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蕴论》到《百法明门论》,再由《唯识二十论》到《唯识三十论》,如是次第研习唯识学的原典,是许多学习者采取的路径。今即依此,编排本书:1.将世亲菩萨《大乘五蕴论》与安慧菩萨《大乘广五蕴论》合编,使论文一一对应,便于比较。2.《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略录名数解》,世亲菩萨造论,而窥基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六百六十法中,提纲挈领,取此百法名件数目”。3.《唯识二十论述记》,世亲菩萨造论,窥基述记;述记文前有△者,乃科判标识。4.世亲菩萨《唯识三十论》,而玄奘糅译印度十大论师释文而成的《成唯识论》未及收入。除以上四部论外,本书还收入:5.《六门教授习定论》,无著菩萨造颂,世亲菩萨释;吕澂先生非常重视本论,对无著的颂文有较详细的讲解,读者可翻看本丛书中的《吕澂唯识论著集》一书。6.陈那菩萨《观所
《诗经》作为我国一部诗歌总集,历代注家很多,但大都以儒家经典来研究它。本书作者从恢复其本来面目出发,把《诗经》作为文学艺术作品加以赏析,在各篇的“题解”中写有艺术分析,在各章的注释之后都加有“韵读”一项,以帮助读者正确读音。对于《诗经》研究,既成一家言,又集历代诸家之大成。此次整理收入《中华国学文库》,简体横排,对部分可能引起歧义的简体,保留其繁体字形,文字准确,殊便阅读。
吴嘉紀(1618—1684)是明末清初遺民詩人,其詩幽澹似陶潛,沉痛似杜甫,孤峭嚴冷似孟郊、賈島,清人卓爾堪稱其為“海內大家”。本書以清道光間泰州夏氏刻本為底本,會校諸本,並據周亮工賴古堂刻《陋軒詩》等增補九十二首,逐篇校勘、箋釋,儘量考訂寫作年月。書末附錄《吴嘉紀手札序贊輯佚》《陋軒詩序跋題記》《吴嘉紀事蹟輯存》《諸家品題評論輯存》等七種及《吴嘉紀年表》一種。全書資料豐贍,箋校嚴謹,堪稱研讀吴嘉紀作品的重要參考。
《周易姚氏学》为清代学者姚配中的重要著作。姚配中博览群经,以汉经师之学为己志,而尤为关注《易》学。在《易经》诸解中,又以为郑玄《易》注。于是他以郑注为主,参以汉魏经师诸说,间下己意,疏通诸家,终成《周易姚氏学》十六卷。其书虽主郑氏《易》注,但不立门户之见,能成一家之言,是阐释《易经》的重要著作,也是分析清代《易》学研究史的重要资料。 本次整理校点选用了《周易姚氏学》最早、最完整的《一经庐丛书》本作为底本,以皇清经解续编本、崇文书局本为校本,较为恰当。校点者周玉山。
刘强编著的《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以传统文学批评本为范式对《世说新语》的当下新批。1.本书批点力求完备,对《世说》1130则正文及数千条刘注绝大部分有夹批、条评,首尾相应,斐然成章。尤其对刘注批点,为诸家所无。2.开创了《世说》36门的篇评:篇名开宗明义,题解释义;考其源流,演义发展;点出魏晋特性,风尚所好;比较36门,各门相较参读,甄别差异,相对妙处;引导阅读,该着意处该戒慎处,一一道来。此篇评,当为千秋以来所独在,亦即本版独具之价值,继往开来。3.与当代诸注译评点本不同,本批点以文言出之,俾与正文总体风格相统一。4.本评点虽以文言出之,思想与感悟确是新的,当下烙印,今人视角,新学理致。作者思接千载,贯通古今,评点内容极富。读者走入世说胜景,领略魏晋人物精神高蹈。5.本书特质既以评点为主,则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