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方向编著的《甲骨文读本(精)/古文字读本》涉及的材料,是商代晚期王室 留下的龟甲和胛骨。按照甲骨文字内容,分为“世系类”“军事政治类”“天文类”“环境与自然经济”“动物类”等部分,不仅对甲骨文字形有解释说明,对我国上古历史政治军事各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及。
《左传微》由吴闿生著
《春在堂随笔》,共十卷,大体按年代排序。内容或为以经学、小学、诗文、石刻之考释和评定,或为师友间之酬和文字,或为游历览胜之实录实感,或为朝野之轶闻掌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九九销夏录》着重于对《易经》《诗经》《四书》的考校,也兼涉一些诸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汉瓦京砖、文人轶事等杂事。
尚书核诂这部书,是二十世纪尚书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王国维先生特焉撰序,以之与历史上的孔传、蔡传相比,认为其书“博采诸家,文约义尽,亦时出己见,不愧作者。其于近三百年之说,亦如汉魏诸家之有孔传,宋人之有蔡传。其优于蔡传,亦犹蔡传之优于孔传。”这无疑是非常高的学术评价。杨筠如先生,湖南常德人,一九二五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研究院第一届学生,王国维是当时的导师。他听王国维讲授尚书,于是选取核诂为研究题目。在那屈同学中,以经学为题目的只有他和杜钢百(原名百炼),杜氏治经学史,致力经注的惟杨筠如先生一人。
边塞诗是诗人创作的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起源于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完整的边塞诗篇。汉魏六朝,边塞诗初步发展,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是唐诗中思想性深刻、想象力丰富、艺术性强的一部分。其中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军人魂魄;更有舍生取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即使老去,也常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男儿气概。书中精选历代边塞诗一百余首,精加注释,详细解读。
《张岱全集:四书遇》为张岱全集之一,为明末清初散文名家张岱的一部语录体读经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张岱全集:四书遇》首先列举四书原文,然后逐一评议,其评议文字多种性理阐发,强调自由平等的精神,明显看出李贽童心说的影响,也符合张岱崇尚个性的思想。
中国自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传统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有效被颠覆。
《楹联录存》收录正文五卷,附录一卷。正文五卷共收录楹联六百零三副,其中挽联三百五十六副,寿联一百三十七副,景物联九十一副,其他贺赠联十九副。附录一卷收录的是集字联,总共集联六百八十九副,其中《集秦篆,绎山碑》九十九副,《集汉隶一,校官碑》一百副,《集汉隶二·曹全碑》九十七副,《集汉碑三·鲁峻碑》一百副,《集汉隶四·樊敏碑》一百零八副,《集唐隶·纪太山铭》八十一副,《集唐隶·集经石峪金刚经字》一百零四副。全书总共收联一千二百九十二副。此外,俞樾《曲园杂纂》中有《春秋人地名对》一卷,收入人名对六十四副(例如“韩不信”对“陈无须”),地名对五十七副(例如“翳桑”对“槁李”);《春在堂随笔》中亦有若干楹联。
《词学科目述要(精)/施议对论词四种》从词体的发生发展、文体特点以及词学的自觉、独立、沿革等方面,系统论述词学学科的性质、历史、现状与未来,提出“自觉的词学”、“词学 三座里程碑”、“二十世纪词学传人”等命题,足供学界参考。该书多数章节先前已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词学》等核心期刊发表。
其诗文集因触清代忌讳,后世传本删改多加窜改和删削。解放后重新整理,分为十六卷:凡《文集》六卷,《余集》一卷,《蒋山佣残稿》三卷,《佚文辑补》一卷,《诗集》五卷,《集外诗补》三首,《熹庙谅阴记事》,总名为《顾亭林诗文集》,是顾炎武诗文集较为完备的一种,纳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清朝诗话笔记,晚清林昌彝撰。包含《海天琴思录》八卷,续录八卷。作者有诗名,是书为诗话,搜罗时人于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之诗歌,略作评论,对时政有所触及。两书中抄录了一些内容别致、题材新颖的作品,诗歌艺术在当时突破了传统的章程,如《海天琴思录》卷六所录《奉使三音诺彦记程草》一诗,大量运用了蒙古语,堪称别出心裁。卷七中抄录斌椿游历欧洲时所写的《海国胜游》《天外归帆》两集中的诗歌,可以说是早期国人对海外事物的记载。
本书为《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之一,以六朝时期《搜神记》等十三种志怪小说为基础,选取文字优美、故事生动的小说,进行翻译和注释,以展示六朝志怪小说的面貌。
《校勘学释例》原名《元典章校勘释例》,是国学大师陈垣在校勘《元典章》基础上,分条陈列旧刻致误的类例的校勘学著作。作者在该书中,总结概括了校勘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校勘方法,使本书成为校勘学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校勘之学起因于文件传写中的错误率太高,文件越古,传写的次数越多,错误的机会也越多。校勘学的任务就是要改正这些传写中出现的错误,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目,或使它和原本差别最微。本书以中华书局1959年重印本为底本。
《茶香室经说》为《俞樾全集》中的一种,共十六卷,系俞樾晚年著作。《经说》是俞樾“评阅课卷及与门下士往复讲论,没有触发,随笔记录,积久岁多”,自称“随笔记录”,但仍属典型的解经著作。俞樾的经学研究以乾嘉皖派汉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治学门径为依归,反映了他“通经致用”治经治学的宗旨,体现了他治经治学“以疑存疑”、大胆置疑的学术个性和风格。
傅肇敏,光绪十八年至光绪二十七年曾任广东按察使司经历。其《日记》十四卷,今藏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前十二卷连续记光绪十八年至二十三年事,后两卷记光绪二十七、二十 八年事。《日记》主要记载日常交游往来等生活片段以及清朝按察司衙门中层吏员的工作细节等内容,展现了晚清颇具广东特色的“中体西用”生活画卷,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傅肇敏本 人的人际关系网络,也可窥见当时官场的一些情况,为观察晚清危局下不同阶层的心态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有趣视角。
中国自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传统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有效被颠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