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中国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其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为历代读者所称道,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红楼梦》 《红楼梦》的文学地位,不仅在于它精巧的结构、精熟的语言、精彩的人物,更在于蕴含其中的悲剧意识。贾、王、史、薛的没落是家族之悲,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是爱情之悲,大观园的 众芳 凋零是人生之悲。因为撕碎了美好,所以感人至深,悲剧的魅力正在于此。 《西游记》 从《大唐西域记》到《西游记》,吴承恩骋想象于笔端,融民间传说、话本、戏剧于一炉,构建了一个神魔世界,开启
《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篡的,故称《昭明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近千年间,130多位作者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共选作品近八百篇,有赋、诗、骚等各种文体达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李斯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成为保存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典籍。因编选时间早,各种文体多,选录精审,内容丰富,故王运熙先生称之为 我国现存Z早,影响Z深广的一部总集。 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 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 。很多名篇依赖《文选》才得以流传至今。 《文选》选文的标准是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所收录文章成为后人学习写作的范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文选》一度是科举士子的教科书和学习诗赋的范本。 《文选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
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首先当然是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但是也与这些小说刊刻之后,一大批眼光独到的小说批评家们极力批点评说有极大的关系。像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密切相连的。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的新局面,也使*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批评*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脂砚斋这个名字*是与《红楼梦》密不可分,从他的评语中可以看出,脂砚斋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们就是同一个人,有的认为脂砚斋是书中史湘云的原型,也有人认为他们只是一般的亲友。无论脂砚斋是什么人,他对《红楼梦》所作的批评,则的确是给本来已经精彩无比的大观
《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上下)》是所有《红楼梦》评论中最早作评的,也是价值优选的。今将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整理排印出版,对学习研究红楼梦有极大帮助。 脂砚斋这个名字与《红楼梦》密不可分,从他的评语中可以看出,脂砚斋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们就是同一个人,有的认为脂砚斋是书中史湘云的原型,也有人认为他们只是一般的亲友。无论脂砚斋是什么人,他对《红楼梦》所作的批评,则的确是给本来已经精彩无比的大观园锦上添花,能让读者对《红楼梦》更加着迷;也让后人对八十回后书中人物的命运有了更多的猜测和想象。
曹方向编著的《甲骨文读本(精)/古文字读本》涉及的材料,是商代晚期王室 留下的龟甲和胛骨。按照甲骨文字内容,分为“世系类”“军事政治类”“天文类”“环境与自然经济”“动物类”等部分,不仅对甲骨文字形有解释说明,对我国上古历史政治军事各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及。
《左传微》由吴闿生著
《春在堂随笔》,共十卷,大体按年代排序。内容或为以经学、小学、诗文、石刻之考释和评定,或为师友间之酬和文字,或为游历览胜之实录实感,或为朝野之轶闻掌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九九销夏录》着重于对《易经》《诗经》《四书》的考校,也兼涉一些诸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汉瓦京砖、文人轶事等杂事。
尚书核诂这部书,是二十世纪尚书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王国维先生特焉撰序,以之与历史上的孔传、蔡传相比,认为其书“博采诸家,文约义尽,亦时出己见,不愧作者。其于近三百年之说,亦如汉魏诸家之有孔传,宋人之有蔡传。其优于蔡传,亦犹蔡传之优于孔传。”这无疑是非常高的学术评价。杨筠如先生,湖南常德人,一九二五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研究院第一届学生,王国维是当时的导师。他听王国维讲授尚书,于是选取核诂为研究题目。在那屈同学中,以经学为题目的只有他和杜钢百(原名百炼),杜氏治经学史,致力经注的惟杨筠如先生一人。
《病余长语》十二卷,清边连宝撰。边连宝(一七00——一七七三),字赵珍,后改肇畛,号随园,晚号舜仙、茗惮居士,直隶河间府任邱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清代中期有名学者、诗人。时与献县戈涛、高阳李才葺并称「燕南三子气又与戈涛有「瀛州二子」之目,合刘炳、李中简、纪昀、戈岱、边继祖,并称为「瀛州七子」(亦称「河间七子」),且与钱塘袁枚并称「南北随园」,学者称其为「北随园先生气」。此次整理,以天津图书馆藏本为底本,校以清华残本,并对《长语》中所征引之书,皆二核对原始出处。作者在引书过程中,有些是节引综述,与原文不尽相同,今为明确起讫,便于阅读,凡属此类引文,皆以引号括之。对于其中影响文意的文字酌作校勘,并在按语中说明引文出处及删节情况。凡校勘中所涉书籍,皆胪列出来,作参考书目附于后,以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阮籍集校注》是陳伯君先生的遺著。陳伯君名紹功,以字行,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在校時曾師事黃侃、黃節、馬敘倫、吳梅諸先生,畢業后從事教育、新聞等工作,性耽文史,長于詩詞。在本書之前,阮籍作品向無詩文合集的校注本,唯《詠懷詩》部分有黃節等人的注本行世,本書是次對阮籍詩文進行逐篇校勘和注釋的整理本,其中引用大量手史料,既能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
边塞诗是诗人创作的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起源于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完整的边塞诗篇。汉魏六朝,边塞诗初步发展,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是唐诗中思想性深刻、想象力丰富、艺术性强的一部分。其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军人魂魄;更有舍生取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即使老去,也常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男儿气概。书中精选历代边塞诗一百余首,精加注释,详细解读。
《张岱全集:四书遇》为张岱全集之一,为明末清初散文名家张岱的一部语录体读经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张岱全集:四书遇》首先列举四书原文,然后逐一评议,其评议文字多种性理阐发,强调自由平等的精神,明显看出李贽童心说的影响,也符合张岱崇尚个性的思想。
黄仲则的诗歌,在风雨飘摇的旧时代,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瞿秋白早年在叙述家庭的穷困生活时会说:“想起我与父亲的远别,重逢时节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如此,真正叫人想起我们常州诗人黄仲则的那句来:《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饿乡纪程》)当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在赠送给友人的一首诗中,再次提到黄仲则:“词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羊牧之《我所知道的瞿秋白》)对黄仲则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 郭沫若说过,郁达夫不仅很喜欢黄仲则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似乎有意在学他,“他的短篇小说《朵石矶》便是以黄仲则为主人公的,而其实是在《夫子自道》”。(《郁达夫诗词钞序》)在解放前的三十年间,有关黄仲则的年谱,评傅、各种选本,陆续出版,数量之多,超过清代其它诗人
由于受“婉约”“豪放”两大派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许多绝纱好词均被排除在我们的审美视野之外,遗珠弃璧,识者兴叹。《分类两宋绝妙好词》根据《全宋词》和有关资料,选录了宋代近400位作家的1100多篇作品,分为大好河山、名胜古迹、爱国情怀、壮志难酬、边塞风烟、承平岁月、乱世悲歌、节物风情、元宵之夜、七夕佳话、中秋浩歌、人生咏叹、乡村田园、渔歌菱唱、寻幽探胜、群芳竞艳、梅苑撷英、草木果蔬、鸟兽虫鱼、饮食器物、春夏秋冬、雨雪风月、对景感怀、疏狂闲适、贬谪流徙、怀古咏史、斥责嘲讽、俳谐戏谑、夫妻之间、兄弟姊妹、友情深长、忆昔怀旧、羁旅乡愁、离别相思、闺情绮怨、豆蔻年华、琴棋书画、艺人剪影、梦幻世界、寿词选粹、杂花朵朵等四十二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分类突破了以往固定的局限框框,完全从实际出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