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榜》,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约成书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目前尚未有定论,主要有明代许仲琳与陆西星两种说法。亦或认为《封神演义》作为一部民间集体创作的世代累积型小说,有可能为陆西星与许仲琳合著。《封神演义》全书共一百回,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武王伐纣的故事,纣王暴虐乱政,引发商、周两国的战争,三十六路伐西岐,最终纣王鹿台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故事的另一条主线是道教内部阐教与截教的斗法。阐教派以姜子牙为代表,帮助周武王兴周灭纣;截教派以申公豹为代表,协助纣王。结果阐教大胜,截教惨败,姜子牙归国封神。该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于仁君
《折狱龟鉴》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古代司法案例集,由南宋郑克编撰。折狱,意为断案、审理案件。龟,龟甲,常用于占卜,以预知吉凶;鉴,镜子。龟鉴,即为借鉴之意。作者希望通过书中众多的案例,为后世之人提供借鉴。此书是在五代和凝、和?父子所著《疑狱集》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完善,增加了大量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全书分为二十门,分别为释冤、辨诬、鞫情、议罪、宥过、惩恶、严明、矜谨、察奸、核奸、擿奸、察慝、证慝、钩慝、察盗、迹盗、谲盗、察贼、迹贼、谲贼。除此之外,郑克还添加了很多按语,这些按语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因此,《折狱龟鉴》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疑狱集》。该书以丰富的案例为核心,全面展现了古代的司法智慧。《折狱龟鉴》不仅是研究古代司法制度的珍贵资料,为
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部系统总结尸体检查经验的法医学名著,也是世界上*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后,《洗冤集录》成为历代官府尸伤检验的蓝本,曾定为宋、元、明、清各代刑事检验的准则,是刑、法官之书,在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起过重大作用。本书曾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深受世界各国重视,在世界法医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洗冤集录译注》以上海图书馆藏孤本元刊大字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客观的评价,并有白话翻译,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一探中国古代科技之谜。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盐铁论》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盐铁论》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为私塾教学而编选的古文选本,收录从先秦至明末的散文共二百二十二篇。《古文观止》选文,全面而有重点,虽兼及各朝,但突出先秦和唐宋;重点选择思想性、艺术性突出的作品;同一体裁的作品,则从不同角度着眼进行选录,避免雷同;入选的文章篇幅短小,极具特色,广受读喜爱。《古文观止》自付梓以来,广受好评,堪称初学文言文的课本。
被誉为 谋略宝典 的《智囊》,堪称古人谋略与智慧的结晶,诞生近400年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享有盛誉。 明代末年,传奇文学家冯梦龙已过天命之年,目睹天下动荡不安,埋首搜集整理自夏商周至明代末年3000多年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以智取胜的 1308个历史智慧故事,加以评述编撰成书,分为十部共二十八卷,是为《智囊》。 全书囊括识人用人、治理政务的智慧;转危为安、避祸求福的智慧;安邦治国、理财治家的智慧;洞察真相、避免上当的智慧;借势谋局、灵活应变的智慧;为人处事、事半功倍的智慧 翻开本书,带你领略古人的大谋小计,从此变得足智多谋!
