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奇谋》与冯梦龙《智囊》齐名,因所搜集的故事皆为奇策异谋,因而被误解为旁门左道而久遭禁锢。其实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治世谋略,在借鉴古人防患未然、相机行事、应变、化险为夷、解除忧患等等的生命智慧中获得人生道理和处事经验,使世人变得智慧清醒,活得豁达明白。书中也选择了大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故事,尤其着重阐述为人处世的谋略和经验,在当前仍具有的启迪意义。当然,本书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需鉴别吸收。
《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含有朴素的军事证法的因素。本书史论结合,充分发挥战争事件对计谋的诠释,让读者能够在故事中理解计谋。
《诗集传》是朱熹继《毛传》《郑笺》《毛诗正义》之后,融汉学宋学之长的里程碑式著述,其破除烦琐注疏的学风,力求简明扼要,兼取毛、郑以及齐鲁韩三家诗之说,乃至当代学者的合理解说,未详之处亦不强作解人,乃宋学之代表作。其解说,成为明清时期科考的官方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次点校整理,以影印自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二十卷本的《四部丛刊三编》所收为底本,残缺部分,选取源于同一刻版的宋刊明印本(原藏台北“中央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有胶片)配补,又对校了元明几种有价值的早期刻本。不同于坊间八卷本,全书保留了朱熹叶韵说原貌。为便读者,又附录了朱熹三篇重要著作《诗集传序》《诗传纲领》《诗序辨说》,以及历代重要的著录、序跋文字。
本书收录清末衢州名医雷丰编撰的两部重要医学著作《灸法秘传》与《时病论》。 《灸法秘传》为针灸学著作,同郡金镕抄传,作者不详,原书“谫陋不文”,由雷丰加以整理,分门别类说解。其内容主要为应灸七十证的灸法与取穴,行文浅显、方法便捷,并有人体穴位图及附入的太乙神针、雷火针法等。 《时病论》由雷丰撰于光绪八年(1882),一般被认为是温病类的著作。本书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八句经文为纲,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分述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特点,次列作者自拟诸法及选方,最后附有雷氏临床验证医案。理、法、方、药具备,切于实用,为世所重。 此次整理,《灸法秘传》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光绪九年(1883)刘国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的作品。 五十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彙集了清代学者校勘、注释子书的成果,较为适合学术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几十年特别是建国后一些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决定重新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 新编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入(用清陈立疏证)。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子
《诸子研究丛书:列子学史》站在学术史的高度探讨《列子》的研究历程,既有对列子研究的总体把握,也有个案研究,梳理了列子研究的学术发展脉络,提出了新的观点。此项研究具有开创性,学术界尚无人对此做如此系统和详尽的研究,对于未来的列子学研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慎子(繁体竖排版)》包括:序、内篇、外篇、慎子逸文、附录、孙毓修跋、慎子集说、事实及卷帙、学术之真谛及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