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210年 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本书汇集了阮籍传世的全部诗、赋、笺、奏记、书、论、传、赞、诔、帖、文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本书对其作品加以注释、翻译,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位杰出的天才和他所处的时代。
《浮生六记(套装上下册)》共分六卷,每一卷记一事类,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夫妇间那种琴瑟和谐、相濡以沫、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正因为它自出机杼,不事雕琢,随兴而发,故受到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约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94O),收十八位 诗客曲子词 凡五百首。这是一部被宋人尊为 近世倚声填词之祖 的文人词集,它不仅汇集了晚唐五代词人的大量优秀词作,而且以其清艳、婉丽之风为文坛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后人奉《花间》为祖,作词以《花间》为宗,论词以《花间》为准,让 花间 范式成为词学审美理想。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散文以 古雅 、 平正 见称,讲究章法的严谨和布局的分明,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节奏舒缓平和,用词朴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独具风格。 本书精选了曾巩的诸篇精彩文章,加以题解、注释及白话翻译。从中可以体会曾巩的文字风格和文章魅力。
總之,蘇軾的人生和作品充滿着灑脱不羈與無可奈何,悲凉蒼勁與曠達坦蕩,林語堂稱他是一位:昌有創造力,守正不阿,放任不羈,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我社此次精選其詩、詞、文,詩、詞略添簡注,詞并酌補諸家評語,线裝出版,希望能够帶給讀者獨特的精神享受。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原本误漏或与诸本有异者,酌出校勘记。 全集为四十一卷,卷一至三十一下为阳明本人著述;卷三十二至三十八为附录:卷三十二为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辑,系编者在前人搜辑基础上汇集整理而原本未刊的阳明语录和诗、文,计二十八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七为年谱一、二、三和年谱附录一、二,卷三十八、三十九为世德纪、世德纪附录,卷四十为诰命、祭文、传记,收录原本卷首之诰命一篇及《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编者增补的祭文、传记凡十二篇,卷四十一为序说、序跋,收入原本卷首之序说七篇、《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编者增补
余束发就学时,辄喜读古人书傅。每纵观大意,于源流得失之故,亦尝探其要领。若乃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此衷盖阙如也。 岁戊午,奉天子命抚八闽,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 今年春,余统师云中,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余《古文观止》一编,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披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辗然以喜矣。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亟命付诸梨枣,而为数语,以弁其首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满目,真是万象包罗。文笔有的简洁朴实,有的情文相生、美丽动人,常为一般读者所喜爱。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得珍视的宝库,有着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治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可以说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 据粗略的估计,中国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要全部读遍,是难以做到的。为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去
《病余长语》十二卷,清边连宝撰。边连宝(一七00——一七七三),字赵珍,后改肇畛,号随园,晚号舜仙、茗惮居士,直隶河间府任邱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清代中期有名学者、诗人。时与献县戈涛、高阳李才葺并称「燕南三子气又与戈涛有「瀛州二子」之目,合刘炳、李中简、纪昀、戈岱、边继祖,并称为「瀛州七子」(亦称「河间七子」),且与钱塘袁枚并称「南北随园」,学者称其为「北随园先生气」。此次整理,以天津图书馆藏本为底本,校以清华残本,并对《长语》中所征引之书,皆二核对原始出处。作者在引书过程中,有些是节引综述,与原文不尽相同,今为明确起讫,便于阅读,凡属此类引文,皆以引号括之。对于其中影响文意的文字酌作校勘,并在按语中说明引文出处及删节情况。凡校勘中所涉书籍,皆胪列出来,作参考书目附于后,以
