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 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 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 读书、立志、有恒 的治学思想。
百年以来,对曾国藩的评价,因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的不同,相隔有如于壤,但无论是谁都不能不承认他教子确实取得了成功。本书初版于一九八六年,原收曾氏教子书一百四十篇今重加增订,加到一百五十九篇,确实以称为前人教子很成功的记录。
本书按诗歌的创作时间顺序编排,每首诗后皆系出作者的创作年龄,收录的诗歌包括《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赠长沙郡公族孙并序》、《咏贫士七首》等。
《梦溪笔谈》为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该书为“中国科学 的里程碑”,还称沈括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 的人物”。 沈括创作的《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物理、化学、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
《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部分师生编写,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更便于今天的读者学习、欣赏。
杨万里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家”。其学诗不肯死在“黄(庭坚)、陈(师道)”江西派的篱下,敢于自出手心眼。他的诗颇具奇趣,其活劲儿令人耳目一新,在奇与活之间,自然时时流露出风趣、幽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诚斋体”。而其散文词赋,也颇可一观。周汝昌先生自十四岁开始读诗、作诗,如何才是对今天的读者更有助益的注诗方法,是周汝昌先生常常考虑的问题。自于《范成大诗选》初试牛刀、与人合注《白居易诗选》之后,《杨万里选集》成为周汝昌先生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贯彻注诗理想的部作品。《杨万里选集》精选杨万里诗文词赋作品,加以注释、评笺,注语清新活泼,体贴人心。于1962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初版,1979年修订重印,深受读者欢迎,今以繁体横排全新再版,以飨读者。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的创作,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它包括的时期共约五百多年,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相传周王室有专人收集民间诗歌的制度,称为“采诗”。《诗经》中不少作品的辑集与这种制度有关。据《史记》等书记载,认为全书系孔子所删定。 《诗经》经秦火后,至汉复传;传诗者共有四家。齐人辕固所传的叫《齐诗》,鲁人申培所传的叫《鲁诗》,燕人韩婴所传的叫《韩诗》,鲁人毛亨所传的叫《毛诗》。四家解诗,多有不同。自东汉郑玄因《毛传》(原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市)。 柳宗元的高祖柳子夏,唐初任徐州长史。柳子夏的叔伯兄弟柳爽,贞观时为中书舍人,高宗李治朝做过宰相。他的外甥女王氏,就是李治的皇后。仅高宗一朝,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二十多人。 柳宗元祖父柳察躬,曾任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令。父亲柳镇明经及第,母亲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范阳卢氏。官场上的柳镇为人正直,一生为仕途奔波,不过大多是做参军、县令之类府、县僚佐而已。五十岁时,柳镇才调到长安做殿中侍御史,但在处理复杂而棘手的卢岳遗产案时,耿直的柳镇因秉公办理,得罪权臣窦参,被贬为夔州司马。三年后,名臣陆贽出任宰相,柳镇才被召回官复原职。 柳宗元诗歌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讲具有冲淡、幽独、流动的三大审美特征。其“冲淡”,是以“形
明诗选集。清代沈德潜(确士)、周准(钦莱)合编。全书12卷,共收录作者340人,诗1010余首。 明末清初的明诗选集,有陈子龙、李雯等的《明诗选》、 钱谦益的《列朝诗集》、 朱彝尊的《明诗综》。沈德潜以为三本各有偏颇,于是“合群公选本暨前贤名稿,别而裁之”,删其浮艳之作,去其雷同,编成此书。从沈、周的自序及蒋重光所写的序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编纂意图和选诗标准大抵是:①所录“皆深造浑厚和平渊雅,合于言志永言之旨”,以“辅翼诗教”;②选诗时“始端宗旨,继审规格,终流神韵,三长具备,及登卷帙”;③“因诗存人,不因人存诗”,不求备一代的掌故,只是要“示六义之指归”;④“是书之选,欲上续唐人”。这里所归纳的四点,实际上正是沈德潜提倡的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诗的“厚人伦,匡政治”的功用,尊盛唐
《子不语/古典文库》,又名《新齐谐》,笔记小说集。凡三十四卷,正集二十四卷七百四十五篇,续集十卷二百七十七篇。该书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随园自刻本、嘉庆二十年(1815)美德堂刻本、民国三年(1914)上海锦江书局石印本等。此次整理,以随园自刻本为底本。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的创作,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它包括的时期共约五百多年,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相传周王室有专人收集民间诗歌的制度,称为“采诗”。《诗经》中不少作品的辑集与这种制度有关。据《史记》等书记载,认为全书系孔子所删定。 《诗经》经秦火后,至汉复传;传诗者共有四家。齐人辕固所传的叫《齐诗》,鲁人申培所传的叫《鲁诗》,燕人韩婴所传的叫《韩诗》,鲁人毛亨所传的叫《毛诗》。四家解诗,多有不同。自东汉郑玄因《毛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