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我国*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明胡应麟说: 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该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起孟浩然(689—740),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著名的五言绝句《春晓》(按,题应作《春晚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确,这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图画的小诗,几乎我们呀呀学语时便牢牢地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我们许多人启蒙教育中接受的首诗。因而,对于这位写出了伴随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诗歌的诗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进入他的诗世界:在对他作进一步了解的同时,继续从他的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其实也是我们评解孟浩然诗的目的所在。既然如此,还请先允许我们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作一概括的介绍,作为前言,弁于其首,权当是我们立足自己的理解为读者所描绘的孟浩然的画像吧! 如果以简练的语言、用一句话来描述孟浩然的话,这句话我们觉得可以这样说:孟浩然是盛唐前期在襄阳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系统化的文学理论批评专注。 《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 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 美学规律。 原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本书进行了内容精选,将纲领性的文字提取出来。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市)。 柳宗元的高祖柳子夏,唐初任徐州长史。柳子夏的叔伯兄弟柳爽,贞观时为中书舍人,高宗李治朝做过宰相。他的外甥女王氏,就是李治的皇后。仅高宗一朝,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二十多人。 柳宗元祖父柳察躬,曾任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令。父亲柳镇明经及第,母亲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范阳卢氏。官场上的柳镇为人正直,一生为仕途奔波,不过大多是做参军、县令之类府、县僚佐而已。五十岁时,柳镇才调到长安做殿中侍御史,但在处理复杂而棘手的卢岳遗产案时,耿直的柳镇因秉公办理,得罪权臣窦参,被贬为夔州司马。三年后,名臣陆贽出任宰相,柳镇才被召回官复原职。 柳宗元诗歌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讲具有冲淡、幽独、流动的三大审美特征。其“冲淡”,是以
纵观整个文学史,历代对刘禹锡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北宋的苏轼一门及后来的江西诗派对刘禹锡的研究可谓深入,但相关的研究多散见于一些诗话当中,所以显得不够系统,难成体系。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学科诞生了,对刘禹锡的研究也逐渐从多方面展开。学界对刘禹锡的生平、世系、交游、思想、文集版本、作品整理和艺术品味等多有涉及,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多年,对刘禹锡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研究专著纷纷面世,关于刘禹锡诗文的注译也时有新出。 本书选择性地评注了《刘禹锡集》中的诗歌80馀首,散文20馀篇,供读者阅读参考。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7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楚辞是战国时楚国以屈原为主的诗人们创造的一种诗歌体裁。西汉时,刘向将屈原等人的诗歌结集,称为《楚辞》。屈原的诗歌作为楚辞的中坚,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尚有《远游》、《卜居》、《招魂》等也传为屈原所作。其语言色彩斑斓,其结构回环往复,其想像丰富奇特,其抒情自由奔放,充分表现了屈原高洁不群的品格和奇诡卓越的诗才。可以说,屈原作为我国历史上位有名姓记载的诗人,他一登诗坛,立即放射出耀眼的光辉,有如太阳,永照后人,凡历史上有所成就地诗人,无不从屈原的诗歌里吸取丰富的营养。所以,屈原诗歌的崇高地位和重要价值,是如何描述都不过分的。然而。要想领略其瑰玮奇丽之处,还需要读者诸君亲自领略。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楚辞》之所以称为 楚 ,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 兮 ;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 有节有章 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楚辞》的编纂始于西汉。汉成帝河平三年,文学家刘向领校中秘书衔,负责整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定了《楚辞》。 本书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著名篇章,同时也酌情收录了当时后人所作的《远游》、《卜居》、《渔父》等名篇,并配有注释和译文,即使现代读者对当时的语言习
《王庚集》书稿包括对《寄圃诗草初集二卷》《寄圃诗草次集二卷》的整理内容,这些内容是王庚多年的思想抱负、情感思想的体现。全书共收录诗歌四百余首,内容丰富,展示了王庚生活的各个方面。书稿为繁体竖排,以求全面展示河南籍文人文献。
本来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爱情又是文学艺术里永恒的主题,这是人所共识,用不着多说的。但是爱情之于每一个人,却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情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种种不一。性德的爱情生活和他的爱情词又当如何呢?黄天骥先生在《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里用“玫瑰色和灰色”加以形容和概括。不错,性德一生的爱情生活以及他的爱情词篇正是如此,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乐,悲凄伤感,幽怨苦多。
元曲同唐诗、宋词一样,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元曲刻露尖新,宜俗宜雅,特色鲜明;古文众体荟萃,风格各异。它们韵律优美,词采斐然,意境深邃,琅琅上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长物志》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相比于《园冶》,《长物志》 多地注重于对园林的玩赏,与《园冶》 多地注重于园林的技术性问题正可互为补充。此外,《园冶》因为是立足于江南的造园实践,而江南花卉繁茂,水源充沛,所以计成对此措意不多;《长物志》则主要是针对北方的造园实践,而北方草木珍稀,水源犹缺,所以,文震亨对此的重视尤见匠心。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其曰长物,盖取《世说》中王恭语也。凡闲适玩好之事,纤悉毕具,大致远以赵希鹄《洞天清录》为渊源,近以屠隆《考盘馀事》为参佐。
本书旨在以通俗、简洁、精要的方式介绍作者精选的三百首宋词作品,注释力求简明,疏通词义;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力求译者文化优美畅达,尽量体现原词的艺术风味;品析则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阐释词作的意象、情蕴和表现技法,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酉阳杂俎》是一部唐代笔记小说集,作者段成式。《酉阳杂俎》的性质,作者自己认为是一部志怪小说,“固役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原序语)。不过,就其内容而言,则远远超出了志怪小说的范畴,书中所记述的事物,或者采缉旧闻,或者作者自撰,将仙佛鬼怪、人事、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属志怪传奇,另外则记载各地珍异之物,与晋代张华的《博物志》相类似。 段成式,字柯古,晚唐邹平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卒于懿宗咸通四年(863),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在诗坛上,段成式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因其信佛读经,常饮酒赋诗唱和,以解其忧,故其诗多抒发超脱世俗的情绪。段成式的文学成就,主要不在于诗文,而在于他的这本《酉阳杂俎》。 “酉阳”为地名,就是的重庆市酉阳县
《幽梦影》大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前,是一部笔记随感小品集,收录作者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等219则。张潮取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尽情地抒发了对人生、自然的体验和感受,蕴涵着破人梦境、发人警醒的用心,为此名为《幽梦影》。它以清丽明快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议论、深蕴丰富的思想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