《古文观止(第3辑)(套装上下册)》是自清代以来 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由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年间编选。《古文观止(第3辑)(套装上下册)》选取了从先秦到明代共222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文章,既有儒家经典、历史散文,也有传记、书信、论辩,乃至游记、寓言小说。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而译注者的论述分析精辟中肯,注解简明,译文通俗流畅,是《古文观止(第3辑)(套装上下册)》的上佳读本。
《鬼谷子》成书于先秦时期,是一部权谋理论著作,大概是由鬼谷子讲授,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整理而成。该书内容丰富,政治、军事、外交乃至为人处世,均有涉及。 鬼谷 一词具有神秘的色彩,这里的 鬼 ,泛指一种奇绝的智慧,这使作品具有独特价值而又富于神奇色彩。历代学者对《鬼谷子》评价不一,有的加以褒扬,有的加以贬抑。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之道不同,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侧重言辩技巧。本书又被称为 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它讲求名利和公德,主张变通和顺势而为,反对屈从他人意志,在崇尚儒道的时代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却被不少军事家和政治家所研究并推崇。 本次出版为全注全译,并且做了解析和专题研究,对原著进行全方位解读。
《诗经》是中国*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 风 雅 颂 三大类: 风 有十五国风, 雅 有《大雅》《小雅》, 颂 有《周颂》《鲁颂》《商颂》。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据《史记》等记载,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其说。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调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对中国二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 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喻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余首,其中五言古诗35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五言律诗70余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本书以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为底本,通过注释、译文、赏析三方面对每篇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有疑难字词的注音,有诗中典故的解释,有思想内容、结构的精要剖析,有优美流畅的译文,读者可依此更好地感受到唐诗的不朽魅力。
《尚书》最早只叫《书》,西汉始被称为《尚书》,是儒家传统中的核心典籍之一,为历代学者所重。它记载了自上古尧舜时期直至西周初年的古史资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在内容上,《尚书》典、诰、誓、命等四种体式记载了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反映了上古华夏文化的各个侧面,是学习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但因其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后世常称为难读,现代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更是望而生畏。 周秉钧先生是现代训诂学大家,在《尚书》学研究领域享有盛名,这本译注本《尚书》为周先生普及力作,几十年来影响广泛。全书于今古文各篇皆有收录,每篇均由导读、原文、译文、注释四部分组成。导读用以解释题目、说明大意;原文则依据通行《十三经注疏》本,精审精校;译文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晓畅通
《尔雅》是我国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训诂学的始祖,也是*的一部被晚唐政府开列为 经书 的上古汉语词典。《尔雅译注》多抉择先哲时贤的研究成果及权威辞书的解说;译文简明畅达。
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南北朝时的文学家、政治家颜之推,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豪门,在世六十余年,耳闻目击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北周灭北齐、隋灭北周等历史变故。 颜之推虽为高门士族子弟,知书识礼,博览群书,受到各朝当权者的赏识与任用,却遭逢乱世,饱经忧患,多次横遭牢狱之灾,性命几乎不保。 为教育自家儿孙晚辈立身处世立于不败,颜之推暮年将一生经验进行总结,呕心沥血撰写家训二十篇,饱含修身、处世、治学、治家、养生秘诀等金玉良言。 本书自刊刻后绵延不绝,1400多年来代代相传,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作,更是历代文人给孩子的常备人生之书。 翻开本书,汲取古人大智慧,人生不败更完美! 本书以清代卢文弨《抱经堂丛书》版为底本精校精编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 孔孟 ,被后世尊称为 亚圣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思想主张,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南宋时,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被朱熹列为 四书 ,是后世科举考试的推荐阅读书。本书是《孟子》全书的注译版本,足本精校,译文通畅,重点和难点字词加以精当的注释,基本扫清了读者阅读此书的障碍,为广大读者研习《孟子》这一传统国学经典提供了便利。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护花主人、大某山民、太平闲人三家评本《红楼梦(共4册注评本)》是评点派的代表作,120回,附以30余万字的夹评和回评,力图阐发《红楼梦》主题和写法的微奥,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感情交流。评点尽管带有 道学家看见《易》 的倾向,却反映了清代《红楼梦》研究家的时代心理及观点体会,且不乏独创之见及点睛之笔。问世百年来,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对后世的红学研究及《红楼梦》阅读鉴赏,多有启迪。全书有简注,并附收各家的读法、批序、总评、摘误、论赞、题辞、题咏、问答、音释、大观园图说等。
《陶庵梦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著名的一部。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同时,书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纪录,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陶庵梦忆注评》就是《陶庵梦忆》的注评本,由林邦钧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