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字升之,染疾后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卒年不可确考,约生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六三二),而据新发现的佚文翼令张怀器去思碑,约于武后天册万岁元年(六九五)或之后数年问去世,享年六十余岁。卢照邻是初唐著名作家,典王勃、杨炯、骆责王以文章齐名天下,世称「初唐四杰」,亦称「卢、骆、王、杨四才子」(郗云卿骆宾王文集序)。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一、收录全。除底本及校本所收之外,又补入明嘉靖《翼城县志》中的卢氏佚文《去思碑》等,收入作品之全,堪称行世卢氏集之最。二、笺注精。在参照多种版本认真校勘的基础上,对作品所涉史实、典故、词义等多有翔实的考证注释,既便一般读者阅读理解,也有利于研究者参考取资。三、附录多。共包括:传记资料、著录题跋、诸家评论和卢氏年谱四种。本书是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
朱季海先生是目前屈指可数的国学专家,也是最能体现章黄学派学术风貌且独具卓识的学者。《楚辞解故》是《楚辞》考证方面的专门性著作。作者学识渊博,对以爱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要代表的《楚辞》素有研究,在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的基础上(蒋天枢先生称朱书为"王逸之功臣,洪兴祖之诤友"),对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楚辞》,根据荆楚、淮楚之间的方言、风土、习俗等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从校勘、文字、音韵、训诂、谣俗、名物等诸多方面,作了相当精湛并且极富创见的探索,在《楚辞》研究领域内承先启后,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社于1980年出版该书增订本(正、续、三编),风行海内外。此次重版,在原书基础上新增四编,系据作者《楚辞韵谱》等手稿整理而成。
卢照邻,字升之,染疾后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卒年不可确考,约生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六三二),而据新发现的佚文翼令张怀器去思碑,约于武后天册万岁元年(六九五)或之后数年问去世,享年六十余岁。卢照邻是初唐作家,典王勃、杨炯、骆责王以文章齐名天下,世称「初唐四杰」,亦称「卢、骆、王、杨四才子」(郗云卿骆宾王文集序)。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陇右文献丛书:日损益斋古今体诗校注》是对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甘肃文学家马疏《日损益斋古今体诗》的校注,共分十八卷,总共收诗一千三百余首,内容包括农事诗、题画诗、赠答诗等。《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陇右文献丛书:日损益斋古今体诗校注》以咸丰八年(1858)刻本为底本进行了标点、校勘、注释。
目前出版的《红楼梦》版本虽多,的校注本也有好几种,但大都不收脂评。《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是作者借助互联网集合广大红学爱好者之力,花费十余年时间精心打磨、北京曹雪芹学会聘请红学专家精心审定的脂评汇校本。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系以系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早期脂本为底本,汇集了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批本的部分脂批,并参考、吸收若干新校点本及脂批辑本的校点成果整理而成。对前人意见有分歧的,略参己意而取舍,力求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标新立异,整理成为一个方便阅读和检索的脂评红楼梦简明读本。
该书有关古文字方面的入门读物和书。涉及古文字的起源发展,古文字学习的理论方法,古文字字形的发展演变,字形结构解析,又将形与韵、义相结合,全面阐释古文字学习的要义。另有“甲骨”“金文”“简帛”“玺印”“货币”“陶文”等分章概说和选释。自2015年出版后,广受学界好评。 此次改成精装,做了以下修改: 一、有些图片(甲骨、楚简等)原图不甚清楚,此次重新扫描原图(300dpi,灰度)并替换。部分本来拓片就不好的找了更清晰的拓片替换上去,原来没有缀合的也重新拼合。 二、有些图片不清楚是因为直接在计算机上截屏保存,作者重新根据原来像素剪裁替换。 三、材料选读部分的释文和注释吸收了一些较新成果做了改动。 四、材料宣读部分的释文和注释格式之前不甚统一,而且不便使用,现在统一加注码,方便读者查找。 五、作
卢照邻,字升之,染疾后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卒年不可确考,约生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六三二),而据新发现的佚文翼令张怀器去思碑,约于武后天册万岁元年(六九五)或之后数年问去世,享年六十余岁。卢照邻是初唐作家,典王勃、杨炯、骆责王以文章齐名天下,世称「初唐四杰」,亦称「卢、骆、王、杨四才子」(郗云卿骆宾王文集序)。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由我国清代名医唐宗海所撰。唐氏推崇陈念祖,但对陈氏注解尚有缺误深以为憾,遂对陈书予以补缺正误,并加以发挥。作者试图用中西汇通的观点诠释补正,在沟通中西医学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其筚路蓝缕之功具一定影响。
刘强编著的《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以传统文学批评本为范式对《世说新语》的当下新批。1.本书批点力求完备,对《世说》1130则正文及数千条刘注绝大部分有夹批、条评,首尾相应,斐然成章。尤其对刘注批点,为诸家所无。2.开创了《世说》36门的篇评:篇名开宗明义,题解释义;考其源流,演义发展;点出魏晋特性,风尚所好;比较36门,各门相较参读,甄别差异,相对妙处;引导阅读,该着意处该戒慎处,一一道来。此篇评,当为千秋以来所独在,亦即本版独具之价值,继往开来。3.与当代诸注译评点本不同,本批点以文言出之,俾与正文总体风格相统一。4.本评点虽以文言出之,思想与感悟确是新的,当下烙印,今人视角,新学理致。作者思接千载,贯通古今,评点内容极富。读者走入世说胜景,领略魏晋人物精神高蹈。5.本书特质既以评点为主,则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