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乃是词之 鼎盛时期,词人灿若星辰。而作为女性词人的代表,李清照在词坛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作品多描写闲适的闺阁生活,表现女性词人特有的多情和敏感。后期词作则充满了“物是人非”的伤感情绪,表达对故国、故事的眷恋。李清照擅长从日常口语里提炼生动晓畅的词句,清新隽永,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本书搜集李清照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和徐培均先生的系年,为读者欣赏李清照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其词风格妍婉,语近情遥,能曲折尽人意,有“婉约之宗”之称;其诗则跌岩昭彰,气格不凡。李清照把人生轨迹和情感经历融入创作之中,无论是咏叹日常生活的欢乐感伤,还是抒发动乱时期的家国之慨,都涌动着一腔真情,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书系“国学典藏”丛书之一种,备搜李清照诗词作品、《词论》及古人的精彩评论,辅以简明的注释,为读者欣赏和研究李清照词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难脱“花间”之风。国亡被俘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其后期词作的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以后苏、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并成为词目前承前启后的大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李煜词集(附:李璟词集 冯延巳词集)》备搜李煜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评论。书后另附有南唐另外两位词人李璟和冯延巳的词集。
在唐宋词目前,辛弃疾历来以豪放著称。而“豪放”既体现为由题材、意境、情感等结合所呈现的创作风格,又体现为一种放笔快意、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 辛弃疾在词体写作上如此全方位、大尺度的出位与突破,无怪乎时人评曰:“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徐鱿《词苑丛谈》引)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为通行既久、已成习套的词体开出新境,使词的创作摆脱羁绊,进入自由的境界,从而带来了宋词繁荣发达、多姿多态的昌盛局面。
本书是我社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之一种, 精选了中国自先秦至清代古典诗词中流传广泛的经典诗词, 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清词, 加以精注和赏析。撰写赏析的有叶嘉莹、周汝昌、王兆鹏、陶文鹏等相关领域的大家和专家, 是一个质量上乘的选评本。
暂无内容简介。。。。。。
。。。
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诗品》评语)。谢灵运,“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诗运转关”者(《说诗晬语》评语)。鲍照,“乐府 手”(《古诗归》评语)。此三者,分别是田园诗、山水诗、七言诗的开创者或重要奠基人,上承诗骚余绪、汉魏风骨,下启晋宋以降千年文坛,影响深远而各具特色,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 均受其沾溉。《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遴选三家菁华,编年系月,精注细评,于文字间赏奇析疑,置历史中论事评人,犹如三部微型评传,堪为中古文学导游。
满江红暮春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1。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2。红粉暗随流水去3,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4,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5,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6?彩云依旧无踪迹7。谩教人、休去上层楼8,平芜碧9。注释1“清明”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过了清明寒食,便是暮春天气。2狼藉:落花散乱的样子。3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与白粉,这里指落花。暗随流水:语本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4刺桐:豆科落叶乔木,形似梧桐而有黑色圆锥形棘刺,早春开花,颜色黄红或紫红。5流莺:鸣声圆转的黄莺鸟。李白《对酒》诗:“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乳燕:这里泛指燕子。6尺素: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近代 负盛名的文学批评论著之一。其论词的核心是“境界”说,提出“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本人又是其词学理论的创作实践者,其词作中浸透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观,饱含对宇宙、人生扣问的哲学况味,于清末词坛独树一帜。 《人间词话王国维词集》是《人间词话》的注评本,由陈永正注评。
......
欧阳修堪称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与“庆历新政”、“诗 新运动”等北宋政坛、文坛大事紧密相关。《欧阳修诗词文选评》是黄进德先生继《欧阳修评传》后推出的欧公作品选评读物。该书将欧公一生分为六个时期,精选诗、词、文、赋代表作品共52篇,其中有关切民瘼、反映历史的《食糟民》《边户》,有恢诡谲怪、媲美李白的《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秋声赋》,有义正辞严、宁死不屈的《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有怀念亲友、感慨淋漓的《苏氏文集序》《寄石曼卿文》,有恬淡自得、任性顺情的《醉翁亭记》《六一居士传》,有托物寓意、借史抒怀的《憎苍蝇赋》《再和明妃曲》等等,加以扼要的注释、精当的品评,让读者窥见一代文宗的丰富人生以及北宋中期的政坛风云,确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