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套装上下册)》共分六卷,每一卷记一事类,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夫妇间那种琴瑟和谐、相濡以沫、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正因为它自出机杼,不事雕琢,随兴而发,故受到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约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94O),收十八位 诗客曲子词 凡五百首。这是一部被宋人尊为 近世倚声填词之祖 的文人词集,它不仅汇集了晚唐五代词人的大量优秀词作,而且以其清艳、婉丽之风为文坛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后人奉《花间》为祖,作词以《花间》为宗,论词以《花间》为准,让 花间 范式成为词学审美理想。
苏轼(一○三七 一一○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在文学艺术方面,苏轼可谓是全才。其诗清新豪健,且喜用比喻夸张,独具艺术表现力,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其词风豪放旷达,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其文汪洋恣肆,明快晓畅,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法擅长行楷,常自有新意, 结体短肥 有天真浩瀚之风,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其画善作墨竹、怪石、枯木,论画主张神似,重寄托之意。
《文华丛书:笑林广记(套装共2册)》按主题共分为十二部。全书文字简练生动,语言犀利,结构精巧,极富喜剧效果,对于常见的贪淫、鄙吝、虚伪、昏昧、失言、惧内等现象,多所嘲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文字狱盛行的乾隆时期,全书仍以相当多的篇幅讽刺揭露了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腐儒、道学家们的丑恶言行,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原本误漏或与诸本有异者,酌出校勘记。 全集为四十一卷,卷一至三十一下为阳明本人著述;卷三十二至三十八为附录:卷三十二为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辑,系编者在前人搜辑基础上汇集整理而原本未刊的阳明语录和诗、文,计二十八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七为年谱一、二、三和年谱附录一、二,卷三十八、三十九为世德纪、世德纪附录,卷四十为诰命、祭文、传记,收录原本卷首之诰命一篇及《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编者增补的祭文、传记凡十二篇,卷四十一为序说、序跋,收入原本卷首之序说七篇、《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编者增补
......
野客叢書在宋人的学術筆記當中還算是比較著名的一種。作者王楙,宇勉夫。家本福清,其先徙居平江,遂為長州(今江苏苏州市》人。他生於绍兴二十一年(公元一一五),少孤,力學。母親去世後,疏食布衣,絕意仕進,題所居曰分定齋,隱居讀書著述,時人稱之為「講書君。晚年得拘攣之疾,仍手不釋卷。於嘉定六年《二二三》病終,年六十三。所著惟野客叢書三十卷傳世,作者將其父王大成的野老紀聞一卷(共三十九條筆記》附錄於書後。巢睫稿筆五十卷,已佚。另外,據本書卷三十小名犬子(六一一)條云: 「往往見古人小名小字者,又不得不信,因而筆之,得八百來件,而侍兒倡優等名不錄也,可為五卷上這部書稿也沒有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