一是选目精要,能概括地展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及重要时代和作家的风貌。《古文观止》选目注重文学性,不收《尚书》和先秦诸子散文,却从《春秋左氏传》开端,选出34篇,在全部222篇中所占数量*多,这是因为《左传》往往被后代古文家奉为作文的楷模。由于同样的原因,《国语》、《战国策》和《左传》一起,被作为《古文观止》所收先秦散文的重点。汉代散文重点收司马迁的《史记》,而不收《汉书》。《古文观止》收 唐宋八大家 作品达78篇,构成全书的另一个重点。由于重点突出,兼顾其他风格的作家和作品,构成上自先秦下迄明代末期散文发展的长廊,使读者领略古代散文的精粹。 二是篇幅适中,所选文章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极便初学者诵读。《古文观止》按时代和作家编排,分为12卷,收作品222篇,其中绝大多数是散文,
曹如诚编著的《林散之与扬州》是一部无声无形的电影。大量鲜为人知的内容和细节,重现了林老于那个特殊年代在扬州的艺术和生活状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代“草圣”在逆境之中所表现出来的仍然多情、乐观、淡泊、从容、宽厚的情操,以及林老对艺术乐此不疲、追求极致的境界。从林老在扬州生活的平面,我们不难看到林老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更彰显了林老质朴的情感,以及他对艺术本真、纯粹、执着、忘我的精神。“一切文化后都沉淀为人格”(荣格),林老的艺术境界、艺术成就与他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也是分不开的。情感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在当下这个资讯多于知识、流言多于思想、浮躁多于严谨、名利多于淡泊、随波逐流多于坚守信仰的时代,人们也往往容易忽略为珍贵的情感。林老的真性情、真精神和平常心所折射出的人
《庐山古今游记丛钞》为民国时期著名方志学者吴宗慈(1879 1951)在1932年编撰《庐山志》时选编的历代庐山游记,著名诗人陈三立为该书题签。原为线装二册,铅印本,150筒子页,收录晋朝至民国时期游记约44篇,1933年在上海印制500套,现存世不多。此书汇集了上下一千六百年间,历代文人墨客游历庐山的游记,包括如慧远、白居易、陆游、徐霞客、黄宗羲、胡适等名人的作品。游记有浓墨重彩的着力渲染,也有轻描淡写的平铺直叙,他们大都语言优美,记叙生动,寻幽探险,引人入胜。这些游记是认识庐山、了解庐山原始、真实的手资料,是宣传庐山、研究庐山可靠、珍贵的依据。
王志娟选编的《红楼梦诗词联赋(图文本上下)》按回目先后收录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诗词曲赋、歌谣、古文、书札、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体裁形式的文字。为使读者加深理解,随文附注及前人相关评点。注释和评点部分,则以王伯沆先生手批本、脂砚斋评本为主体,同时参考周汝昌、蔡义江诸先生的系列研究*作。同时,选配历代红楼版画作品。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钱谦益为明清之际重要的诗文作家。《牧斋初学集(全3册)》为其入清后的作品。钱的作品,被清高宗列为禁书,因之湮没达二百年之久。辛亥前后,始有铅排本问世,然缺点甚多。钱仲联教授数十年的研求,标校整理,成为最完善的本子。
《便民图纂》由墉墦撰。墦宇廷瑞,任丘(今河北任丘市》人。明弘治六年(一四九三》进士,翌年任苏州府口天县(今江苏苏州》知县,官至瑞州(今江西高安市》太守。此书是郦墦在吴县任内所编写,弘治十五年(一五0二》刊于苏州,此后多次翻刻,据现存版本与著录看,在弘治至万历中期的百余年间,至少已在苏州、云南、贵州等地雕版六次。
本册收书两种,皆为张宗祥先生毕生掌管图书馆、整理抢救古籍时,所作的提要式目录。设计版本、目录、校勘等文献学领域,是张先生一生主要成绩的结晶。
丘逢甲(一八六四——一九二),又名仓海,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是我国台湾省籍的爱国诗人,梁启超称他为晚清“诗界革命之巨子”。他一生写了数千首诗,可惜早岁在台湾时期的作品遭焚殆尽,流传于世的祇有《岭云海日楼诗钞》中所收的一千七百余首,但精华尽萃于此。从现存诗篇中,仍可以令人充分地戚受到诗人炽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深切地了解到他为谋求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赤诚之心。其中有不少诗,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丑恶行径,反映了清季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今天,一读丘逢甲的诗,对认识中国近代史、了解我国各民族曾经遭受过的深重灾难,从而激发更加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是很有裨益的。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前言,卷一 乙未稿,鸵江秋意,潮州舟次,舟入梅州境,客愁,题东山杨子
陈子昂为初唐杰出文学家,诗歌力挽齐梁颓波,散文接续汉魏风骨,所谓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白居易语)、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韩愈语),于文学史上高标一席。1960年中华上编出版《陈子昂集》,被公认为陈子昂诗文*完备的本子,惜标点仅取旧式句断,且无校勘记录。徐鹏教授生前以《陈伯玉文集》为底本,历时数年撰成《校勘记》,今本社取以过录,并重作规范标点,作为《陈子昂集》(修订本)梓行,书后附诗文辑佚、王运熙论文、罗庸《陈子昂年谱》。《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陈子昂集(修订本)》异文经考订斟酌,取舍精当,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陈子昂传世作品的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