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李清照,因其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际遇,创作出非凡卓异的文学作品,百代流传,千载景仰。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风幽婉缠绵,感情浓挚,音律和谐。《李清照集笺注》是有名学者徐培均先生倾力之作,被海内外知名学者称为笺释李清照集的“很好不错性”著作。徐培均先生广泛吸收前人对李清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借鉴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一书,另外在版本、考证、编年、补遗等方面下功夫,重新辑校李清照的作品,将她的诗、词、文汇成一书。对于很负盛名的词作,抢先发售选用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刻词本作底本,校本则采用同样罕见的清汪玢辑、劳权手校本和清沈瑾钞本等。同时对诗、词、文作品尽可能作了考证编年,辨析原委,理清脉络,纠正讹误,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作。书中还收录了历代对李清照的评论资料和新撰的年谱。本书以收罗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名潜,号五柳先生,谥曰靖节。江州寻阳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诗人、辞赋家。本书由袁行霈先生笺注,收陶渊明存世诗文辞赋作品,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析义”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为陶集注本中集成之作。书后并附历代和陶诗六种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语词、人名、篇名索引三种,以便读者查考。
高适编著的《高适集校注(修订本)》以《四部丛刊》本《高常侍集》为底本,参校以《全唐诗》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时也注意参考今人的校注本,比如刘开扬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等。《高适集校注》在注解与评析的过程中,参考并吸收了前人及时贤的研究成果。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建安文学中所反映的人在社会角色义务之外,还有个人的情趣,爱好,公共的社会生活之外还有私人的日常生活。建安文学是充分展示个体生命的文学,它充分展示着
卢照邻,字升之,染疾后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卒年不可确考,约生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六三二),而据新发现的佚文翼令张怀器去思碑,约于武后天册万岁元年(六九五)或之后数年问去世,享年六十余岁。卢照邻是初唐作家,典王勃、杨炯、骆责王以文章齐名天下,世称「初唐四杰」,亦称「卢、骆、王、杨四才子」(郗云卿骆宾王文集序)。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一、收录全。除底本及校本所收之外,又补入明嘉靖《翼城县志》中的卢氏佚文《去思碑》等,收入作品之全,堪称行世卢氏集之最。二、笺注精。在参照多种版本认真校勘的基础上,对作品所涉史实、典故、词义等多有翔实的考证注释,既便一般读者阅读理解,也有利于研究者参考取资。三、附录多。共包括:传记资料、著录题跋、诸家评论和卢氏年谱四种。本书是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
本论文集共收23篇文章,分为文学与文学文献研究、文史新研、文献研究与考证、纪念胡小石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专栏、学术综述五个专题,内容涉及楚辞研究、汉代序文研究、陶渊明研究、唐五代小说研究、墓志考释、书目研究、朱彝尊研究等各个学术领域,从多方面探究了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在文化建构上的重要性。特设纪念胡小石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专栏,从胡小石先生的学术、书法、诗歌等方面入手,探讨胡小石先生的学者人生与文化意义。
《新编注释本唐诗一千首》实选唐诗一千零八十四首,约占《全唐诗》总量的五十分之一,可谓精品中的精品。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进行分类,对所选的每一首诗都做了必要的注释。为方便唐诗爱好者杏一阅、记诵,将所选诗篇中的名句筛选出来,附于索引部分。一并附上被选诗人的小传,以便读者检索。本书由吕树坤、徐潜校注。
《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十八卷,宋佚名撰,以纲目体记述南宋高宗和孝宗两朝史事,传本稀见,对研究南宋初期的政治、军事等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此次点校整理,以国图藏十八卷本 (《中华再造善本》影)为底本,以旧抄本(《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影)通校,同时参校了《中兴小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和相关的宋人文集、笔 记等。
朱季海先生是目前屈指可数的国学专家,也是最能体现章黄学派学术风貌且独具卓识的学者。《楚辞解故》是《楚辞》考证方面的专门性著作。作者学识渊博,对以爱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要代表的《楚辞》素有研究,在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的基础上(蒋天枢先生称朱书为"王逸之功臣,洪兴祖之诤友"),对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楚辞》,根据荆楚、淮楚之间的方言、风土、习俗等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从校勘、文字、音韵、训诂、谣俗、名物等诸多方面,作了相当精湛并且极富创见的探索,在《楚辞》研究领域内承先启后,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社于1980年出版该书增订本(正、续、三编),风行海内外。此次重版,在原书基础上新增四编,系据作者《楚辞韵谱》等手稿整理而成。
本书由著名学者程俊英教授翻译并注释,将诗三百零五篇完整地介绍给读者,除原诗外,每首诗包括题解、注释和译文三部分。每篇题解都采取"就诗论诗"的态度,阐明背景及诗旨,剔除古代经生们牵强附会的解释。注释浅显
《庄子注疏》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曹础基、黄兰发整理。《庄子》一书,晋时极受重视,注家众多,其中以郭象注很受欢迎。郭注重义理,对庄子思想颇有发挥。唐人成玄英在郭注基础上,对书中的史实典故、人物地名、字