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译注》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下至南朝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至刘宋初近三丰百年间的人和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韩忠著的《庄子读解》以版本为底本,通过“读”和“解”,展现庄子的人生理想和生命境界,抚慰当代人的浮躁与不安。全书内容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思路清晰,通过朴实的语言将庄子的人生智慧传递给当代人,十分适合一
《法言》被称为子书,是扬雄的代表作之一,遂使扬雄有“扬子”之称,历代研究成果甚多,但并未尽善尽美。《〈法言〉今注今译(附导读)》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2017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扬雄研究中心2018重点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2020出版资助项目。全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内容依托,博采历代众家研究之长,结合 的扬雄研究成果与《法言》研究成果,首先对《法言》文本内容进行了点校和勘误,再对其中当代人难以读懂的内容进行了 注释,并进行了现代汉语的 对应翻译,对部分内容较难理解、古今差异较大、思想观念难明、历史典故难读、文化制度有异、上下文之间衔接不明、内容隐晦不清的地方,采用导读形式进行了当代解读,强调了该书对当代人学习、
《法言》被称为子书,是扬雄的代表作之一,遂使扬雄有“扬子”之称,历代研究成果甚多,但并未尽善尽美。《〈法言〉今注今译(附导读)》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2017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扬雄研究中心2018重点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2020出版资助项目。全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内容依托,博采历代众家研究之长,结合 的扬雄研究成果与《法言》研究成果,首先对《法言》文本内容进行了点校和勘误,再对其中当代人难以读懂的内容进行了 注释,并进行了现代汉语的 对应翻译,对部分内容较难理解、古今差异较大、思想观念难明、历史典故难读、文化制度有异、上下文之间衔接不明、内容隐晦不清的地方,采用导读形式进行了当代解读,强调了该书对当代人学习、
《法言》被称为子书,是扬雄的代表作之一,遂使扬雄有“扬子”之称,历代研究成果甚多,但并未尽善尽美。《〈法言〉今注今译(附导读)》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2017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扬雄研究中心2018重点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2020出版资助项目。全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内容依托,博采历代众家研究之长,结合 的扬雄研究成果与《法言》研究成果,首先对《法言》文本内容进行了点校和勘误,再对其中当代人难以读懂的内容进行了 注释,并进行了现代汉语的 对应翻译,对部分内容较难理解、古今差异较大、思想观念难明、历史典故难读、文化制度有异、上下文之间衔接不明、内容隐晦不清的地方,采用导读形式进行了当代解读,强调了该书对当代人学习、
本书由最常见的三本佛经组成。《心经》言简意深,短短数百字包含了佛学基本内涵。《金刚经》采用对话体形式,说明一切世间事物空幻不实,是中国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坛经》是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因系在法坛上宣讲的经教,故称。
《陶渊明集注新修》对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加以诠释,并分析其题旨、艺术手法等,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其内容。这对陶渊明研究无疑是一份颇有价值的参考书。《陶渊明集注新修》适用于大学文科学生及古诗研究工作者,同样也适用于喜欢古诗的广大读者。
《诗经》中的诗歌,可以确定具体写作年代的不多。《颂》和《雅》产生年代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时期;《国风》除《豳风》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就诗歌的性质来说,《雅》、《颂》基本上是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国风》大多是民歌。《小雅》的一部分,与《国风》类似。《诗经》中的“民歌”,是在社会中流传的普通抒情歌曲,大多数民歌作者的身份不明。假如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则既包括劳动者和士兵,也包括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的人物。由于《诗经》中各类诗作的性质不同,其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
《诗经》中的诗歌,可以确定具体写作年代的不多。《颂》和《雅》产生年代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时期;《国风》除《豳风》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就诗歌的性质来说,《雅》、《颂》基本上是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国风》大多是民歌。《小雅》的一部分,与《国风》类似。《诗经》中的“民歌”,是在社会中流传的普通抒情歌曲,大多数民歌作者的身份不明。假如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则既包括劳动者和士兵,也包括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的人物。由于《诗经》中各类诗作的性质不同,其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
《法言》被称为子书,是扬雄的代表作之一,遂使扬雄有“扬子”之称,历代研究成果甚多,但并未尽善尽美。《〈法言〉今注今译(附导读)》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2017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扬雄研究中心2018重点资助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2020出版资助项目。全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内容依托,博采历代众家研究之长,结合近期新的扬雄研究成果与《法言》研究成果,首先对《法言》文本内容进行了点校和勘误,再对其中当代人难以读懂的内容进行了近期新注释,并进行了现代汉语的近期新对应翻译,对部分内容较难理解、古今差异较大、思想观念难明、历史典故难读、文化制度有异、上下文之间衔接不明、内容隐晦不清的地方,采用导读形式进行了当代解读,强调了该
历代家书家训非常丰富,但是整理成著作且有规模的却并不多。清朝名臣张英的《聪训斋语》便是深藏在《四库全书》中的一本颇有价值的家训,此书深得曾国藩的推崇,可惜世人只知“六尺巷”这个著名的故事,却不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所著的《聪训斋语》。 n 《聪训斋语》原书分为“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四纲,其下又各分三目,但常有混杂,分类不是特别清晰,编者将其按立品、读书、修心、养身、怡情、持家、交友七个主题重新编排,对原文进行注释、翻译和评析。希望这位深得康熙皇帝喜欢、又深受曾国藩推崇的贤臣张英的家训智慧能够对广大读者带来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