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枭雄曹操,其注字里行间不乏真知灼见。当代有名军事家郭化若更是长期研究《孙子兵法》,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字而农,学者称船山先生。他对心性之学剖析精微,有极浓厚的宇宙论兴趣,建构了集宋明思想大成的哲学体系;他不仅博览四部,还涉猎佛道二藏,工于诗文词曲。船山之学博涉多方,若要对其思想有一个
《随园食单》,乾隆时期才子、诗坛盟主袁枚所著。作为一位美食家, 《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本书配以精美插图,以飨读者。
《近思录》依次辑录北宋新儒家周敦颐(濂溪)、程颢(明道)、程颐(伊川)、张载(横渠)四人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的语录,而朱熹作为编选者之见解自然也多有反映,故此一书实可囊括北宋五子及朱子一派学术之主体。朱熹《近思录前引》曾述编撰意图说:“惧夫初学者不知所人也,因共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以为此编。总六百二十二条,分十四卷。盖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与夫所以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见其梗概。” 《近思录》十四卷,总成于淳熙二年(1175),起初只言其大纲,而无目录。朱熹说:“《近思录》逐篇纲目,一、道体;二、为学大纲;三、格物穷理;四、存养;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六、齐家之道;七、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八、治国平天下之道;九、制度;十、君子处事之方;十一、教学之道;十二、改过及
菜根谭:绘图注释本。 义理深邃,启迪;文字清雅,闪烁性灵光辉。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却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本书为明代小品文的重要代表作,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本书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与世事的洞察,达观、澹泊的人生意趣,以及对身心修养的经验与见解;书中包含了较多佛教与心学思想,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中国古典文化大系(第5辑):人物志译注》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纵横家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邵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共十三篇五千余字,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被誉为“兵学圣典”,在中国乃至世界兵学目前都具有极高的地位
多数李清照选集偏录言情之词,体裁、题材均颇单一,有意无意忽视了这位“婉约词宗”在诗文赋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外的“丈夫气”、“志千里”和爱国情。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纠此弊端,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