多角度的考察,为勾勒中国戏曲发展史、近现代戏剧研究树立了典范。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书史会要·续书史会要(繁体竖排版)》九卷,补遣一卷,陶宗仪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人。近代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论此书甚详,曰:“是编起自三皇,迄于元季,摭采至为繁富,文笔筒当,间加评论,褒贬颇得其平。……其于元、辽、金、外域书家,亦为著录,且详及其国特有文字,亦颇足资考证。”《绩书史会要》一卷,作者朱谋垩。朱氏字隐之,号八桂,明宗室。该书仿《书史会要》史会要体例而作,补有明一代书家423人,颇为完备,评语亦简明可观。余绍宋评曰:“是编续陶书而作,采辑明代书家亦颇周详。惟九成于诸家得失直抒己见,隐之则多托于评者之言,评者为谁遂无可考。或因事属本朝,时代较近,有所顾忌而然也。”此次整理,《中国艺术文献丛刊:书史会要·续书史会要(繁体竖排版)》以上海书店影印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董其昌绘画的《山水册页(2)》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2)》为丛书之一。
本书有关 五代艺文 的断限年代,上起割据之势已成的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下至南唐灭国的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按照清人顾櫰三、宋祖骏两部《补五代史艺文志》的原有编列顺序,依据宋、元书目的记载详加考订,确定书名、卷数和撰人姓名。对于清人相关各《志》误收唐、宋艺文资料的逐条考订,按其在原书中出现的次序逐条展开。根据宋、元公、私书目及其它典籍的记载,捜采亡遗,在顾、宋两《志》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艺文条目,依照经、史、子、集四类编列归置。在此基础上,终完成一部可靠实用的《新编补五代史艺文志》,并对顾、宋两《志》中归属明显失当的艺文条目进行必要调整,使之更加合理。此外,本书全面搜检和辑録五代金石资料,依照五代十国之国别编録,一国之中则按年代先后编次。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董其昌绘画的《山水册页(1)》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1)》为丛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