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目前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
唐诗集先秦以降中国古典诗歌之大成,同时又开启此后一切诗体形式和诗歌流派之渊源。《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别号蘅塘退士)所编,是迄今为止流传最广、在中国民间影响优选的唐诗选本。从编定之初迄今二百余年来仍在启蒙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陶冶艺术趣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
《古文观止(繁体竖排版)(套装共2册)》选取了从先秦到明代共222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文章,既有儒家经典、历史散文,也有传记、书信、论辩,乃至游记、寓言小说。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而译注者的论述分析精辟中肯,注解简明,译文通俗流畅,是《古文观止》的上佳读本。
《国学经典读本丛书: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77位诗人的313首诗作,分体编排。五言古诗33首,乐府7首;七言古诗28首,乐府14首;五言律诗80首;七言律诗53首(其中杜甫《咏怀古迹》本为二首,另外三首是陈婉俊补入),乐府1首;五言绝句29首,乐府8首;七言绝句51首,乐府9首。它选入作品的体裁、题材、审美风格是多样化的。
以詩話命名的著作始於歐陽修。它是一種以文學為内容的隨筆。所以許頡說:『詩話者,辨句法,備古今,紀盛德,錄異事,正訛誤也。《彦周詩話》『辨句法』,屬於詩歌理論批評;『備古今,紀盛德』,多言遺聞逸事;『錄異事』,乃资談助;『正訛誤』,則涉考據。後人所撰詩話,其内容一般也不出這幾方面。
本书依据韩愈生平创作历程,选择代表性的诗文,加以注释、评析。诗歌依据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为底本,文依据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为底本,文献翔实可靠,而注释精辟简要,评析反俗为雅,适应读者欣赏习惯。
《随园诗话》, 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凡十六卷, 是一部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 亦包含不少诗坛掌故、诗歌本事、诗人轶事的记载。其体制为分条排列, 每条或述一评, 或记一事, 或采一诗 (或数诗), 乃随笔式。其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 是清代影响优选的一部诗话。
自宋代以还,杜诗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杜诗学逐渐成为一门颇受关注的学问。和学界学杜、研杜之风息息相关,古代徽州地区的文人学者们,也对杜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杜渐成风尚,并写出了众多的杜诗学著作,对杜诗学的繁荣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诸多徽人治杜著述流传至今的目前仅有黄生的《杜诗说》已被整理出版,并在杜诗学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余几种尚无整理本面世。本次即将与黄生《杜诗说》关系密切却因版本稀少学界难睹其面貌之二种予以整理汇编,以期为徽学研究和杜诗学研究提供精良可靠的基本文献。此二种为:《杜诗提要》(十四卷),清初学者吴瞻泰撰(1657—1735,字东岩,安徽歙县人);《苦竹轩杜诗评律》(六卷),清洪仲撰。洪仲,又名洪舫,字方舟,号邗上羁人,室名苦竹轩,安徽歙县人。生活于清顺康年间,生卒年不详。
。。。
李商隐是唐代有名诗人,在中国文学目前占有重要地位。周建国编选的这本《李商隐集(精)》选编了李商隐的108首诗和12篇文章,从政治、爱情、咏史、咏物、感伤、抒情及其他几个方面,反映了诗人的创作经历和艺术成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所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晋陶渊明的诗集。陶渊明弃官归隐后以诗酒自娱,被后人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诗歌中最重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他的诗歌自然真朴,情韵醇厚,对后世影响极大。本书以清人陶澍《陶渊明集辑注》十卷为基础进行整理。
本书是清代来极为流行的韵书,系作者采择以前各韵书之长编辑而成。收词极丰富,排列甚精当。书中还辑入《诗腋》、《词林典腋》二书,收大量诗词典和旧诗常用语词。据广益书局1922年版影印。 诗赋有取分裁兹将词林典腋统列中幅使吟咏家得所採擇然必乐取精堂並无滥收之弊。各本诗料虽多往往呆收典實雅诗腋一编对仗霁便门类后增史诗腋又復徵引番當之上幅以補类书所不及。
庾信在齐梁以来的南北朝文坛上是一颗熠熠闪耀的明星。他出生在一个“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世族家庭,长于南方而死于北方,身历四朝十帝。其丰富的阅历和感受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是他文学风格形成与嬗变的原因。本书所选大都是庾信晚年作品,以辞赋为主、诗歌为辅,突出了庾信现存作品中以赋为最的特点。所选文以《哀江南赋》为代表,选诗以《拟咏怀》为代表,其余则尽量考虑题材、体裁的多样性,由此表现庾信的文学观念。在注释方法上,本书广泛吸收前代及当今成果,或说明本事来源,或串讲句意,使文字的用意明白透露给读者。
《西湖梦寻》是晚明散文大家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五卷七十二则,追忆杭州历史掌故、描绘西湖风俗画卷,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是晚明小品文中的珍品。本书在原作基础上,加入了张岱好友王雨谦的点评,并有李小龙教授详尽而精准的评注,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