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全集》收集了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各种文体的作品,包括政治和学术论文、碑传和纪事、书序和题录,金石题跋表、启、笺、佛学论著、韵文、语录,编年诗,已亥杂诗和词赋等。能给欲了解龚自珍的读者带来方便。
和瑛(1741-1821),额勒德特氏,原名和宁,号太庵(亦作泰庵、泰安)。蒙古镶黄旗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累官西藏办事大臣、乌鲁木齐都统、盛京将军、刑部尚书、军机大臣等,卒谧“简勤”。 《和瑛文学家族诗集》收录和瑛家族诗歌作品,包括:和瑛诗集《太庵诗草》、《易简斋诗钞》,赋作《西藏赋》;其孙谦福诗集《桐华竹实之轩诗钞》;曾孙锡珍诗集《使东诗草》。
本书包含《中国诗史》三册,将骚体、乐府、词、散曲等都纳入广义的“诗歌”范畴,着重勾勒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诗体代兴”的演变脉络,并阐明每一时段诗歌传统与艺术形式的特色。较之此前的诗史作品,本书系统性更强,考证和分析也更为严谨深刻,并广泛引用西方理论学说。
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精)/国学典藏》是宋代学术笔记 综合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 为宋代三大 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其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章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所不包,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
收龙榆生专著(或讲义)三种。《词学十讲》是1962年在上海戏剧学院所撰讲义,副标题为“倚声学”。《唐宋词格律》,原名《唐宋词定格》,为1962年在上海戏剧学院所撰讲义。《词史要略》是一部残稿,撰作时间不详,有完整的目录,应该是龙榆生计划撰写的一部词史,只写到第二章,今据手稿整理。
《元白诗笺证稿》以元稹、白居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和《艳诗及悼亡诗》,以及“元白诗”中篇幅优选的《新乐府》和《古题乐府》,共六章及附论五篇,达25万字。陈寅恪认为唐诗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关系,而“元白诗”具有其他唐诗不具备的史料特点,这既与白居易与元稹所在的中唐时代有关,也与“元白诗”的内容和数量有关。作者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最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笺证,借助唐诗考证唐史,旁及唐代制度、器物、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考证精密详实,征引繁复,如对“七月七日长生殿”中“长生殿”进行史实考证,对“江州司马青衫湿”之“青衫”作唐代官阶考证,演绎绵密,提出创见。堪称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
本册包括《诗经学纂要》《诗言志辨》两册。《诗经学纂要》全书为二十二部分,考其大端,正名、原始、采删三科,论现存诗经之成书诸问题;此书开后世诗学之先,可谓诗经学之源头。《诗言志辨》由序论和四篇讨论诗经文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目前的黄金时代,李白和杜甫则是这一时代并峙的高峰。刘学锴先生的《唐诗选注评鉴》 精选李白诗六十首、杜甫诗六十九首,是此书入选作品最多的大家,也是撰者用力最勤者。现特将书中李、杜诗的注释、鉴赏编为《李杜诗选》,以供喜爱李、杜诗的读者阅读品鉴。
暂无
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精)/国学典藏》是宋代学术笔记 综合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 为宋代三大 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其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章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所不包,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
常丽洁校注的《朱自清旧体诗词校注》以朱自清手稿为参照,对朱自清旧体诗词进行校勘与笺注,在解释字句、提点典故出处之外,还尽可能地展现旧体诗词创作与朱自清人生经历、心路历程的关联,以及朱氏以旧体诗为媒介展开的与各阶层人物的交游活动。相信无论对作家研究还是对文学史研究都能提供丰富材料、崭新视角和相当助益。
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精)/国学典藏》是宋代学术笔记 综合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 为宋代三大 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其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章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所不包,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