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本书入选之文篇幅短小,大多脍炙人口,易于记诵。 我们这次选编以中华书局本为底本,综合参考了较流行的各家版本,进行精选。这些选文基本上可以反映 二吴 原书的面貌。在体例安排上,于古籍和人名下分列篇目,有原文、注释和译文。注释中涉及的人和事尽可能详解,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说起孟浩然(689—740),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著名的五言绝句《春晓》(按,题应作《春晚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确,这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图画的小诗,几乎我们呀呀学语时便牢牢地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我们许多人启蒙教育中接受的首诗。因而,对于这位写出了伴随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诗歌的诗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进入他的诗世界:在对他作进一步了解的同时,继续从他的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其实也是我们评解孟浩然诗的目的所在。既然如此,还请先允许我们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作一概括的介绍,作为前言,弁于其首,权当是我们立足自己的理解为读者所描绘的孟浩然的画像吧! 如果以简练的语言、用一句话来描述孟浩然的话,这句话我们觉得可以这样说:孟浩然是盛唐前期在襄阳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名家选集卷》之一,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通俗易懂的读本。本书结构包括原文、译文及注释,注释详实,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文学的渊源。本书是以《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为底本,参校王琦珍整理的《杨万里文集》。除作参校《全宋诗》,择善而丛。作品大致按年代先后为序,限于本书体例篇幅等方面的要求,作者选注了杨万里有代表性的诗作百余篇,全部词作八篇、以及文十余篇,以馈读者。本书将提高读者您自身的文化修养,激发您对古典文学的探寻兴趣,这是一本优秀的课外教育读物,不妨一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市)。 柳宗元的高祖柳子夏,唐初任徐州长史。柳子夏的叔伯兄弟柳爽,贞观时为中书舍人,高宗李治朝做过宰相。他的外甥女王氏,就是李治的皇后。仅高宗一朝,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二十多人。 柳宗元祖父柳察躬,曾任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令。父亲柳镇明经及第,母亲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范阳卢氏。官场上的柳镇为人正直,一生为仕途奔波,不过大多是做参军、县令之类府、县僚佐而已。五十岁时,柳镇才调到长安做殿中侍御史,但在处理复杂而棘手的卢岳遗产案时,耿直的柳镇因秉公办理,得罪权臣窦参,被贬为夔州司马。三年后,名臣陆贽出任宰相,柳镇才被召回官复原职。 柳宗元诗歌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讲具有冲淡、幽独、流动的三大审美特征。其“冲淡”,是以
纵观整个文学史,历代对刘禹锡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北宋的苏轼一门及后来的江西诗派对刘禹锡的研究可谓深入,但相关的研究多散见于一些诗话当中,所以显得不够系统,难成体系。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学科诞生了,对刘禹锡的研究也逐渐从多方面展开。学界对刘禹锡的生平、世系、交游、思想、文集版本、作品整理和艺术品味等多有涉及,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多年,对刘禹锡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研究专著纷纷面世,关于刘禹锡诗文的注译也时有新出。 本书选择性地评注了《刘禹锡集》中的诗歌80馀首,散文20馀篇,供读者阅读参考。
古典文学精品《浮生六记》,是清代名作家沈复的名作。 全书用自传的形式,将他一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生动地记叙下来,文笔大胆,文辞绮艳,读之令人回肠荡气、蚀骨销魂。书中细腻地描叙了秘而不宣的闺房之乐、生死不渝的伉俪深情,详细地记载了他在海外异邦的奇闻逸事,还汇集了儒道佛三家的养生秘诀…… 一位知名作家透露:“我的轰动效应的小说,灵感来自于《浮生六记》。”林语堂、俞平伯、赵苕狂等诗人学者均对此书爱不释手,纷纷撰文加以评介…… 应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我们特意出版足本《浮生六记》。
本书的注释为简注,内容包括一些难解的词语、人名、地名、诗文典故等,只要读者能大体读懂的词语,就不再出注。对所注词语,简要说明词义,不作征引和发挥。 本书正文选用朱剑芒所编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本为底本,该书于1936年刊行。之所以选用这个本子,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这个本子的校勘比较精,错误不多;二是它首次刊出了第五、六卷,是一个 全本 。同时还参考了其他三种整理本,即俞平伯校点的《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罗宗阳校点的《浮生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和金性尧、金文南所注的《浮生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周清原著的《西湖二集/古典文库》,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共三十四卷,每一卷都是一个与西湖相关的故事。这三十四个故事广泛地反映了明代末期的社会以及时人的生存状态。此次整理,以《古本小说集成》据以影印的傅惜华藏明崇祯聚锦堂刊本(所缺部分据日本内阁文库本补配)为底本,并酌情参考刘耀林、徐元二位先生的整理本。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之一,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通俗易懂的读本。本书结构包括原文、译文及注释,注释详实,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文学的渊源。本书是以《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为底本,参校王琦珍整理的《杨万里文集》。除作参校《全宋诗》,择善而丛。作品大致按年代先后为序,限于本书体例篇幅等方面的要求,作者选注了杨万里有代表性的诗作百余篇,全部词作八篇、以及文十余篇,以馈读者。本书将提高读者您自身的文化修养,激发您对古典文学的探寻兴趣,这是一本很好的课外教育读物,不妨一阅。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但《草庐对》、《出师表》、《诫子书》等却广为传颂。本书据段熙仲、闻旭初编校的《诸葛亮集》选译、注释并撰写题解。对前人已有定论的伪作,尽可能不选,但是考虑到某些伪作流传已久,影响广泛,选译时在题解中详加说明。
《长物志》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相比于《园冶》,《长物志》 多地注重于对园林的玩赏,与《园冶》 多地注重于园林的技术性问题正可互为补充。此外,《园冶》因为是立足于江南的造园实践,而江南花卉繁茂,水源充沛,所以计成对此措意不多;《长物志》则主要是针对北方的造园实践,而北方草木珍稀,水源犹缺,所以,文震亨对此的重视尤见匠心。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其曰长物,盖取《世说》中王恭语也。凡闲适玩好之事,纤悉毕具,大致远以赵希鹄《洞天清录》为渊源,近以屠隆《考盘馀事》为参佐。
《幽梦影》大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前,是一部笔记随感小品集,收录作者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等219则。张潮取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尽情地抒发了对人生、自然的体验和感受,蕴涵着破人梦境、发人警醒的用心,为此名为《幽梦影》。它以清丽明快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议论、深蕴丰富的思想独树一帜。
《菜根谭》是一部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这本书中既有儒家的中庸思想、佛教的智慧哲学,也包含了道家的无为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与风貌。它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在简单质朴之中包含了朴素的智慧;没有鞭辟入的分析,却在亲切含蓄之中蕴含着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