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最常见的三本佛经组成。《心经》言简意深,短短数百字包含了佛学基本内涵。《金刚经》采用对话体形式,说明一切世间事物空幻不实,是中国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坛经》是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因系在法坛上宣讲的经教,故称。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书中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格言联璧》是清人金缨辑录的一部格言集成。金缨,字兰生,清朝道光、咸丰时人,他遍览群书,凡遇名言佳句便记录下来辑为《觉觉录》,后因《觉觉录》篇幅浩繁,刊刻费用巨大,又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选编为《格言联璧
《老子庄子全注全译典藏本》分为《老子》、《庄子》两部分。《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虽然篇幅不长,却论述精辟,思想深邃。其内容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庄子》又名《南华经》,全书以内篇为核心,其中的《齐物沦》、《逍遥游》和《大宗师》等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因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一脉相承,故二人被后世并称为“老庄”。
《世说新语译注》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下至南朝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至刘宋初近三丰百年间的人和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诗经译注》是把诗三百零五篇介绍给读者。除原诗外,每首诗包括题解、注释和译文三部分。关于诗篇的主题,是众说纷纭的。我们既不能跟在前人后面亦步亦趋地转,也不能完全抛弃旧说,一空依傍。因此,写每篇题解时,我主要采取“就诗论诗”的态度,注意剔除经生们牵强附会的解释。
《元曲三百首详注》从近四千首元散曲中精选三百首并加以详细注释,每首曲分作者简介、说明和注释三方面内容,既通俗地注释诗的词句,又深层次解读作品的内涵真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格言联璧》是清代金缨编纂的一部格言集,分学问、存养、处事、接物、齐家、从政等十一类,内容广博,语言精练,涵盖了社会人生方方面面和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的思想精髓。该书约成书于清代中晚期,一经问世即受到诸多
王兆鹏和黄崇浩编著的《王安石集(精)》,以今人李之亮的《王荆公诗注补笺》、《王荆公文集笺注》(巴蜀书社)为底本,按照自己的心得与认识,并参考现有的几家注释本,很后选定王安石的诗88首、词12首、文(包
杨柳桥编撰的《庄子译注》的作者庄子,他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哲学思想方面,它无疑地是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而在文学语言方面,它却起了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他的文学造诣是可以同当代屈原的“骚赋”分庭抗礼的。
走进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世界! 刘禹锡,中唐很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兼擅诗歌与散文,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一生仕途坎坷。其诗风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意境优美,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吴在庆编选的《刘禹锡集(精)》按历史时序,截取其诗文一百六十篇左右,加以赏析。
本书作者继《论语熙解》之后,重新解读《大学》《中庸》。本书,回归经典本源,还儒家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本来面目。《大学·中庸熙解》以先贤的格物致知之法,清理被异化“知识”造成的思维障碍,突破思维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