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在文学史上分别盛极一时,后人总是将它们相提并论。古人曾把诗词选编成《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流传天下,受到广泛欢迎。元曲由于资料散乱浩繁,体裁复杂,直到民国初期,文学家任中敏先生才编了一本《元曲三百首》。当时元曲传本“仅有杨朝英二选与天一阁藏《乐府群玉》,诸家别集及乐府新声尚未得见,故卷中所录颇不称。”所以,40年代卢前先生对“略加删定”。本书之整理注解便是以卢前先生删定的任中敏先生《元曲三百首》为底本,参考其他选本。安然同志特意从明清画集如《唐诗画谱》、《诗余画谱》、《古今名家画稿》、《三希堂画宝》、《芥子园画传》等等书中挑选出与元曲意境相合的画89幅,相互配合。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元曲三百首诵读本》正文前有“内容导读”和“诵读指导”。“内容导读”包括对《元曲三百首》的成书过程、作者和作品思想等方面的综述,“诵读指导”则请播音专业的专家从朗诵角度对《元曲三百首》诵读时的语气、重点和感情变化等进行指导。《“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元曲三百首诵读本》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益于正教。适合中小学老师、学生阅读,适合幼儿园和私塾老师阅读或领读。
《元曲三百首》收选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元曲风格多样,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常与唐诗、宋词并称,从而形成了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的三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文学。
本书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词丛书”之一,以隋树森辑录的《全元散曲》为底本,个别地方参照有关本子有所校改。注重了元曲的欣赏性和可读性,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使广大读者从深层次上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元曲的真实内涵。本书不关于作者的简介、原文的注释,同时还增加了详尽的译文和精美的插图。全书文图并茂,相得益彰,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使人们能够细细体会到元曲那直露、戏谑、尖巧、辛辣等出奇制胜的鲜明特点,从中感悟到元代文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理。
《元代散曲选译(修订版)》讲述了:元散曲是一种合乐的唱词,即依据某种曲调创作的供人清唱的曲词。《元代散曲选译(修订版)》选译元代作家55人的散曲作品,主要参考了隋树森先生的《全元散曲》,并将曲牌异名作了统一。
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元曲,实际上在这里谈到的曲是广义的戏曲。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并不逊于诗、词和赋。谈及戏曲,人们难免就会联想到一个“俗”字。当然,这里所说的“俗”,并不是指俗气、鄙陋,它们相对于高雅、雅致的“雅”而言,是指通俗、质朴。戏曲不只有俗的一面,同时也有雅的一面,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多元成就有所会心,且获得文学知识与情操素养的全面享受。《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内容丰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释、语译、赏析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