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选集(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已故著名学者吴则虞先生的遗稿,著于1957年,原名《稼轩词选注》。此书注释穷本溯源,广征博引,堪补其他注本之遗失缺漏。除注文外,此书列校、笺、评、释、附等项。释文不仅从词作内容、特色、作法上层层剖析,且间有考证,不时发前人之所未发。辑有历代评述辛词之《词话》,并著《辛弃疾年谱》、《稼轩词版本考》(包括《稼轩词版本系统源流表》、《稼轩词主要各本异同简明表》)。
《沈复灿钞本琅嬛文集》是新发现的明清之交有名作家张岱的诗文集,由清代有名学者、藏书家沈复灿手抄保存。全书不题卷次,按照诗体、文体编排,其中保留了很多不见于他书的张岱诗文作品,是研究张岱晚年遭际和心态的重要资料,学术价值大。今据以点校排印,以飨读者。
本书从《杜少陵全信》中选出了各类体裁的杜诗代表作350首。因所选的尽系名篇佳作,人民性强,参照(宋)罗大经的诗他人好诗如喝醇酒之说,书名即曰《杜甫诗醇》,简称《杜醇》。 本书是为具有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诗歌爱好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杜诗教学者和海外爱好古典诗歌的华人华侨而选注的。千百年来,研杜、注杜者甚多。本书注中往往引用了他们的成果。除仇兆鳌《杜诗详注》外,主要还有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钱谦益《杜诗笺注》、浦起龙《诗杜心解》、杨伦《杜诗镜铨》和王嗣奭《杜臆》、施鸿保《读杜诗说》;以及冯至编选,浦江清、吴天五合注的《杜甫诗选》;萧涤非《杜甫诗选注》;邓冠英、聂石樵选注的《杜甫选集》,等等。
八股文作为明清时代官定的一种科考文体,当时到处流传,充斥人间。但随着其种种弊端的暴露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时至清末也就灰飞烟灭了。今天人们想看一看八股文的“丑陋”面孔也成了不易之事。不过全盘否定它的地位和价值亦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此,《清代八股文译注》从发现的490篇八股文本中遴选了33篇。并对之详加注释和白话翻译,且根据文章内容的观点和艺术特色予以说明。既便于读者阅读和领会,亦可让今天的青少年由一斑窥全豹,了解八股文的概貌,借鉴八股文写作中局部与整体、轮廓与内容的合理协调,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本书由赵基耀、李旭等编著。
吴师道是元代婺州地区的学者,在表彰北山朱学和重视史学与乡邦文献两方面继承了金华学术的传统。《吴师道集》汇集吴氏一生创作的诗文,是其人生交游、思想学术与文学成就的真实总结。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江浙行省婺州路兰溪州人(今属浙江)。吴氏并非世代簪缨。高祖吴杞、曾祖吴辉都潜美不耀。至祖父吴儒宗始习举子业,宋季补国子学,入元,以纲纪乡学为务。伯父吴辛亦为宋国子待补生,元元贞、大德间曾任金华、仙居教谕。师道生父吴臬“隐约终身,务培植阴德而已”,并不是读书人。然师道幼而颖异,祖父儒宗对其锺爱有加,“脱襁褓,卧起饮食挟与俱。能言,口授以书,喜其可教。少长,课以诗赋,兼讲经义”。并命师道过继伯父吴辛为後,以继承吴氏文脉。师道亦每念遣训,为之感激刻励,问学疾力,不督而勤。师道始学,
八股文作为明清时代官定的一种科考文体,当时到处流传,充斥人间。但随着其种种弊端的暴露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时至清末也就灰飞烟灭了。今天人们想看一看八股文的“丑陋”面孔也成了不易之事。不过全盘否定它的地位和价值亦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此,《清代八股文译注》从发现的490篇八股文本中遴选了33篇。并对之详加注释和白话翻译,且根据文章内容的观点和艺术特色予以说明。既便于读者阅读和领会,亦可让今天的青少年由一斑窥全豹,了解八股文的概貌,借鉴八股文写作中局部与整体、轮廓与内容的合理协调,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本书由赵基耀、李旭等编著。
《辛弃疾选集(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已故著名学者吴则虞先生的遗稿,著于1957年,原名《稼轩词选注》。此书注释穷本溯源,广征博引,堪补其他注本之遗失缺漏。除注文外,此书列校、笺、评、释、附等项。释文不仅从词作内容、特色、作法上层层剖析,且间有考证,不时发前人之所未发。辑有历代评述辛词之《词话》,并著《辛弃疾年谱》、《稼轩词版本考》(包括《稼轩词版本系统源流表》、《稼轩词主要各本异同简明表》)。
