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丛书 选取了宋明及清初诸位大儒简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凡8部,一一择取精善底本排印,并冠以名家导读,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简明扼要而又徵实可靠的理学入门经典读本。 南宋陆九渊,世称象山先生,他提出 心即理 之说,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心是*的实在。《语录》二卷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
《世说新语译注》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下至南朝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至刘宋初近三丰百年间的人和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人物志》是汉魏时期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十二篇,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人刘劭,南北朝时期刘昞曾为之作注。在到处开展人才学研究的 ,《人物志》这部讲述识鉴人才方法的古代思想著作应该值得重视。
近世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古文观止》,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选目独到,取材广泛。选编了上自先秦下至明朝的二百二十篇古文精品,分十二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经典,大体反映了古代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篇幅适中,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便于诵读。《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古文观止》以底本核校原文,进行明白晓畅的翻译,每个对开页的左边排文言、右边排译文,是方便读者阅读的《古文观止》版本。
《元曲三百首详注》从近四千首元散曲中精选三百首并加以详细注释,每首曲分作者简介、说明和注释三方面内容,既通俗地注释诗的词句,又深层次解读作品的内涵真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陈宏谋有感于世俗弊端,于是在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养正遗规》主要是有关童蒙养正及青少年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 《教女遗规》多为阐释闺范母训等内容; 《训俗遗规》主要记述乡里、宗族间致讼原因和如何消除矛盾的途径和著述; 《从政遗规》主要为官吏选辑可当座右铭的咸规和一些表率人物的言行; 《在官法戒录》是辑录者采辑历代典籍所载封建官吏的善行和劣迹种种,加以指评论断之作。 虽然《五种遗规》中很多具体的内容已经时过境迁,但是所论及的道理很多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发人深省。
《道德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深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甚至成为东方智慧的代表。本书除了完成收录老子的《道德经》,还对其进行了精心注释并翻译成白话,以帮助人们更好滴把握文章的深意。本书还引用大量历史、现实故事,针对《道德经》中的每个具体句子进行说明,让人们切身体会道的,知晓道的运行规律,顺乎大道。这样会让人的心性更加通达,生活更加顺畅。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朝万历年间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自清朝后期以来,这部书就风靡全国,影响极大。《增广贤文》里的语句十分精辟,言语浅白,含义深刻,通俗易懂
暂无内容简介。。。。。。
佚名等编著的《百宝总珍集(外四种)》共收录宋、元两代印玺、古玩器物等杂谱5种,其中宋代2种,元代3种。所述内容涉及玉类、珠类、毛皮类等百宝,以及锦缎、印章等其他穿着、赏玩之物。主要说器物的质地特征和时代特征及辩别真赝的方法,其对象为所有传世品及任何来历不明确的器物,是前人在长期的真赝对比中总结出来的知识。编撰方式系由主编约请各方专家选择精善且常见的版本,并参照其他存世版本,进行酌校整理,点校句读。对此书的整理出版,亦有填补空白、保存史料的重要意义。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 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就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融,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括“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和“开放人文”等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系统。 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