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书于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0)的《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其在词史上的典范性地位仿佛诗史上的《诗经》,对历代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花间集》全书十卷,收录以温庭筠为首的十八家词人五百首词作。内容多写情爱,亦不乏边塞、隐逸、怀古等题材,表现出秾艳与清丽、深隐与疏朗、香弱与劲健、小语致巧与大笔濡染等艺术特点。 本书的整理者在对《花间集》细致的校勘、笺注以及博采诸家集评的基础上,对《花间集》全部词作加以注释、简析。虽为大众普及读本,却不失专业性和学术性。《前言》先说明《花间集》产生的时地背景、题材内容、艺术特点。注释征引例句,尽量拣择时代早出者。简析时见新意,融中国传统诗学理论与西方文艺美学之优长,不避谈词本身存在的问题。整理者语言颇具传统诗词批评的灵动唯美风
南宋傅干撰《注坡词》十二卷,是《东坡词》第一家注本和 早的刊本,该书对于校正苏词,存真辨伪,验明题叙,考定编年等,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刘尚荣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起即注意到《注坡词》特有的学术价值,并对该书进行了抢救性整理,编定了《傅幹注坡词》一书,此次出版的《东坡词傅幹注校证(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是作者苏轼在此基础上全面利用搜罗到的各种文献,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大规模重新修订,核校了诸钞本《注坡词》原书,尤其是增加了一种重要的校本,即沈德寿藏《注坡词》旧钞本,重订了各参校本异文,调整了校勘记,又在保存傅幹注释原貌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刘按”的校证对傅注作补苴校订,令其典故出处 ,诗文标题 规范,原有疏误得到纠正,傅注的价值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揭示与提升。其出版,必将为
本书共收唐、五代、宋、金、元作者六百余家,词作二千二百余首,一些不知名的作者、作品也借此得以汇集留存。其规模之宏大,搜罗之繁富,考订之精审,超过先前任何一种选本。其编选宗旨,一出于清醇雅正,一扫明季纤艳浮靡的词风。
南宋傅干撰《注坡词》十二卷,是《东坡词》第一家注本和 早的刊本,该书对于校正苏词,存真辨伪,验明题叙,考定编年等,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刘尚荣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起即注意到《注坡词》特有的学术价值,并对该书进行了抢救性整理,编定了《傅幹注坡词》一书,此次出版的《东坡词傅幹注校证(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是作者苏轼在此基础上全面利用搜罗到的各种文献,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大规模重新修订,核校了诸钞本《注坡词》原书,尤其是增加了一种重要的校本,即沈德寿藏《注坡词》旧钞本,重订了各参校本异文,调整了校勘记,又在保存傅幹注释原貌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刘按”的校证对傅注作补苴校订,令其典故出处 ,诗文标题 规范,原有疏误得到纠正,傅注的价值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揭示与提升。其出版,必将为
本书精心汇集了王国维亲手删改后的六十四则《人间词话》原本,收录了其剔除掉的四十九则,并对原作进行注解、赏析,其中书中提及的诗词附有出处及原文,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多幅与书中内容相应的国画作品更是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南宋傅干撰《注坡词》十二卷,是《东坡词》第一家注本和 早的刊本,该书对于校正苏词,存真辨伪,验明题叙,考定编年等,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刘尚荣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起即注意到《注坡词》特有的学术价值,并对该书进行了抢救性整理,编定了《傅幹注坡词》一书,此次出版的《东坡词傅幹注校证(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是作者苏轼在此基础上全面利用搜罗到的各种文献,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大规模重新修订,核校了诸钞本《注坡词》原书,尤其是增加了一种重要的校本,即沈德寿藏《注坡词》旧钞本,重订了各参校本异文,调整了校勘记,又在保存傅幹注释原貌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刘按”的校证对傅注作补苴校订,令其典故出处 ,诗文标题 规范,原有疏误得到纠正,傅注的价值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揭示与提升。其出版,必将为
本书共收唐、五代、宋、金、元作者六百余家,词作二千二百余首,一些不知名的作者、作品也借此得以汇集留存。其规模之宏大,搜罗之繁富,考订之精审,超过先前任何一种选本。其编选宗旨,一出于清醇雅正,一扫明季纤艳浮靡的词风。
《元词斠律》是专就《兀曲选》研究曲辞句法的元曲研究专著。全书按明《太和正音谱》编次,对臧晋叔编《元曲选》所录曲之脱讹处一一加以钧稽补正,辨析北曲谱式异同,把元曲中句子长短错杂、衬字很多情况进行辨析,便干读者对元曲的格律一目了然,是近世研究元杂剧曲律的重要论著。《元词斠律》创作归因于吴梅自谓《南北词简谱》比较简略,建议作一详谱,并指出:如果南北曲谱一齐下手,短期内难以完成,可先成北谱。『尽取元剧之存于今者,比类而条列之,以钩稽同异。著就吾成说,以立一准绳,似非难事也。』王玉章按吴梅所指的方向,呕心沥血,搜剔扒疏,历时八年,编成《元词斟律》一书,1936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吴梅和他的另一个学生蔡莹分别为这《元词斠律》作序。《元词斠律》影印之底本为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七月初皈
本书共收唐、五代、宋、金、元作者六百余家,词作二千二百余首,一些不知名的作者、作品也借此得以汇集留存。其规模之宏大,搜罗之繁富,考订之精审,超过先前任何一种选本。其编选宗旨,一出于清醇雅正,一扫明季纤艳浮靡的词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