本书初稿为作者硕士论文的附录,撰写于1984年,后经增订成书。戴叔伦诗集至宋元间已散佚,今传之本以明铜活字本唐人诗集为最早,盖为明人所辑,其中可靠作品极少。后出的各种丛书、总集沿袭其误,讹入大量伪作。胡震亨编《唐音统签》发现戴集混入元代丁鹤年、明代刘崧诗,遂加以考证,删除伪作。《全唐诗》本搜辑戴诗最多,达三○四首,然未吸取胡震亨考证成果,复明本窜滥旧观。本书鉴于戴集窜伪情况之复杂,比勘今传各本,广考唐宋元总集、选集,在岑仲勉、傅璇琮、富寿荪诸先生的考证成果上,续考出混入戴集的部分唐至明人作品,从而论定伪作56首,见于唐宋元文献的可信之作148首,真伪难以断定之作60首。根据这一甄别结果,本书将现传戴叔伦作品厘为编年、不编年、备考、伪作四卷,并对前两卷做了文字校勘、语词训释、本事及写作年月
西汉至隋朝的诗歌,以前亦常称为八代诗,起讫时间约自公元前200年至公元600年,前后包括800余年的创作和流传历史。这是我国诗歌从《诗经》、《楚辞》到唐诗之间一个漫长而重要的阶段,在诗歌史的长河中,堪称是《诗》骚之流、唐诗之源。 本书选150位诗人,530余篇作品,其中包括无名氏作品100余篇。对选入的作品选分朝代,然后大略依照诗人生年顺序排列。由于划分朝代在先,而诗人归入哪个朝代是按惯例以他最后出仕来定的,于是有时不免与年龄排序舛逆,因此出现年长的诗人反而排列在后,并由此而出现同时酬唱的诗篇分属不同朝代的情况。对此祈请读者鉴这,好在此类例子并不多。撰写诗人简介、诗篇题解、注释、评析,对往哲今贤的意见多有参考,凡引用均予注明。诗歌正文一般不作较记,如其异文有关涉诗意理解者,则一并加以注出。
西汉至隋朝的诗歌,以前亦常称为八代诗,起讫时间约自公元前200年至公元600年,前后包括800余年的创作和流传历史。这是我国诗歌从《诗经》、《楚辞》到唐诗之间一个漫长而重要的阶段,在诗歌史的长河中,堪称是《诗》骚之流、唐诗之源。 本书选150位诗人,530余篇作品,其中包括无名氏作品100余篇。对选入的作品选分朝代,然后大略依照诗人生年顺序排列。由于划分朝代在先,而诗人归入哪个朝代是按惯例以他最后出仕来定的,于是有时不免与年龄排序舛逆,因此出现年长的诗人反而排列在后,并由此而出现同时酬唱的诗篇分属不同朝代的情况。对此祈请读者鉴这,好在此类例子并不多。撰写诗人简介、诗篇题解、注释、评析,对往哲今贤的意见多有参考,凡引用均予注明。诗歌正文一般不作较记,如其异文有关涉诗意理解者,则一并加以注出。
作者王船山名夫之,字而农,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他早年曾参加抗清运动,从明桂王于广西一带。及事无可为,乃归隐石船山,埋头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又书堂聊云: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可以概括其生平。他着书数百卷,最足以表现其思想的,有黄书、思问录、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这部王船山诗文集,是从几种船山书中辑出来的;因为这些集子绝大部分是作者自定,所以仍保存原来面貌,不另分散重编。
《唐诗鼓吹》是一部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唐诗选本。说它特色鲜明,是因为它只选唐人七律,且以中晚唐作品为主;说它影响较大,是它自问世之后,出现了不少注释本、解评本,如元代郝天挺《注唐诗鼓吹》,明代廖文炳《唐诗鼓吹注解大全》,清代钱朝鼒、王俊臣、王清臣、陆贻典《唐诗鼓吹笺注》,钱谦益、何义门《唐诗鼓吹评注》,朱三锡《东岩草堂评定唐诗鼓吹》,以及民国时期吴汝纶《评点唐诗鼓吹》等,可谓世代绵联不绝。而且,这种按诗体选编诗歌的做法,对后世影响亦大,元代方回选编《瀛奎律髓》,所选者均为唐宋五律、七律,而清代金圣叹选编的《贯华堂选批唐才子书七言律》,从选诗体式到作者取舍、选篇轻重以及选篇总数,无不显示出参从《唐诗鼓吹》的痕迹。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人,学者称船山先生。明崇祯壬午举人,永历时官行人司行人。入国朝,隐居不出。从祀孔庙。有《姜斋诗集》。 四溟山人,眇一目,称“眇君子”,然其论诗真天人具眼,弇州《艺苑卮言》所不及也。诗之工,则有目者咸识之。全集中有《诗家直说》四卷校订而授之梓。惜未得善本补其残缺,又何敢嫌其繁冗,谬加删削为哉?山人之义心侠骨,非徒以风雅见重。奕世犹将兴起,而同时有挤而抑之者,交道之难,可慨也。王阮亭绿诗,以山人冠嘉隆“七子”,所为序,亦极意推崇,存之以当山人小传。若赵王为之刻集,籓邸诸君颇多题跋。然文之所传者少,故不具绿。乾隆甲孟夏, 绣水石斋胡曾撰。 前明谢四溟先生为赵籓重客,尝刊其全集以行世,迄今又二百馀年矣,梨板无存,日就湮没,良可惜焉。行箧中有先王父一斋公
本书初稿为作者硕士论文的附录,撰写于1984年,后经增订成书。戴叔伦诗集至宋元间已散佚,今传之本以明铜活字本唐人诗集为最早,盖为明人所辑,其中可靠作品极少。后出的各种丛书、总集沿袭其误,讹入大量伪作。胡震亨编《唐音统签》发现戴集混入元代丁鹤年、明代刘崧诗,遂加以考证,删除伪作。《全唐诗》本搜辑戴诗最多,达三○四首,然未吸取胡震亨考证成果,复明本窜滥旧观。本书鉴于戴集窜伪情况之复杂,比勘今传各本,广考唐宋元总集、选集,在岑仲勉、傅璇琮、富寿荪诸先生的考证成果上,续考出混入戴集的部分唐至明人作品,从而论定伪作56首,见于唐宋元文献的可信之作148首,真伪难以断定之作60首。根据这一甄别结果,本书将现传戴叔伦作品厘为编年、不编年、备考、伪作四卷,并对前两卷做了文字校勘、语词训释、本事及写作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