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长安(诗译唐诗集)》是梁晓明先生自八十年代起开始进行的以新诗的形式译写唐诗的创作集,每一首包括新诗译诗、原诗和创作手记三部分。目前共创作了三十首左右,不同于一般的白话译诗。梁先生是先锋派代表诗人,新诗的造诣很高,其对唐诗的译写,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再创作,跨越时代勾连起两种诗歌艺术,是新诗与古诗在意象与精神上的琴瑟和鸣, 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范成大、杨万里均为南宋著名诗人,他们与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词作品题材广泛,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本书选择其诗词词代表作80余篇,逐一加以注释与翻译,是一本优秀的普及读物。
。。。
陈才智编著的《韩偓诗全集》校勘即以康熙扬州诗局刻本《全唐诗·韩偓集》为底本。参考《全唐诗稿本·韩僵集》,王全(王仲闻、傅璇琮)校点本《全唐诗》,陈尚君等辑校《全唐诗补编》,程光金、彭崇伟注释《增订注释全唐诗·韩偓集》。
本书是清代来极为流行的韵书,系作者采择以前各韵书之长编辑而成。收词极丰富,排列甚精当。书中还辑入《诗腋》、《词林典腋》二书,收大量诗词典和旧诗常用语词。据广益书局1922年版影印。 诗赋有取分裁兹将词林典腋统列中幅使吟咏家得所採擇然必乐取精堂並无滥收之弊。各本诗料虽多往往呆收典實雅诗腋一编对仗霁便门类后增史诗腋又復徵引番當之上幅以補类书所不及。
《李渔随笔全集》:《五经》、《四书》、《左》、《国》、《史》、《汉》,以及唐宋诸大家,何一不说人情?何一不关物理?及今家传户颂,有怪其平易而废之者乎?《齐谐》,志怪之书也,当日仅存其名,后世未见其实。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随园诗话》部头较大,加《补遗》共二十六卷。此书本是兴尽落笔、随时采录,因此并无一定的章法体例。它围绕品诗、论诗、作诗、录诗,记述诗风沿革、诗歌本事、人情风貌等。虽旨在论诗,而不全是诗论。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中国诗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著述。它着眼于全方位、多层次地介绍中国诗学的发展演变及相关文化知识,为诗学研究者及爱好者提供一套融可读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专业工具书。本书是其中的第三卷,主要介绍先秦至现代的诗学著述及有关的研究作品,共分总集(有《诗经》、《文选》、《唐音》等)、别集(有《曹操集》、《江文通集》、《陋轩诗》等)、诗评(有《文心雕龙》、《六一诗话》、《诗家直说》等)几类。每类中有概述,其作品均按时间先后编排,每一作品即为单独一个条目,重点介绍有关著作的作者、体例、内容、版本及历史学术价值等。
当你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了粗略印象后,本书又为你精选百余篇作品,教你仔细解读,潜心鉴赏。作者对古诗文那丰富的联想、深邃的感悟,以及灵动飞扬的文字,仿佛是在邀你来共品陈年美酒。而深得此种滋味者,则会为之流连不已,如醉如痴。
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耗尽了它的内涵生命力,反抗思潮和情绪兴起,这在李贽的思想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随后,王夫之猛烈抨击制度,反对压抑情欲,横扫奴化思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启蒙倾向。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更是石破天惊之作,它为中国近代勾画了一幅民主主义的思想蓝图,召唤“豪杰之士”为争取真正的人的权利而斗争。
清代沈嘉辙、吴焯、陈芝光、符曾、赵昱、厉鹗、赵信等同撰。由厉鹗、叶子卿点校的《南宋杂事诗(上下)/艺文丛刊》以其乡为南宋故都,故捃摭轶闻,每人各为诗百首,而以所引典故注於每首之下。意主纪事,不在修词,故警句颇多,而牵缀填砌之处亦复不少。然采据浩博,所引书几及千种,一字一句,悉有根柢。萃说部之菁华,采词家之腴润。一代故实,巨细兼该,颇为有资於考证,盖不徒以文章论矣。
唐代贞观年间,僧人玄奘违反朝廷当时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规定,从凉州偷渡出关,只身前往天竺拜佛求经。 玄奘游历、拜谒沿途佛教遗迹,耗费十七年时间,方到达天竺,并求取六百多部梵文佛经典籍。回到长安后,玄奘奉旨持佛经翻译工作。他的弟子辩机以其西行见闻和经历为內容,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逝世后,他的另外两名弟子慧立、彦惊将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经历又编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传》,为了弘扬师傅的业绩,他们在书中进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写,其神异的色彩越来越浓厚。此后取经故事在社会流传,后来,人们也普遍认为,这就是《西游记》最早的起源。
当你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了粗略印象后,本书又为你精选百余篇作品,教你仔细解读,潜心鉴赏。作者对古诗文那丰富的联想、深邃的感悟,以及灵动飞扬的文字,仿佛是在邀你来共品陈年美酒。而深得此种滋味者,则会为之流连不已,如醉如痴。
在建安作家群中,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是当时文学风气的开创者和实践者。曹操现存二十余篇袭用旧题的乐府歌辞,用旧题写新辞,反映新内容,表现新精神。曹丕现存完整诗篇四十余首,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细腻,表现出明显的抒情化、民歌化的特点;其五言诗成就,且气韵谐婉,艺术上很成熟。曹植留下来的诗作近八十篇,以五言抒情诗为主,大都印记着他的生活足迹,体现了他的情绪变化本书共选译曹操诗9首、曹丕诗22首、曹植诗60首,每首均有题解、注释、译文,吸收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注释力求通俗明白,翻译则直译、意译结合以求准确优美,使读者能全面的了解三曹父子。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优美细腻的语言、至情至性的表达、丰富深厚的底蕴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唐诗三百首》一书,就是这样一套严谨全面、图文并茂的经典唐诗选集。全书以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并在保留其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更为丰富的编排和演绎,配以精准的注释,流畅的译文以及优美深刻的赏析,带你走近每一位诗人、每一首诗歌。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数年不懈,以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完成了伯父卢前先生九卷《饮虹乐府》中前六卷772首小令的笺注,但此时内心并无多少轻松感,因为我不能确定此举是明智而有益的,还是愚蠢而徒劳的,正如我不时困惑于伯父一生勤奋曲学的实在意义一样。
《论衡》一书原八十五篇,今存八十四篇,《招致篇》已佚。《论衡》的主旨,用王充自己的话说,就是疾虚妄,批评一切虚假不实的言论、记载。全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东汉及东汉以前的哲学、历史、文学、民俗、文献、语言等各方面的内容。 《论衡》不仅是汉代批评哲学奇书,而且在汉语发展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该书产生于由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且直露其文,集以俗言,用当时的语言写成,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和俗语,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语言应用的实际情况,对汉语词汇史乃至整个汉语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本书义项的设立,在适度讲究概括性的同时,根据专书词典的特点,更重视具体性,义项设立较多,切分较为细密,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读懂《论衡》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