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虱新话》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品评时政、诗文,阐述儒经佛道,介绍花卉等知识。该书是一部“论诗及事”性质的诗话著作,所记条比较零散细碎,内容还大多以记述诗事为主。撰者陈善勘质群书,持论较公允,具有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大胆的质疑态度。 本次整理以1990年上海书店据涵芬楼十五卷旧版影印的《宋人小说》之六的《扪虱新话》为底本,校本主要参照了中华书局2000年影印儒学本,同时还参照了亦政堂本、津逮本、说郛本、大观本。
《续世说》十二卷,北宋孔平仲撰。《续世说》是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之后较有代表性的 世说体 著作。体例上 分门隶事、以类相从 ,内容上 依人而述,品第褒贬 ,在叙事方法上,篇幅短小,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士人的轶闻趣事,故事来源大都是对某些朝代的政治、社会、典章、故实、风土人情的记录与考释,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本次整理以清阮元收集、编纂、抄录而成的《宛委别藏》本为底本,以《守山阁丛书》本和《粤雅堂丛书》本为校本,以《全宋笔记》中池洁整理的点校本为参校本,并参校史书来订正错伪。
本书是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的代表作,主要是借助唐诗来考证唐史。作者融汇文学、历史、地理、人事, 通过本书,读者对唐代的典章、制度、器物、风俗等,都能有深入到了解。
《嵇康集》选取了三国曹魏时期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嵇康代表性的诗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嵇康在文学、音乐、哲学等方面的志趣与思想。本书注释部分精炼扼要,译文兼具准确性与文学性,诚为读者一窥嵇康与正始文学面
本书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古籍整理研究直接资助项目”“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资助项目”。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市涪陵区的一道天然石樑,上刻有自唐代以来的文献近两百段,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梁上题刻记录了历目前七十余个年份的枯水水位,对古代相关地区农业生产、长江航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指导,也为今天长江水利、水电、航运及周边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高适编著的《高适集校注(修订本)》以《四部丛刊》本《高常侍集》为底本,参校以《全唐诗》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时也注意参考今人的校注本,比如刘开扬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等。《高适集校注》在注解与评析的过程中,参考并吸收了前人及时贤的研究成果。
文子是著名的老子门人,老子“道”学的两大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文子》一书,本属道家,但历来被认为是伪书,然而,在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残简,其中与今本《文子》相同的文字有六章。本书即以此校勘注释,详解文子有关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楚辞不同于《诗经》,《诗经》就是三百零五篇,楚辞的篇数却没有固定的标准。如朱熹的《楚辞集注》一直收到宋代的辞赋作品。以后各种《楚辞》注本篇数也不 一致。有的只收到《大招》为止,把汉人作品全部割掉。一般
《山海经》,不知作者何人,亦不知成书于何时,自汉刘向父子校定,晋人郭璞为之注解,始成今日面貌。其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山川、物产、医药、神鬼、礼乐、传说无不涉及,向来被视作奇书,前人或用于考地理,或用于证古史,或借以识远方异物,或据以演小说传奇。近代以来更发现其中不乏可与殷墟甲骨、战国楚简相印证者,更可见其内容多渊源有自,断非一句想象、神话所能概括。由于该书来源复杂,内容丰富,文字简古,故而历代学者对其聚讼不已,却少有定论。读者不妨深入其中,自行探求文字背后的隐秘。
《王船山文学研究丛书:姜斋文集校注》以清同治四年(1865年)曾氏金陵节署刻本《船山遗书》之《姜斋文集》(十卷)和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衡阳船山书院增补递修刻本《姜斋文集补遗》(二卷)为底本。金陵本《姜斋文集》中有目无文而分别见于金陵本《船山遗书》之《忆得》和《楚辞通释》以及衡阳补刻本《姜斋文集补遗》中的,《王船山文学研究丛书:姜斋文集校注》据以移补。移补之后,原衡阳补刻本中尚存八篇,不再分卷,仍作为《补遗》附于十卷之后。
《唐宋传奇集》八卷是鲁迅先生出于对古典小说的热爱和学术研究目的而精心收集整理的,收录了沈既济《任氏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杜光庭《虬髯客传》乐史《杨太真外传》佚名《梅妃传》等四十余篇唐宋两代的单篇文言小说。其中狐女任氏、霍小玉、李娃,大家闺秀崔莺莺,后宫宠妃杨太真、梅妃等人物形象,无不精彩绝伦,具有极强的个性和魅力,对后世小说戏曲中的狐女、青楼女子、大家闺秀形象,以及才子佳人故事原型,都有深远的影响。小说文笔华艳,情节波澜迭起,姿态横生,美不胜收,也体现了唐代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本书文白对照,对于文言文入门和欣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了凡四训浅释》由浅释,《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作者用简 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