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一书原八十五篇,今存八十四篇,《招致篇》已佚。《论衡》的主旨,用王充自己的话说,就是疾虚妄,批评一切虚假不实的言论、记载。全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东汉及东汉以前的哲学、历史、文学、民俗、文献、语言等各方面的内容。 《论衡》不仅是汉代批评哲学奇书,而且在汉语发展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该书产生于由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且直露其文,集以俗言,用当时的语言写成,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和俗语,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语言应用的实际情况,对汉语词汇史乃至整个汉语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本书义项的设立,在适度讲究概括性的同时,根据专书词典的特点,更重视具体性,义项设立较多,切分较为细密,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读懂《论衡》一书。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凄清冷峭,有很强的感染力。由柳宗元编著、王国安笺释的这本《柳宗元诗笺释》以南宋蜀刻本为底本,收录了柳宗元的诗作,详加校注,并辑集了大量的诗评。是迄今为止的柳宗元诗集。《柳宗元诗笺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陶弘景在齊梁時挂冠居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性雅淡,愛山水,每經澗谷必吟咏盤桓。尤喜著書賦詩,旁通陰陽醫藥之術,朝廷屢徵不起,世以高尚稱之。後七百餘年當元盛時,貞居以儒者抽簪人道,自錢塘來句曲。負逸才英氣,以詩,格調清麗,句語新奇,可謂詩家之傑出者也。當是時,以詩文名世者,若趟松雪、虞道園、范德機、楊仲弘諸君子,以英璋之姿凌跨一代,諧嗚於館閣之上,而流風餘韻播諸邱壑之間。貞居以豪邁之氣,超然自得,獨嗚於邱壑之間,而清聲雅調,聞諸館閣之上,諸君子亦嘗與其唱酬往還。雖出處不同,而同為詞章之宗匠,譬如軒輊,詛知其孰先而孰後耶。矧貞居博學多聞,襟懷蕭灑二了故大夫士多景慕而樂道之也。夫隱居貞居,時世先後,好尚問学,似未可以同日語,然隱居之清風高節,貞居之雅度逸才,亦可謂前舂而後應,豈非
本书一百八十篇经典名文,上起老子,下迄清末,兼收历代各方佳作,凝聚中国文化精华,观照宽广,择选周详;首重注音,次在释义;但求大致能懂,通篇可解;力主快意尽读,览而有得,诵而有趣。篇中部分名句,特加网纹显示。学者及诗人余光中先生特为本书题签。 翻译家罗新璋先生参考台湾语文界研究成果及诸家选本,精心选编了这本纵观两千余年而只有两百多页的《古文大略》。本书一百八十篇经典名文,上起老子,下迄清末,兼收历代各方佳作,凝聚中国文化精华,观照宽广,择选周详;首重注音,次在释义;但求大致能懂,通篇可解;力主快意尽读,览而有得,诵而有趣。篇中部分名句,特加网纹显示。编者立意与着力点均独标一格,别开生面,不仅适用于外语学人,对一般学子和有志于加强国文素养者,也是一本难得的枕边书。学者及诗人余
这里为喜欢读词的朋友选刊了几种在古代比较有影响,又比较稀见的词选读本。其中有明万历间刊刻的汤显祖评本《花间集》,明洪武本《草堂诗馀》、嘉靖本《精选名贤词话草堂诗馀》,这两个本子虽皆为《草堂诗馀》,一是翻刻宋代何士信原书之本,一是据何士信原书改编之本。再有为杨慎之《词林万选》,清人查士标、厉鹗据宋人周密《绝妙好词》所作《绝妙好词笺》,清人张惠言之《词选》(附《续词选》)、先著之《词洁》。另外,又将明人陈耀文所编《花草粹编》一种附入。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凄清冷峭,有很强的感染力。由柳宗元编著、王国安笺释的这本《柳宗元诗笺释》以南宋蜀刻本为底本,收录了柳宗元的诗作,详加校注,并辑集了大量的诗评。是迄今为止的柳宗元诗集。《柳宗元诗笺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陈去病的诗大多为咏怀之作,集中抒发了诗人推翻清朝统治的壮志。《将赴东瀛赋以自策》写离乡去国,探求救国真理的愿望。《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写年华虚度而所志不遂的怅惘。《图南一首赋别》劝慰妻子以补天填海的千秋大业为重,不必为远别感伤。《访安如》写向挚友辞行,“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相信尽管道路崎岖,但终有胜利相见的一日。其病倩词也颇可读。
《论衡》一书原八十五篇,今存八十四篇,《招致篇》已佚。《论衡》的主旨,用王充自己的话说,就是疾虚妄,批评一切虚假不实的言论、记载。全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东汉及东汉以前的哲学、历史、文学、民俗、文献、语言等各方面的内容。《论衡》不仅是汉代批评哲学奇书,而且在汉语发展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该书产生于由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且直露其文,集以俗言,用当时的语言写成,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和俗语,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语言应用的实际情况,对汉语词汇史乃至整个汉语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本书义项的设立,在适度讲究概括性的同时,根据专书词典的特点,更重视具体性,义项设立较多,切分较为细密,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读懂《论衡》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